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9日 15.0°C-17.4°C
澳元 : 人民币=4.7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回归20年 香港被“狂飙的祖国”带着飞跑(图)

2017-06-29 来源: 环球网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香港”“衰落”两个词,可以看到上百万条结果。一些文章从历史到房地产,将“香港衰落”“剖析”得面面俱到。然而,这些不过是似是而非、低成本的谈资。

的确,过去20年香港经历了各种风雨:亚洲金融危机,非典(SARS)冲击,“占中”“旺角暴乱”……与纽约、伦敦合称“纽伦港”的香港光芒也似乎正被上海、深圳等内地新贵盖过,尤其是它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大不如前。但香港真的在衰落吗?

回归20年 香港被“狂飙的祖国”带着飞跑(图) - 1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环球时报》记者赴港采访,发现香港各界精英对香港在国家经济中占比下降的事实普遍乐观面对,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话说:“这是很正常的事……这是由于国家发展得快。”

“马照跑,舞照跳”——20年历程写照

5月底的一个傍晚,旺角西洋菜街如往常一样开启消闲模式,两个音箱一个麦克风,人们就可随节奏扭动身体。不同于内地整齐划一的广场舞,这里的“舞场”界线不明,仪式感更弱,字体夸张的广告牌从街边商铺蔓延到人们头顶,将这幅香港街景填充到不能再满。

一年多以前的暴乱给这里带来的萧条只是暂时的,不远的“波鞋街”上,操内地口音的游客分布在三四十家运动品牌店铺内,寻觅着比网购还便宜的新款鞋。根据多年口口相传的口碑,他们相信“香港不会有假货”。

本地人李先生带着《环球时报》记者在旺角闹市穿梭,他曾在这里开了个零售摊,卖水和香烟。如今的旺角,是化妆品连锁店、药房与找换店的天下,由于地价比港岛低,这里的业者有底气用更亲民的价格吸引观光客。

其实,在上世纪后半段,旺角、油麻地一带是闻名中外的“地下红灯区”,在很多港片里是色情、毒品和暴力的代名词。20年过去,昔日“人肉生意”最红火的钵兰街朗豪坊购物中心,已成为“转型”的代表地标之一。

“马照跑,舞照跳。”这是回归前中央对港人生活方式不变的形象描述,据说回归后的首个赛马日,有港媒以这句话为标题,显现政权交接后的平稳过渡。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20年,并将继续下去。

“马照跑、舞照跳”的生活不是顺风顺水得来的。“回归前,一家西方媒体的封面上写着‘香港已死!’”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回忆说,2003年时,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的冲击,香港经济非常低迷,当时房价掉了60%以上,大家都很悲观。那时国家开放内地游客自由行,一下子把经济拉起来,大家的信心也回来了。“国家给香港的支持,没话说!”

对于那场萧条,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志豪有着切身感受。2002年他获得第一份暑期工,做售货员,时薪只有10元港币,他的同学却羡慕不已。“因为我竟然在青年失业率甚高的情况下,找到时薪10元的工作!”如今是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副主席的陈志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可见当时的经济环境是如何的萧条!”陈志豪又说,几年前,他妻子与友人合资开餐厅,服务生的时薪已普遍达40多元,“国家支持令香港大量低技术劳工受惠”。

“今天我们活得比他们更好。这20年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因战乱、灾害而‘死’,为什么香港能安然度过?”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说,“因为我们背靠国家。”

“唱衰”香港——他们为何如此

在一些西方媒体和部分香港人眼中,回归后的香港却是一直在“褪色”。“香港一个时代的终结,‘多谢’中国的拥抱”——这是2016年9月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称,“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逐渐缩小,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香港GDP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8.5%,到了2015年却减少到2.9%。”文章还写道,香港的经济与生活越来越依赖内地,粮食大部分由内地供应,旅游业靠自由行支撑;香港货柜港口失落全球龙头地位,被上海追上。

一家长期唱衰香港的港媒则推出“回归20年”专题,其中充斥对港英时期的美化,其一篇报道更是以“颜色”来划分股市:“香港回归接近20年,港股不断赤化,目前‘中资’势力已超过香港本土股票。”

“回归后,香港确实遭受了两次特别严重的经济衰退”,陈志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次是在1997至2003年,另一次是2008至2009年,都是由外部金融冲击引起,香港甚至曾被美国投资者视为“肥猪肉”和“提款机”。陈志豪补充说,回归后在香港内部炒作“衰落论”的人,主要是反对派势力,但他们避谈导致早年香港经济萧条的主要肇因——以美国为首的投机客。

在观察人士看来,炒作“香港衰退”是西方长期以来鼓吹的“中国崩溃论”的一部分,对某些西方势力来说,只要把繁荣的香港“唱衰”,就能为其论调提供“论据”。陈志豪说,香港本地的反对势力为打击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信心而热衷“唱衰”香港,这样他们就能操纵更多议题,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亚洲瑞士”——数据说明问题

“连续23年获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平均预期寿命全球第一:男性81.3岁,女性87.3岁”“去年生产总值3200亿美元,较1997年增长81%,人均GDP增长60%”“财政储备近1万亿元,较1997年同期增长超过一倍”“外汇储备资产由1997年底的928亿美元增长到3905亿美元”。

如此数据无疑是一份亮眼成绩单。5月底,在接受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财政状况很满意:“哪怕什么税都收不到,有两年的开支已经在这里了。”

给外界“衰落”错觉的主因之一,是1997年香港GDP占国家总体的18%以上,而今却不到3%。“并不是香港(发展)滞后,而是国家发展太快!”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香港是发达经济体,过去20年国家一直处于发展中,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不能根据经济总量来判断香港的作用”,蔡冠深说,香港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中心,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内地城市短时间替代不了的。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给记者列出一系列数据:“现在香港上市公司有2000家左右,1997年只有650家;我们股票市值26万亿港元,当时只有3万亿。这主要得益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现在香港股票市场60%上市公司是内地公司,每一天的成交量70%来自内地企业。随着沪港通、深港通让两地金融市场联动起来,是内地帮助香港成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成为‘亚洲瑞士’。”

香港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被视作经济晴雨表。2015、2016年,赴港旅游人数略有下降,但特区政府署理旅游事务专员廖广祥认为,这并不说明香港没有吸引力了,除了受一些不愉快事件影响,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经济不稳定形势下的激烈竞争,比如其他地区的货币贬值很多,但港币稳定,而旅游业是一个对价格很敏感的行业。

“超级联系人”——是雄心也是机遇

近日的香港,到处可见庆祝回归的彩色LOGO,“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是主题口号。在港人看来,“新机遇”无疑是“一带一路”倡议。

在特区政府总部,《环球时报》记者恰巧碰到公民教育委员会进行“2017~2018年度‘一带一路’交流资助计划”评审面试,几名申请者正在门外等候,他们在背诵什么,看上去略显紧张。两名面试完的申请者告诉记者,他们来自一所大学,希望将选拔出的15名学生带到中亚国家走一走。在公民教育委员会官网上,记者看到,该项目旨在资助一些机构团体举办以香港青年为对象的活动,务求让他们了解“一带一路”与其个人发展乃至香港未来息息相关。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曾在任内多次表示,在“一带一路”落实过程中,香港可以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做好内地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系人”。5月底,面对《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他提到香港和内地的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互补性很强,“内地企业在修建基础设施上的竞争力很强,而香港管理这些设施的能力比较好。我们可以并船出海。”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李秀恒同记者聊起去年去中亚的经历:“吉尔吉斯斯坦有一条邓小平大街,我好奇地问当地人‘小平先生到过这里吗?’他们说‘没有’,这么做是想学我们的改革开放。他们非常希望香港企业家前去投资,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从深圳特区开始,而深圳的发展跟香港分不开。”

要发展就离不开交通运输,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说,香港的陆路、港口面向内地和全世界开放,“现在香港跟67个国家签订了民航协议,其中40多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李秀恒认为,香港的角色一直在变化。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把国际认知和经验带进内地。随后,内地企业成长起来,双方进入合作阶段。现在,香港的课题变成了如何配合国家发展来获得自身发展,“这也是香港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香港祖国衰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小妞黛西
小妞黛西 2017-06-29 回复
马照跑舞照跳
尹婷_Elaine
尹婷_Elaine 2017-06-29 回复
不容易啊香港
LUCKY烟花
LUCKY烟花 2017-06-29 回复
一人一城,我喜欢我的家乡香港
陳man少
陳man少 2017-06-29 回复
香港的自由还是少了不少,20年里
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 2017-06-29
对啊 金融危机的时候别忘了要自由不要救助哈
juliakiwi
juliakiwi 2017-06-29 回复
我觉得香港还是衰落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