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内忧外患,夹缝中的澳大利亚零售业
长期以来,消费品行业在澳大利亚诸多行业之中一直被视为投资者的资本避风港,其总投资回报率可达17%左右。这一数据所依赖的,是来自澳大利亚超市业巨头沃尔沃斯(Woolworths)、西农集团(Wesfarmers Limited)、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公司奔富酒庄(TreasuryWine Estates Ltd),A2奶粉(A2 Milk)公司等这样零售业巨头的活跃市场表现,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零售业的整体销售额均保持了增长势头。
(来源:网络)
然而,该行业却在今年遭遇沉重打击,行业销售额增长率跌至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各大零售企业的股票惨遭评级机构降级,直接导致数以十亿计的市值蒸发。种种现象表明,澳大利亚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从内部环境来看,澳大利亚国内经济疲软,工资增长率跌至历史低位,同时面临生活成本上升,导致消费者信心下滑,居民消费支出减少;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即将登陆澳大利亚,势必对本国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有摧枯拉朽之势,由此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本土企业在未来表现上的悲观预期。内外交困,使得此时的澳大利亚零售业有如置身夹缝之中。
亚马逊登陆迫在眉睫 黑云压城城欲摧
“当我们试图分析2017财年里的经济形势时,亚马逊的登陆对于本地股市造成的巨大冲击,是无法回避的焦点所在。”分析人士如是评价亚马逊登陆对于澳大利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业内人士将之成为“亚马逊效应”。
摩根士坦利的零售业分析团队认为,和在其他发达国家市场所表现的一样,亚马逊的成功仍将在澳大利亚得以复制。到2026年,其在澳销售额有望达到120亿澳元。它的到来,将造成澳大利亚各大零售商在销售额上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以西农集团遭受到的冲击为最,集团旗下的百货公司柯码(Kmart)及塔吉特(Target)将首当其冲直面电商挑战。
摩根士坦利分析师汤姆认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建造了过多的百货商场,且场地租赁时间偏长,导致即便门店被证明无法盈利,也不能即刻关闭,反而需要在资金上进行额外的投入以保障其能继续运转下去,这就引发了销售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实体店挤占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在网络平台上的投入不足,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网购获得更加满意的价格而只能选择实体店购买。这些特点致使它们在面对亚马逊所打出的“低价产品加高效配送”这样的组合拳时显得十分乏力,盈利能力恐将进一步恶化。
(家大业大的西农集团)
目前,摩根士坦利已经下调了西农集团的每股收益预测,并将其股票评级从持股观望降级至适度减持,称其每股价格将从41澳元下滑至36澳元。此外,它下调了西农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公司估值,百货商场柯码的公司价值由之前的54亿澳元调低至34亿澳元,五金水暖专营店邦宁思(Bunnings)的公司价值由185亿澳元跌至173亿澳元,而同为百货商场的塔吉特估值则直接归零,理由是它被认定会在未来4年内持续亏损直至2020年。
根据预测,到2026年时,亚马逊将获得本地百货公司15%的市场份额,西农集团将因此失去高达4亿澳元的息税前利润(EBIT,即缴纳利息与税收之前的公司利润)。
(Myer 玛雅)
其他零售业巨头也将因亚马逊的出现而遭受损失,以沃尔沃斯为例,其旗下百货商场Big W正处于亏损,亚马逊的到来只会令其雪上加霜。而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玛雅(Myer)的公司股价则因亚马逊带来的利空影响全年累计下跌34%。
除了对零售业产生显著影响以外,亚马逊还将对澳大利亚本地的物流行业造成冲击。
在亚马逊崛起的道路上,其强大的物流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技术优势使得亚马逊在各国市场上都能通过利用自身的物流模式占据有利地位。在英国,亚马逊曾与英国皇家邮政进行过包裹递送业务上的合作,但很快放弃转而采用自己的货车进行货物传递。类似的,亚马逊在日本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进行货物配送。亚马逊的这一特点也为其与澳大利亚邮政的合作埋下了隐患,一旦其故技重施,将引发澳大利亚物流业动荡。
经济疲软 恐引发价格大战
尽管“亚马逊效应”带来的股价下挫效果是直接且明显的,但最大的风险来源却并不在此,而在于消费者信心下滑所造成的居民开支缩减。
目前,澳大利亚整体经济疲软,工资增长率跌至历史地位,高企的电价及房贷,都迫使消费者不得不削减开支,造成居民消费减少,转而对零售行业造成更大的压力。
瑞银(UBS)分析师称,家庭现金流正处于压力之下,这种状态很难在短期内预见到缓解的可能。过去数年的消费增长是建立在居民储蓄率减少的基础上,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居民消费将承压。
(价格战 来源:网络)
花旗银行零售业分析师认为,澳大利亚家庭开支有三只之一是花费在水电、医保、交通、教育、金融服务及保险费用上的,这一数字在上一季度上涨了4.2%,而今后的物价压力将在未来2年内挤占家庭现金流的可支配空间。宏观经济放缓的大幕徐徐开启,很难给予零售领域一个乐观的预期。
鉴于此,针对各大超市大打价格战,以进一步削减利润为代价争取顾客的担忧开始蔓延开来,舆论将焦点再次锁定到了澳大利亚两大连锁超市,沃尔沃斯和高斯(Coles)的身上。
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高斯已经投入了1.9亿澳元用于削减商品价格与提高服务质量,这一数字是2016年第四季度的3倍,且大有继续走高之势。分析认为,高斯和沃尔沃斯预计将在未来的18个月内,各自投入10亿澳元用于产品及服务,一旦双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将使得整个超市行业的利润进一步缩水。
(相爱相杀的两大超市)
高斯常务董事约翰.杜尔肯(John Durkan)在本月初的一次谈话中对其食品及日用品供货商进行了指责,称其比较了同类产品在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的零售价格,发现澳大利亚的价格明显偏高,致使本地的消费者们“遭到了剥削”。他强调高斯不会相应供货商的提价要求,反而会继续要求其削减报价,或以价格更为低廉的自有品牌替代该产品。
对此,澳大利亚食品及日用品委员会(AFGC)执行总裁坦雅.巴顿(TanyaBarden)反驳称,飙涨的能源费用以及持续加重的来自超市的产品降价压力会导致不少食品及日用品制造商关门歇业,或将厂址选到海外。澳大利亚的能源价格、人力成本、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成本都相对较高,且不具备欧美那样的可以减少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关系亟待改善。
资料来源:
http://www.afr.com/business/retail/retail-clouds-unlikely-to-clear-in-2018-20170627-gwzb0y
http://www.afr.com/business/retail/energy-and-grocery-price-pressures-threaten-manufacturers-afgc-20170628-gx0v8h
http://www.afr.com/business/retail/analysts-cut-wesfarmers-profit-outlook-amid-fears-of-a-supermarket-price-war-20170607-gwmw3h
http://www.afr.com/business/retail/wesfarmers-most-exposed-to-amazon-morgan-stanley-20170531-gwhr4a
作者简介:陈奕冲,自由撰稿人。擅长时事评论、财经报道,人物专访。至今所写报道近百篇,被包括新华网、中新网,中青网等国内主流媒体转载了上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