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卖掉北京房子后,他从中产阶层跌落》刷爆朋友圈 深度分析:你从中产跌落,不是因为移民,是因为无能!
前几天,一篇名为《移民卖掉北京房子后,他从中产阶层跌落》的文章刷爆了海外华人的朋友圈。文中的男主角周建认为,如果没有移民加拿大,他的人生会比现在好得多,不会“一步步从中产阶层滑落”。
“如果当初没有移民,周建不会辞去月薪近4万的工作,不会生二胎,不会卖掉北京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不会在30多岁时就离婚……”看完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且不论是真是假,我只有一个感觉:把个人的无能推给“移民”这件事,还真是容易啊。
其实我们本可以对这篇文章置之不理,只是作为一个也走过这条路的人,忍不住想站出来,把里面的道理掰一掰,免得这种文章忽悠无知群众,也想让大家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移民这条路没那么容易走,但也没那么难走,更不该被妖魔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槽点1:找不到工作?移民之前干嘛了
“2007年夏天,周建和妻子辞去工作,举家迁往加拿大。他们选择在多伦多落脚,因为‘听说这里的工作机会比温哥华多’。事实上,有一半以上的新移民都做出和周建相同的选择。
度过最初的新鲜劲儿之后,恼人的现实开始浮出水面:到哪去找工作?继续从事医药销售是不可能了,周建试图找份能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找了整整半年,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offer,无奈之下,周建去了一家搬家公司去卖体力。”
聪明的读者,看出问题来了吗?在举家迁徙之前,难道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了解一下自己的背景能不能在新的国家或城市找到工作吗?不知道这对中产阶级夫妇是怎么移民到加拿大去的,既然没工作,看来不是技术移民。如果是投资移民,既然有资本,也可以选择做小生意。
带着家人两眼一抹黑,就辞职移民了,还“度过新鲜劲儿”之后才发现“要找工作”这个“恼人的事实”,这不是无能是什么?这件事,实际上决定了他整个移民计划的失败。
Tip:在移民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请拿出一张纸,把自己和家人的背景原原本本的写下来,然后到移民国家的本地网站上看一看:你们的背景,能不能找到工作?如果不能直接找到工作,那么可不可以通过读书或者职业培训,找到工作?读书和职业培训的周期和成本是多少?是否值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类似网站,新西兰的seek.co.nz和Trademe(www.trademe.co.nz/jobs)都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当然,一开始也可以询问移民中介,不过小心移民中介会有倾向性的提供信息。看不懂英文网站?那请先学英语啊。
槽点2:不是国内小城市来的新移民,所以有心理落差?
“当搬家工人很辛苦,却挣着当地10加元/小时左右的最低工资,一个月仅1600加元,按当时的汇率能换大约1万人民币。”“一些从国内小城市来的新移民,因为移民前工资才3000、4000元,对打labour工的接受度较高。但对周建这样在国内每月挣4万的人来说,跨过这道心理门槛就难多了。”“人生归零,周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被巨大的心理落差包围。他开始待在家里,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看看我理解的对不对:大家都是一个月1万人民币,“国内小城市来的新移民”因为挣得比以前多了,所以很快就适应了;主人公因为挣得少了,心理落差大,就适应不了?Excuse me?小城市比大城市挣得少,体力活比脑力活差得多?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不动声色的把地域歧视职业歧视玩儿的炉火纯青啊。
Tip:那些太明显的槽点都不想说了,其实,移民的确是需要面对一些心理落差的。国外的工作并不是很容易找到的。人少、市场小,空缺职位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那么多。如果你的背景和学历非常棒,自然可以比较顺利的找到工作;大部分人都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位置,运气好可能很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面临一段空窗期。
空窗期光花钱不赚钱怎么办?很多移民就会选择去做一段时间体力活。有人去做木工,有人去超市收银,有人去咖啡馆当服务员。应该说,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写代码的手去盖房子,这在新移民里是常事。
但是,你有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只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体力活都是过渡,做体力活的同时也没有停止找工作,那么一段时间的过渡只能证明你愿意为了目标勇敢的付出一切,为何会让你心理落差这么大?并且,一定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西方社会,蓝领是非常赚钱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你知道国外的人工费有多贵吗?如果你愿意学习一技之长,一定比坐办公室挣得更多。
槽点3:老婆挣得多,就要离婚?
“周建的妻子,经过一年的培训后找到一份月薪3000多加元的专业工作,但这并没有让周建高兴起来,反而增添了他的苦闷。在国内,他比妻子挣得多得多,但出国后却要靠妻子赚钱养家,两人的位置完全倒了过来。”“周建的话越来越少,和妻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即使妻子因为难以和他沟通而大吵大闹,他也不怎么说话。”
主人公的妻子通过职业培训找到了月薪很高的工作,那么主人公为什么做不到?这难道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靠妻子赚钱养家,丈夫就非常不开心了?又来一个赤裸裸的性别歧视。西方社会,男女平等的观点深入人心。女人赚钱比男人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很多男人选择有孩子之后在家里当全职奶爸,也不会受到任何歧视。相反,如果只为凸显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不让妻子出去工作,也不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这种人是被西方社会所不齿的。
槽点4:北京房子涨了,和你有啥关系?
“在超低利率的刺激下,近五年来多伦多的房价上涨了70%以上,但涨幅比起北京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周建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经过去年和今春的两轮狂飙后,他卖掉的北京旧宫的二手房,市价已接近55000元/平米,比他出售时翻了三倍。”
“‘损失了500多万。’周建叹了口气。”“这500多万人民币,如果按近期的汇率换算成加元,约合100万加元左右。这些钱,周建在加拿大要工作几十年才能攒够。”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仔细想过卖房这件事意味着什么?首先,卖房意味着你选择了现金,来解决你眼前的问题;其次,卖房意味着放弃了房子未来增值的机会,也意味着避开了房子贬值的风险。作为一个成年人,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之前难道不应该想清楚吗?
主人公卖房是为了在多伦多开店,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那么,如果当初不卖房,他和儿子是不是已经流落街头了?既然做出了这个卖房的选择,也从中有所获利,那么这个房子未来涨还是跌,和他还有什么关系?何来“损失500万”的说法?更何况,北京这些年的房价的涨幅,可以算是百年一遇了吧?当年跟你说别卖,会翻三倍,你会信吗?
再说大一点,移民,意味着你放弃了国内的发展机会,意味着你选择了另一个国家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出了国,眼红国内发展的好,那你出国干吗?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人们难道不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吗?
说了这么多,用一句话来总结吧:无能的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有能力的人,只会努力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看了这么多,您觉得主人公的命运,和移民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