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牛钉子户”被拆 网传赔偿1.3亿 引热议(图)
2017年11月16日,曾经被坊间传为“深圳最牛钉子户”的民治华侨新村68号烂尾楼昨天终于正式开拆,随着两台大型挖掘机同时启动,铁臂高扬,烂尾楼轰然倒下。
网传1.3个亿的补偿金引起了行业的热议,吃瓜群众又在打着“拆迁暴富”的鸡血。为此旧改先锋团队实地走访查实,号称北站“最牛钉子户”的樟坑华侨新村68号楼确实已经拆除。
资料图
这也标志着历经七年耐心和艰难的谈判,樟坑华侨新村地块上9栋烂尾楼全部实现和谐清拆,为全市重点区域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扫除了重大障碍。
今年上半年,北站商务中心区已完成了94亿元的投资,投资体量位于全市17个重点区域中的第一位。未来这块区域将拥有超百栋的高层建筑,并最终构筑出一个“空间、连廊规模亚洲第一的国际会客厅”,打造深圳新的城市中心。
资料图
说到深圳最牛的“钉子楼”,那要算深圳北站附近这几栋烂尾楼,周边都已拆迁完毕,就剩这几栋孤零零矗立在北站东广场旁边,还真是如钉子般扎眼。掐指算算,已是七年。
七年谈判路,最终拆除
2010年,樟坑华侨新村所在地块被深圳市政府列为13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并被纳入市政府年度土地整备计划。民治街道办开始进行拆迁征收工作。
2011年,9栋烂尾楼中的6栋完成协议征收拆除工作。2013年,区政府启动对剩余3栋烂尾楼的行政拆除程序,同时继续开展与当事人谈判。
2014年1月,民治街道办协同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向3栋烂尾楼业主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限期自行拆除。
2014年6月,3栋烂尾楼业主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庭外协商调解无果,区法院判令维持行政处罚决定。
2014年12月,3栋烂尾楼业主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5年2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传令双方当事人开庭审理案件。庭外协商、调解无果。
2016年12月,市中级法院依法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作出判决。民治街道办继续开展谈判工作。
2017年上半年,其中两栋烂尾楼业主签订了征地拆迁补偿协议,随后两栋烂尾楼被拆除,对峙的坚冰开始松动。最后一户烂尾楼业主则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
2017年11月3日,最后一户烂尾楼业主主动撤回申诉,同政府签订了征地拆迁补偿协议。
资料图
那么,赔偿金是多少?
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之前,她被许多媒体称为“深圳最牛钉子户”,坊间传言她拒绝了2000万的补偿款,有人认为这是她为了保护个人利益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觉得她是在浪费公共资源……
事实上,业主和民治街道办双方早就否定了“拒绝2000万补偿款”一说,业主也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
68号烂尾楼的补偿金一直是问题的关键。曾从民治街道办了解到,对于樟坑华侨新村的房屋征收补偿单价,执行每平方米6548元,这不包括二次装修补偿。如果按这一价格,950平方米的烂尾楼,补偿费用约为622万元。
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如果再次变动补偿标准,那么对于之前已经签订征收协议的征收人来说,就会造成不公平,这是违背原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实际出发,按目前深圳北站周边二手房商品房均价以57000元/㎡来算,950平建面的烂尾楼,即使按1:1的建面拆赔,网上所盛传的高达1.3亿补偿金,有点说不过去,也不应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应该关注的是拆除之后对片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对周边发展一个质的提升。
资料图
业主曾要求补偿住房不符规定
根据《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符合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标准与人口资格标准的住宅,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不超过480平方米的部分,按‘拆一补一’原则进行产权调换或者给予商品房交易均价的货币补偿;超过480平方米的部分,按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货币补偿。”不过,由于烂尾楼业主并不符合原村民的身份,因此只能“按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货币补偿”。
(图片来源:中国网新闻)
烂尾楼的前世今生
樟坑华侨新村位于民治梅陇路西侧,总面积为4.8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村民集体所有,在全市17个重点建设区域——北站商务中心区内,于2010年被纳入深圳市土地整备计划。
樟坑华侨新村被纳入市土地整备计划的7年多来,龙华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部署,扎实推进该地块的整备谈判工作,想尽一切能想到的办法,把握一切可能谈判的机会,依法依规、情理并举与被拆迁人前后开展了长达7年的沟通谈判。
其中6栋烂尾楼业主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后,剩下的3栋烂尾楼业主要求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街道办尊重被拆迁业主意愿,耐心地陪其走完司法程序。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和努力,其中两栋烂尾楼于今年上半年签订了征地拆迁补偿协议并拆除。
2017年11月初,最后一栋68号烂尾楼业主最终签订了土地整备征收补偿协议,并向业主付清补偿款项。工作人员接送其业主家人离开烂尾楼。自此,一场历时七年的征地拆迁谈判最终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