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居吸纳量回到10年前水平?澳洲上财年PR获签率曝光,家庭移民低至38%!
引言:削减移民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家庭团聚时间大大延长,雇主们迟迟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澳洲上财年削减PR签证的事儿已经不是新闻了,这也是政府连续3年这么干了。只不过这次幅度之大实在让人震惊,永居移民吸纳量一下子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
越来越紧的签证审理,越来越高的移民分数,越来越多的新增门槛......让很多申请人叫苦不迭,甚至丧失了信心。
尤其是家庭移民的等待时间大大延长,团聚遥遥无期。而本地雇主和商业机构对于削减技术移民更是抱怨连连,称政府这是在“玩火”。
然而还有人嫌澳洲人口太多,想要进一步削减移民......
获签率大幅下跌
上财年,永久移民总数从2016-17财年的183,608人继续减少至162,417人。家庭移民的申请数约为125,000个,下降12.6%,而获签数仅为47,732个,获签率约38%!
技术移民的申请数约为145,000个,下降17.7%,其中仅有111,099人获批,获签率约76%。
别看申请数和获签数都下降了,内政部倒也没闲着。因为还有很多人都被拒了,上财年拒签率大幅上升46%!另外由于各种原因而中途撤签的人数也增加了17%。
这一切都源于内政部越来越严格的签证审查。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家庭移民,这类签证本来审理时间就不短,现在又进一步延长。
内政部长Peter Dutton表示:“我要确保每个申请都经过详细审查,这样才能带来最好的移民。”财长Morrison之前曾担忧大幅削减移民会导致财政赤字,“只要申请人满足要求就能获得签证,因为配额并没有用完。”
“配额与实际吸纳量之间有差额说明澳洲不需要那么多。”
所以言外之意是,没获签的都是不满足要求的或者澳洲不需要的?
哪类移民该被削减
现在澳洲社会无论是谈论交通,房价,民族融合还是经济增长,最后总能把症结归到人口问题上,尤其是移民吸纳量。
澳洲的人口马上就要突破2500万,这比霍华德当政时的预测提早了9年。所以很多政客嚷嚷着要控制人口 - 确切地说要削减移民,却又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些人该被减。
如果按照当前的移民计划,可以有3个选择:
1. 家庭移民
上财年家庭移民只有47,000个,大多数都是配偶移民。如果削减他们,只会造成很多的家庭分离,将会大大影响澳洲的民心安定。
去年英国采取了一个政策,给担保人设置收入门槛(比如18,600英镑),达不到就不能担保配偶。这跟今年父母移民经济担保人AOS上涨何其相似?幸好这一政策最终被推翻了,说明其不得人心。
2. 技术移民
上财年技术移民总数为111,099个,同比已经减少了12,468个,还能再怎么少?
而且这些技术移民要么是满足澳洲中长期需要的独立技术移民,要么是雇主和各州担保过来的急需人才。无论减少哪一类,最终都是在惩罚雇主,惩罚经济。
去年的一系列改革,包括签证费上涨,提名职业减少等,已经让移民吸纳量降低了,如果再进一步减少,只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危害。
3. 难民
上财年难民的配额是16250个,这也是唯一一个被澳洲政界力保要增加名额的类别。比如工党就提议到2025年将难民配额增至27,000个,绿党更甚,要求每年50,000个!
虽然难民不计算在每年的19万配额中,但是他们终归也是永居移民。如果说是移民造成了人口增长,那么为什么还要增加难民而不是削减呢?
所以,到底该削减谁呢?
削减移民的危害
对经济不利
澳洲工商会行政长官James Pearson称,有些人总是害怕移民会抢走澳洲人的工作,这都是毫无根据的。削减技术移民只会给澳洲的经济和就业带来危害。
对社会不利
移民理事会会长Carla Wilshire称,削减永居移民会造成申请大量积压,延长等待时间,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迟迟无法拿到PR,然后无法入籍,也无法完全在澳洲定居,从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对移民系统不利
原移民局副秘书Abul Rizvi则称,这种(削减移民的)趋势可能会给澳洲的移民系统带来麻烦。
家庭移民的等待队伍会越来越长;
有更多的配偶移民申请人可能会先持旅游签入境,然后在境内递交签证;
有更多的雇主先通过短期签证引进人才,然后在境内递交工作签证;
有更多的留学生,包括457持有人和背包客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途径以留在澳洲,否则就只能离开。
现在过桥签人数暴涨至近20万就是一个明证,说明澳洲移民系统的效率和完整性都在降低。
结语
澳洲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但是总人口只有将近2500万,而美国则有2亿,所以是澳洲容纳不了更多的人了吗?
上财年,悉尼人口增长10.2万人,移民占了8.5万人。墨尔本增长12.5万人,移民占8万人。这两个城市占据全澳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而偏远地区的增长却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澳洲的问题在于人口分布而非人口总数。
与其冒着损害澳洲经济发展的风险而想尽办法削减移民,倒不如认真想一想如何促进偏远地区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医疗等资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
地区差距缩小了,还怕没人愿意去大城市以外的地方生活吗?正所谓“有了梧桐树,何愁引不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