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他们写下5个心愿,提前预约了自己的告别式(组图)
生命有来亦终有去
最好的告别
Living Will
29岁的谢现,没病没灾没受挫,却在今年9月份签了份“遗嘱”。
生命的尽头,
你愿不愿意用仪器维持生命?
要不要接受创伤性急救措施?
你将会选择谁在身边陪伴你?
“生前预嘱”,这是谢现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尚好年纪就已经签署的死亡心愿单。
这份“遗嘱”,与财产分配无关,它是人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提前为生命做出的最后一个选择:你,希望以怎样的状态离开这个世界。
有人说,年纪轻轻想什么生死,远着呢。但更多的人,是不愿意或者不敢面对死亡这个话题。
固有的生死观锁在每个人身上,我们总是避讳谈及“死亡”,我们都害怕不会再见的告别。
但生死这个不可逆的过程,速度由不得人,结局也从不曾有过反转。
所以我喜欢谢现那番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只有看透了死亡,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去年,即将80岁的琼瑶发布了一封给晚辈的公开信,叮嘱儿子媳妇无论自己生了什么重病也不动大手术、不进加护病房、更不能给自己插各种管子。
在大多数人都把竭尽全力救治当作尽孝的时候,琼瑶却觉得,勉强留住躯壳让自己成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对她来说才是“大不孝”。
生死由谁决定,这个话题就这么被公众人物强行拉了出来,人们是否有权在丧失治愈希望时选择“尊严死”也因此引发了热议。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有多渴望幸福,就有多害怕痛苦。但在很多人眼中,丧失尊严,比忍受肉体的痛苦还要可怕。
《奇葩说》有一期关于生死的辩题,辩手在调查后发现如今的医疗科技最长可以让一个病患以人工的状态存活20年。
但存活,不等于生活。
呼吸衰竭,那就切开器官让呼吸机代替;
没法自己吃饭排泄,可以插上管子喂食导尿;
不能自己洗澡,就找不认识的护工清洗身体。
很多人就是目睹了太多这样无力又痛苦的ICU生活,才会想把“丑话”说在前头,只为让自己在最后保留一点体面和平静。
但病床边的人,有的出于爱、出于不舍,有的是怕一声放弃后会被别人戳脊梁骨,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留住那些已经失去意识的患者。
我们常常听到:
“只要人在,爱就在,家就在”
“人还活着,日子就能过“
“拔了管,别人怎么看我”
健康的人有千千万万种理由替患者做决定,却很少会关心病床上的那个人他有多痛苦,他是否愿意继续人工地活着。
英国有个纪录片,主角西蒙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家庭事业双赢的社会精英。
但渐冻症,却让他彻底成了自己最痛恨的样子。
随着病情的严重,他开始口齿不清、无法独立行走,最后完全丧失了知觉和行为能力。
曾经那个总是潇洒潇洒的绅士,必须要看护帮他解决生活里的一切,甚至穿衣洗澡。
在手指还能动的时候,他曾不止一次竭尽全力写下几个扭曲的字:unmanly(不像男人)。
任人摆布,自尊被榨干,让他觉得生命早已丧失苦苦维持的必要。
有人会争辩,西蒙这么想是因为他还没有真的到最后一刻。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作为医生的张嘉译也说,绝大多数人,真到了生死关头,会选择活着。
也对,人对生的渴望是种本能。
《我死前的最后一下夏天》纪录了5个癌症患者最后的生活,杰恩在得知生命可以按天算的时候就想好了自己不要接受任何过度治疗,要一个人安静地离开。
但当她的身体开始显而易见的虚弱、自己越来越能感受到呼吸的变化时,她反而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想法。
朋友的关爱,窗外的风景,日子里那些酒和歌,活着,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杰恩开始从未有过地渴望生命的延长。
只是,那份一定要活下去的念想,在她尿床后、在护工拿碗里的水给她擦试身体的时候,又被粉碎地渣都不剩。
“你用没用香奈儿5号给我涂抹身体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要有尊严的死去。”
当有血有肉的生命,被疾病折磨成只有生命体征的机器人,那么“活着”两个字真的还是它本来的意义吗?
中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癌症磨平了他的铁骨铮铮。儿子陈小鲁后来回忆,父亲陈毅躺在那儿,身上全是管子,医生不断地给他吸痰、翻身、清洗….这真的是父亲想要的吗?
大家都知道无力回天,可仍然苦苦挣扎。活着的人那份执念,成了病人自然离开的最大阻碍。
父亲临终前的这段往事,成了陈小鲁后来推广“生前预嘱”的主要原因。
人这辈子,生已经不由自己,那么死,总该是自己决定。
06年,陈小鲁先生和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女罗点点等人一起创办了网站“选择与尊严”,提供生前预嘱这个选项,希望给那些处于选择困境的人一点出路。
在自己清醒的状态下,提前选好如何为自己的人生画上终点。那么当告别的时刻真的来临,对自己,对别人,都可能是一份解脱。
然而,尽管知道放弃过度治疗不等于放弃合理治疗,尊严死仍是自然死亡,但对还要活下去的人来说,选择放手真的不容易。
从医多年的罗点点女士,在婆婆弥留之际按她之前的嘱托做出了不再继续抢救的决定。
哪怕自己就是“尊严死”的推广者,罗点点也仍然坦言做完决定后极度心慌,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真的正确。
情是人的底色,就算真的觉得离开对患者来说更能减少痛苦,就算经过了无数次内心的挣扎说服自己让病人自然地走,但真到要拔管、要撤呼吸机的时候,没几个亲属开的了口。
有些选择,对所有人,都挺难的。
而且,我们的法律也尚未给生前预嘱加上保护膜,它只是一份非常个人的嘱托。
当个人意愿和家属意愿冲突时,医院仍然会遵从家属的态度。
所以很多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签好了生前预嘱,但到了神志不清的失能时刻,要不要救、怎么救自己也决定不了。
“尊严死“和“救到底”,人们打着爱的名义在这中间左右徘徊。但大家似乎都忘了,真正的爱,是哪怕自己再痛也会尊重对方的选择。
在一次生前预嘱推广演讲上,一位由姥姥带大的男孩儿说自己90多岁的姥姥曾明确表达过,如果真到那一刻自己不怕吃苦受累,希望孩子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留住自己,因为她害怕去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世界。
面对死亡,放弃从来不是唯一的选项。有人希望尽快摆脱痛苦,就会有人因为世上那些温柔的羁绊拼尽全力也要多留片刻。
而就像罗点点老师说的,实现对方想要的临终,就是保留了对方最大的尊严。
尊严的前面,一定是尊重。
西游记里写,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我们都知道神话终究不会成真。
人生这个剧本,对每个人来说,情节不甚相同但结局都是一样。我们在医院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同时预约了一张病床。
来人间一趟,生已经是无法选择的,但至少,过尽千帆后,如何谢幕的权利应该还回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