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创新低,雷军急了,小米拿出120亿港元回购!
9月2日,小米收盘价仅有8.35港元,创下历史新低,市值勉强守住2000亿港元。9月3日周二,港股开盘前,小米集团发布120亿港元的回购公告。开盘后,小米股价一度上涨超6%,收盘涨幅回落至4.19%。
01小米实施最高120亿港元回购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9月2日,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时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
同时,小米集团还表示,董事会可能会根据市况进一步行使股份购回授权。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小米集团进一步回购股份的新动作,而是执行上次回购决议。今年5月14日,小米集团董事会决定回购股份,数目不超过截至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根据公告,小米于8月份的16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以及9月2日多次买入其B类普通股,合计回购14,400,600股。
截至9月2日收盘,小米总计持有23,978,279,015自家股份,包括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
02三轮密集回购“自救”至此,小米集团今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实施密集回购,首次回购发生在1月17日。而每一轮回购都发生在公司股价大幅下挫之时,因此被市场认为具有一定“自救”性质。
小米集团于1月下旬的第一轮回购斥资约1.6亿港元,6月上旬的第二轮回购耗用4.5亿港元,再加上本次回购动用的最高120亿港元资金,小米“拯救”股价于不跌的心情可见一斑。
不过,小米集团的三次股票回购期间的股票大跌并非因重大基本面利空导致,相反,股价与业绩数据的表现背道而弛。
1月份回购前的股价大跌普遍被认为是股东大规模套现所致,当时正值小米上市后的半年禁售期到期,30亿股股票解冻,占发行股数的19%。有主要股东在1月16日抛售2.31亿股,套现高达21.8亿元。
6月份第二轮密集回购之前,小米还发布了营收、利润双双高于市场预期的一季报,其营收与调整后利润双双同比增长逾20%。
这一轮回购之前,具体来说是8月20日,小米发布2019中报,上半年总收入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调整后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49.8%。虽然小米在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19.5亿元,同比增长14.8%,不及市场预期,但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其股价大幅下跌。
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曾在今年1月底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小米股价下跌跟公司持股结构有关,股东套现意愿很强烈,尤其早期浮盈较大的股东。
温天纳当时还称,小米这种金额的回购只是短时间对股价的支撑,未来还是要看业绩,全球智能手机进入负增长对公司前景必然有影响,小米的模式也跟其他互联网企业有明显区别。
中国基金报之前曾分析,虽然小米自我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这部分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却并不明显,互联网服务占比仅8.8%,反而是智能手机的收入占比高达61.6%,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28.8%。业内人士表示,矛盾的布局与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人对小米集团的认可。
财报显示,小米的核心业务手机业绩下滑明显。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下滑20%,是手机品牌TOP5中下滑比例最大的。
03安抚股民,雷军承诺林斌不减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在8月21日、22日、23日连续大举减持4131万股,套现近4亿港元,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在被曝光巨额套现数日之后,总裁林斌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开表态:“自愿承诺未来12个月不再减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1月初就曾承诺一年之内不会出售其持有的股票。
然而,两大重磅人物的不减持承诺并没有挽救小米股价的颓势。
到昨日收盘,小米股价跌至创纪录的8.35港元低位,与17港元的IPO发行价相比已然“腰斩”。年初迄今,该股累计下跌约36%,总市值已缩水至2000亿港元左右。
而至今为止,雷军在小米上市当天号称让投资者赚一倍、集团市值可达千亿美元的口号仍言犹在耳。
在今日的公告中,小米集团表示,董事会认为,当前情况下回购可展示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且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股份回购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小米的财务状况确实稳健,这一点从2019年中报就可以看出:截至6月末,小米拥有现金储备511亿元。
不过,小米在分红方面却显得颇为吝啬。即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近50%,手握500多亿元现金,但小米并没有宣布派息计划。事实上,从去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从未分红。在这一点上,小米落后于78%的A股上市公司。
相比之下,上周刚刚与小米掌门人雷军隔空开启新一轮赌约的格力电器就显得非常豪爽了。格力在7月底宣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5元(含税),共计派息90.23亿元。这使得格力的分红总额突破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