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环球崩塌:从1770亿暴跌至30亿 林青霞老公套现233亿(组图)
唯一一个由中国人掌控的全球服装品牌。
躺在呼吸机上的思捷环球还有救吗?
近日,香港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思捷环球)发布全年业绩公告称,公司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整个财年实现129.32亿港元收入,同比下降16.3%;期内亏损虽然同比收窄16.1%,但仍高达21.44亿港元。相比于2019年9月23日收盘市值仅剩30亿港元市值而言,最新财年的亏损体量已接近公司总市值。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思捷环球曾在2007年创出超1770亿港元市值巅峰,是当年消费品牌里面绝对的大龙头。
敲黑板!据公开报道,这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人掌控的全球服装品牌。
思捷环球,可能觉得这家公司都很陌生,但ESPRIT这个牌子恐怕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三条红杠杠是它鲜明的LOGO了。在1990年代和2000年初,ESPRIT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绝对是欧美潮流的尖端。
ESPRIT是1964年在美国旧金山由Susie Russell及她的丈夫(Douglas Tompkin,North Face的创始人)一起创办的服饰品牌,深受美国小年轻的喜爱。1972年,林青霞老公邢李原成为ESPRIT的亚洲代理商,成立思捷远东有限公司,主要负责ESPRIT在亚洲地区的一个销售和批发。1993年,邢李原将Esprit亚洲这部分业务和资产在港交所上市,4年后收购Esprit欧洲业务,并更名为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环球与华润集团合资组建华润思捷,在中国大陆开展ESPRIT品牌服装的零售业务,第一年便取得58%的业绩增长,巅峰时期一度在全国近百个城市拥有数百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2002年,思捷环球完全收购ESPRIT剩余股权,ESPRIT成为全球统一管理运营的品牌,邢李源持股42%,成为思捷环球的第一大股东,伴随着思捷环球的成长,邢李源也跻身世界500强富豪。
这是ESPRIT的高光时期,顶峰期其市值高达1700亿港元,门店遍布全球,其中大部分门店分布在欧洲、美国等主流市场。不同于依靠低成本代工而走向世界的国内企业,ESPRIT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由中国人掌控、在全球拥有影响力的品牌。
但谁也没有想到,自2006年起,邢李源先后辞掉了思捷环球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思捷环球股份。据统计,他先后减持股份10余次,至2010年完全抛空思捷的股票,总计套现约233.28亿港元。
与邢李源抛售股票成正比的是,自邢李源退出思捷环球管理层之后,思捷环球的股价差不多就是江河日下,股价由2007年的最高位104港元跌落至如今1.6港元/股,市值也由1770亿港元缩水到30亿港元。
有关邢李源抛售ESPRIT的原因到现在仍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06年也就是邢李源开始套现那一年,快时尚企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就连国际服装业巨头GAP也开始感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品牌ZARA的影响,而ESPRIT则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经营模式制约了其发展。可以这么说,批发模式成就了Esprit,也同样把Esprit推下了王座。具有风险小、轻资产优点的批发模式,配合号召力够强的服装品牌,就等于不需要自建渠道了,这让Esprit前期迅速崛起。但是批发模式造成的供应链短板,让Esprit无法对市场反应作出及时反应,更没有顺应消费潮流的产品出现,当时Esprit的订单周期之长、供应链成本之高,被后来的ZARA、优衣库等品牌完爆。利润分流到批发商口袋里,加上消费者和生产商沟通断层,Esprit背负上了“价格居高不下、款式万年不变”的标签。
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与很多洋品牌对中国市场一样,不够重视甚至说不够尊——其自始至终,运营总部在德国、设计部门在中国香港的思捷,这必然导致从设计师到管理层都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缺乏了解和重视。尤其是2002年欧洲业绩出色的业绩,让Esprit把亚太区和北美区都归并到欧洲的行政级别之下,可以说当时公司一直都在围绕着以德国为重心的欧洲市场,欧洲地区的销售占其全球业务一直稳定在80%以上。
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思捷环球帝国迅速崩塌。思捷环球也采取了很多自救措施。公司行政总裁Anders Kristiansen称,因一系列节省成本措施见效,年内公司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年内公司关闭了169间无盈利店铺,14间接受减租,3间减少面积,余下20间预期于19/20财年关闭或减租(优先选择);另外公司削减非店铺员工人数令相关开支减少近三分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思捷环球想重回快车道还是困难重重。祝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