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9日 22.8°C-25.0°C
澳元 : 人民币=4.6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2019-11-13 来源: 草民有话说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杨振宁老先生是中国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世界近100年来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动荡的民国时期(1922年),20岁便从当时号称最强的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南开战时合立的学校)毕业,23岁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35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斩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不断书写着奇迹。

但鲜有人知道,杨振宁真正的实力其实早已超越了诺贝尔奖,因为对于他而言,最厉害的成就并非“宇称不守恒理论”,而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杨振宁靠前者只不过得到了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靠后者却带出了数十个诺贝尔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诺奖获得者都是他的徒子徒孙。由此,杨振宁的学术水平,以及在现代物理学界当中的地位便可见一斑。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1

1994年,杨振宁斩获美国最大科学奖-鲍尔奖,鲍尔奖给他的获奖评价是这样的: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从描述电磁作用力的麦克斯韦理论和描述万有引力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下子跨越到了描述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从此自然界总共的四种作用力均得到描述,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杨振宁排到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之列,并必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注:关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米尔斯生前曾多次表示这个对称方程是杨振宁的,自己只是有幸跟着署名而已。而米尔斯的真实身份,说起来他应该算是杨振宁的学生或者助手,这一点在杨振宁的传记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杨振宁却几乎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提起过这个事情,以至于世人们都认为两人是合作关系,成就贡献也是五五开。)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2

能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并列,杨振宁的学术造诣究竟有多高?我想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网友所热衷的话题。比较常见说法的是拿杨振宁和爱因斯坦作去对比,但是具体谁高谁低,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讨论出一个客观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杨振宁是一个比肩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学家,也有人认为杨振宁和爱因斯坦根本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众说纷纭。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鲍尔奖对杨振宁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但是,在杨振宁看来,这些虚无的对比和排名一点都不重要,他也从未拿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作过对比。不仅如此,杨振宁还不止一次地在公开演讲中提到过爱因斯坦,称爱因斯坦是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师,年轻时会经常去听他的成果发布会,并且平生还有幸跟爱因斯坦有过几次接触和交流,唯一的缺憾是没有和他拍一张合影照片。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3

杨振宁刚去美国的时候是1945年,当时他23岁,爱因斯坦66岁,十年之后,爱因斯坦就因病去世了。在这十年当真,爱因斯坦一直在着手研究“统一场论”,当他每一次有新的发现,并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演讲的时候,杨振宁都会跑去听。

后来,爱因斯坦偶然看到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的一篇关于统计力学的文章,非常感兴趣,于是就专门找到杨李二人,并和他们交谈了大约1.5个小时,但是这次会晤并没有像想象中进行得那么顺利,杨振宁在后期的回忆中曾遗憾地说:“回想起来,我并没有得到什么智慧,从那次演讲中。”

为什么杨振宁会说出这种外人看来近乎狂妄的话呢?

要知道,爱因斯坦和杨、李二人会面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的杨振宁只不过是刚刚在物理界崭露头角的初生牛犊而已,而爱因斯坦却早已功成名就,在当时属于“半神”级的人物。和这样的大咖交流学术,的确不太可能得不到智慧,难道杨振宁也会说假话吗?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4

原来呀,爱因斯坦在晚年的时候,语言功能曾出现过一些小的问题,说话的时候经常会不经意地飙出几句德语,有时一句话中间都会夹杂着好几个德语单词,这使得根本不懂德语的杨振宁一脸懵逼,完全搞不懂眼前的这位大师在讲什么。

而另一方面呢,杨振宁也说过,爱因斯坦是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师,他当时也是第一次接到爱因斯坦的邀请,而且交流地点又是在爱因斯坦办公室里,所以自己的内心非常紧张,脑瓜子嗡嗡的,根本记不住爱因斯坦讲的话。

将这两个不可控因素混合在一起之后,我们才明白杨振宁说的其实是大实话,只不过他说得比较直接,让人听上去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一下也不难明白,假使你连对方说的是什么都听不清楚,又怎么可能能够从中得到智慧呢?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5

从杨振宁谈自己与爱因斯坦交流的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杨振宁其实是一个特别耿直的人,不会拐弯抹角算心理,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有话直说,不会去考虑后果。

所以,在1971年,中美关系刚刚破冰之时,杨振宁就毅然带头回国访问,叩响了中美之间紧闭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大门,让中国从“不可以随便去的国家”名单中去除。2017年,95岁高龄的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以年迈之躯远赴重洋,他图什么?还不是想着尽自己的最后能力为新时代的中国做一点贡献吗。

但正是这样的一个德才兼备的科学巨人,在国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各大媒体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戏子小丑沐猴而冠,长期霸占舆论头条,而杨振宁这样的天才科学巨匠却鲜有正面报道,许多媒体人甚至还热衷于利用先生的私生活来吸引大众眼球,引导舆论来指责杨振宁的私生活,令人不齿。

我不知道,大家在观摩这些“负面新闻”的时候,可曾想过杨振宁对中国做出的贡献?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6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中为华人争了一口气,树立了至今也无法磨灭的华人之光。1971年,杨振宁在中美关系破冰之际带头回国访问,让中国从当时的“不可以随便去的国家”名单中去除。同年,他和陈省身先生在美国各大高校演讲,参加并支持保钓运动,在国际政治及科教领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72年,杨振宁在国外看到计算机的发展,认为该产业会在未来大放异彩,于是便迅速向中国建议赶快发展计算机专业,中国现在互联网产业如此发达,离不开杨先生40多年前的建议。(由于1972年之后杨振宁为中国做的事情太多,这里因为篇幅的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国际关系变化的原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杨振宁和中国的学术界的交流变得密切,先后在科学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技术支持,并且频繁地去各大高校演讲和授课,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出了不少力,而且这当中大部分还都是无偿的,校方给开工资但是杨先生也从来没拿过。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7

在2004年秋天,82岁高龄的杨振宁作为一位物理学界顶尖学者,本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亲自跑到清华物理系去教一群大一学生的物理课,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因为他用惯了英语授课,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杨先生都要花费数小时来备课,并在课后主动询问学生听懂了多少。

在这一次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上,杨振宁先生并没有教授理论,而是语重心长地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求学时的时光,以及自己工作期间接触到的那些20世纪的科学巨匠们。他用自己的见闻告诉年轻的学子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对待自己的专业,并用无数个世界级大师的亲身经历告诫学子门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大师。

而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中,杨振宁也是极尽自己的能力和所见所闻,用各种大家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之人们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他说:

父母或者老师如果发现小孩在某一个地方有一些特别的才干的话,一定要注意帮他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坚持下去,将来就可以让他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职业。如果发现得早的话呢,就可以有大成就。

杨振宁:我曾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但啥用没有...(组图) - 8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杨振宁没有细说,但我们从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二。

杨振宁曾说过,有一个叫刘薰宇数学家,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擅长将许多通俗易懂,而且非常有趣的数学写成科普文章,我(念书时)曾经读过他写的一个关于智力测试的文章,不经意间就明白了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理解,从那以后,我便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见,激起孩子的兴趣真的很简单。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故事就足以让他的思想态度产生转变。杨振宁西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该怎么做,大家心里应该有点输了吧?

少让孩子接触手机、电脑,多让他们看书,多思考,否则他的兴趣永远不会转移到书本上。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
🤩🔥🔥🤩 2019-11-13 回复
骗子一个
等待是一种解脱
等待是一种解脱 2019-11-13 回复
他老婆为她也要改国籍 这样北京的四合院真的保住了
Ama0
Ama0 2019-11-13 回复
好人不长命,遗骸活千年现实版。
攸攸wo馨
攸攸wo馨 2019-11-13 回复
无语
朱晨AAAAAlex
朱晨AAAAAlex 2019-11-13 回复
那些人都是炒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