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核武实力 中美能否遏制危险冲动(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俄塔社报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滕(John E. Hyten)在8月12日的一个视频会议上表示,美国应该继续扩充当前规模不大的低当量核武器,以遏制俄罗斯。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发出与之存在逻辑冲突的声音,呼吁中国加入美俄军备控制谈判,“确保世界永远不会跨越核门槛”。
约翰·海滕的此番表态,反映了美国国内当前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矛盾态度,以及重振本国核武的危险冲动。
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后,中美关系急剧下滑的同时暗流涌动。如果不能有所察觉和控制,可能将导致十分危险的局面。美国国内军政两界暗流涌动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扩充核武库的争议。但是不论如何,中美必须尽力避免重回美苏“冷战”期间相互核威慑的局面。
美国核武暗流涌动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军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飞行约6,700公里后,弹头落入太平洋中部的马绍尔群岛的靶场。该导弹被设计来投送核弹头,此次所射导弹搭载了3枚没有装备核弹头的再入飞行器。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称,此次发射证明美国的核武器打击系统随时准备好保卫美国及其盟友,洲际弹道导弹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了必要的威慑能力。相关报道则称,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局势,这次试射是“独特”而且“及时”的。
在美国已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之后,此一举动被很多观察者解读为剑指中国。
如果从2011年推出所谓“亚太再平衡”算起,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转向已经历时约有10年之久,也已经对中国施压了约有10年之久。在很多人担心中美会否掉进美国和前苏联曾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冷战”和恐怖平衡之中时,美国国内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些危险的核武动向。
2016年9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卡特(Ashton Carter)在其首次核武主题演讲中拒绝像中国一样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强调“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并宣称将投入1,080亿美元升级美国核武库,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在此次演讲稍早前,卡特视察了一个“民兵-3”洲际导弹基地。
当年7月发生的一起严重外交事件——韩国部署美国萨德反导弹系统事件,也与核武有所关联。虽然萨德反导弹系统定位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但其雷达监控系统同样可以监控洲际弹道导弹,进而削弱拥核国家的核威慑。中国指安装在其“家门口”的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达到两千公里,不仅能监视朝鲜,也能监视中国大陆。此一事件导致中国与韩国已经升温多年的外交关系一度急剧恶化。
2018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披露,五角大楼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低当量核弹头,同时推动研发一种新型具有核能力的潜射巡航导弹,并对什么时候使用这种低当量核武器的政策立场进行了重大调整。
2019年3月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向国会提出的2020周年国防预算案将开支提高了5%,达到7,50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其中用于研制低当量核导弹的费用增加了8.3%,是增幅最大的一个项目。
2020年5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放出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是否进行1992年来首次的核试验,以对俄罗斯和中国起威慑作用。
到2021年,美俄2010年签订的为期10年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会失效。但该条约可以延期5年。在此之前,俄罗斯多次争取续约,但美国一方面展示消极不配合的姿态,一方面向媒体透露正在动议将中国纳入美俄军控条约,并且“包括所有武器、所有弹头和所有导弹”。
美方对核军控的操作,触及了敏感且危险的核威慑议题,立即遭到中方的明确拒绝。中国的论点之一是中国核武器数量远远不及美俄两国。据美国科学家联盟在2019年4月前后公布的估算,2018年中国仅有280枚核弹头,而美国和俄罗斯各有6,450枚和6,490枚,均是中国的20多倍。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在2020年7月更称,“如果美国将核武器削减至中国水平,中国将乐于加入美俄谈判。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中美两国在核武器领域的这次交锋,也在中国的舆论场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中国核武舆论风波
2019年4月29日,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上称“美国已经暴露出想要把中国拉进美俄核裁军的强烈念头”,并强调了核武器对于当前中国的极端重要性。2020年5月8日,胡锡进进一步称,“中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东风-41战略导弹”。
胡锡进对核武器话题的讨论掀起了高涨舆情,支持者与批评者各起声势,争吵激烈。被称为“核军控专家”的中国“全军核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杨承军在两个时间点分别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批评者中很有代表性。
其中一篇《警惕有人恶意炒作我国涉核问题》提出“五点看法”,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肯定中国核武实力与现状,称“相关院士、专家和员工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研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时进行着部署和决策,涉核官兵始终在全天时、全方位的坚守着战斗岗位”;二是否定外界对中国核武的“炒作”,称“完全不需要无关人员的‘长臂干预’”、“核武器发展属于国家机密,不容在媒体上公开讨论”。
胡锡进与杨承军所提出的涉核观点的差异,背后应该是两种核威慑理论逻辑的分歧。
核武器作为一种不会轻易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敌方对其具体规模和性能技术的未知,意味着“不知彼”,因此可能会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而且,其低调姿态也有助于降低其他无核国家的恐惧和担忧。这是一种核威慑建立的理论逻辑。中国涉军数据一向比较神秘,核武方面更是密不透风,应该正是秉持这一种威慑理论。
不过,中方的低调未必会抵消美方的警惕,《纽约时报》近期一篇文章便称,“美国对中国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了解越少,就越必须依据最坏的情况来相应调整其核力量。”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国却是另一种“玩法”。两国竞相扩充核武库,宣扬核武威力,其核武器的庞大规模令对方长年生活在恐怖阴影之下,其威慑力自然十分有效,话语权也因此提高。这是另一种核威慑建立的理论逻辑。
这两种理论逻辑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而相关争论出现说明在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两国国内均出现了扩充核武库的鼓动。当然,中国国内的鼓动未必代表和影响中国高层与军方的意志,而核武则肯定在其决策系统中被置于的重要位置。不过,这次争论至少是对美方的一次提醒——中国也是一个核大国。
特殊的中国核武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市分别投放了一颗原子弹,率先正式宣告成为核大国。“冷战”开启后不久的1949年8月,前苏联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后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步入有核国家行列。其中,美国、前苏联、英国三国都曾有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谋划。
在“冷战”期间巨大的核武恐怖阴影下,中国举国动员、紧衣缩食于196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于1966年10月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建立起本国的核威慑体系。
各个拥核国家的核武器数量,甚至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外界都没有没有准确、统一的数据。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目前掌握着远超其他国家的核武库。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及美国科学家联盟等知名智库的统计,美国目前约有5,800枚核弹头。另有数据显示,美国和俄罗斯当前各自拥有3,000多枚处于战备状态的核弹头。
一般认为,中国核武器数量在300枚以下,其中常备核弹头更是只占一小部分。美国科学家联盟在2009年估计中国拥有180枚常备核弹头和240枚核弹头总量。该组织在2019年4月前后的估算又称,2018年中国仅有280枚。如果这些数据接近真实情况,说明中国核武器数量在过去几年有所增加。
核试验次数是评价各个拥有核武器国家核威慑实力的另一个参考视角,而且由于其他国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测和统计,其数据真实性也相对可靠。据悉,在不含亚临界核试验的核爆数量统计中,美国有1,054次,前苏联有715次,法国有210次,英国有45次,中国有45次。另外,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三国各有6次。
由于核爆炸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威胁到当地人群的生命安全,这些国家的核试验基本都被安排在远离人口聚集区的荒凉地区,甚至是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如不久前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所射向的太平洋中部的马绍尔群岛就有过106次核爆炸,法国大多选择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英国将近一半选择在澳大利亚。
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列阵中,中国是十分特殊的一个。中国是《核不扩散条约》中的五个“有核国家”之一,也是五国中唯一一个做出了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承诺的国家。
中国在2005年发布的《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称,“中国发展核武器从来就是为了防御目的。”“中国是核武器国家中核试验次数最少的。中国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核军备竞赛。中国从未在外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关闭了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
其实,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曾提出过“无核武器世界”的理念,在2016年7月任期即将结束之际,被报道考虑赶在任期结束之前对美国核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遭到美国政军两界的反对而作罢。
如今中美关系越发紧张,一些激进的鹰派人物蠢蠢欲动,能否遏制住使用核武器的冲动是两国都需要面对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