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美国神话走向终结,中国公知集体崩塌(组图)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引国际社会关注。10月1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接受媒体采访称,美国神话走向终结 中国公知集体崩塌。
2019年1月22日,张维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新华社)
北京时间10月1日,中国媒体观察者网采访张维为问到,从中国国庆70周年到今年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这些年爱国主义氛围特别浓烈,是否和外部环境变化有关。
张维为对此表示,美国2018年开始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外交战、科技战、对华为公司的围剿,对“台独”的纵容等,都激发了中国人的义愤和爱国之情,这是第一波。
接着又有2019年“港独”分子挑战一个中国,他们的所作所为又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史诗级的爱国主义大课”,这可以说是第二波。
随后中国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和盛大游行,这可以说是第三波。
如今中国又在经历第四波爱国主义热潮,也就是这场抗疫,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的公开课。
张维为指出,西方疫情防控荒腔走板,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西方模式走下神坛,美国神话走向终结,很多人说今年是中国公知集体崩塌元年。
10月26日,中共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将研究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下一个五年发展,张维为表示,鉴于中美科技战,还是比较关注十四五规划中对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部署。另外,从明年开始,中国要开启一个新阶段,从全面小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进程的开局五年如何部署,会有很多看点。
对于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这是自华为芯片断供令正式生效后,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在华为被断供后,不仅华为官方动作频频,就连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也召开会议强调,关键核心技术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后,这一曾经年年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词汇便火速消失在中国官方的话语体系中。然而在中美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即使不再有“中国制造2025”这个名词,但眼下,一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尤其是高端产业链的发展正迎来一股热潮。
张维为还强调,自己比较关注中国“新基建”,关注它在十四五规划中的体现。因为“新基建”的门槛很高,涉及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世界上大概只有中美两家达到这个门槛,而中国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都发达的只有中国。
此外,中国还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世界最强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能力,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对于上述所说,张维为解释称,不是说中国模式完美无缺,中国的模式有自己的不足,还在完善之中,但其它模式确实竞争不过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