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亿万富豪被迫出售新西兰数百万资产,CBD购地建第一高楼,空置9年不开发(组图)
在海外投资监管机构强制要求下,华人亿万富豪被迫出售奥克兰西区一座历史悠久的葡萄园。
2011年7月,上海商人Ding Furu同意购买一座位于奥克兰西区的葡萄园。该葡萄园占地28公顷,此前由一个克罗地亚家庭拥有。
西区葡萄园申请投资时,他曾承诺翻新酒庄并扩大产量,以便向其所拥有的中国酒店供应葡萄酒。
然而根据NZ Herald依照「官方信息法」获取的资料,直到2013年接管前不久,Ding先生才知道自己花$500万买下的葡萄园主要生产强化葡萄酒。
所谓强化葡萄酒,是指在其中加入烈酒的葡萄酒,酒精浓度更高,风味也更为浓烈,例如波特酒或雪莉酒,均属于强化葡萄酒范畴。我们日常熟知的赤霞珠、黑皮诺等,则属于佐餐葡萄酒。
波特酒
问题在于,Ding先生以为自己买下的葡萄园可生产佐餐酒,但实际只能产出强化酒,而后者并不适合大量供应中国市场。
在发现这一疏漏后,他立马意识到该业务不可能实现财务获利,于是迅速关闭生意并拆除葡萄藤。
被荒废的葡萄园
对此,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认为Ding先生的行为已经违背他在申请投资时所作出的承诺。于是在2018年8月,OIO致信其新西兰代理律师,对Ding先生未能如约履行各项承诺表示不满。代理律师曾尝试解释,称已有葡萄藤不适合生产出口中国的葡萄酒,必须至少更换70%的葡萄藤。
“他第一次正确认识到,该酒庄生产的是波特酒,而非佐餐酒,而后者才是他打算在中国销售的葡萄酒类型。”
Ding方认为,鉴于葡萄园的经济状况及更换葡萄藤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即便其他买家同样会得出业务不可行的结论,关闭是必然选择。
不过,上述说辞却未能让OIO信服。
OIO指出,相关解释与当事人在申请投资时所给出的“具备丰富商业经验及市场敏锐度”等个人描述不符。如果解释属实,只能说明对方未作任何或很少尽职调查。
文件显示,Ding先生承认在收购前仅对葡萄园生意及其可行性展开了少量调查。之所以决定收购,主要靠朋友推荐以及“和卖家的沟通”。
此外,Ding先生也不符合新西兰普通居民的条件,而该条件是投资获批的要求之一。根据规定,要想成为新西兰普通居民,必须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1)持有居民签证;
2)此前12个月在新西兰居住(不只是访问);
3)12个月中需在新西兰待满183天或以上;
4)成为新西兰税务居民。
最终,OIO责令Ding先生强制出售西区葡萄园。
去年11月,该物业以$550万价格出售。
NZ Herald曾询问OIO为何不对该案提起诉讼,回应称“现有处置是最合适和相称的执法行动”。
国家党土地信息发言人Louise Upston表示,在新西兰拥有土地是一项特权,并已建立严格制度。“海外投资办公室应在条件未能满足时采取执法行动,并在明确情况下提起诉讼。”
Ding Furu的奥克兰CBD开发概念图
Ding Furu据信在新西兰拥有大量土地。2012年,他获OIO批准在奥克兰市中心购得一块大型空地,并计划建造新西兰第一摩天大楼。然而9年时间过去,该土地仍处于空置状态,其为$3.5亿开发计划所申请的资源审批将在下月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