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心跳快慢竟与寿命长短有关?心跳多少的人最长寿?一文说清(组图)
前段时间,80多岁的王大爷在家晕厥,被紧急送往医院。
原来,王大爷患有高血压,之前就偶尔出现头晕、两眼发黑等异常症状,休息片刻后又会恢复正常,所以他一直没放在心上。
而且王大爷并不是第一次晕厥了,上次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医生告诉他是严重心动过缓,建议起搏器。只是王大爷一听又要手术又要花钱,就不乐意了,闹着要出院回家。他还对家人说,乌龟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心跳慢,自己心跳慢也是好事。
没想到,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这一次,王大爷终于同意植入起搏器,总算逃过一劫。
一、心跳快慢,与长寿有关吗?
事实上,心率确实和寿命有关。只不过“心跳越慢越长寿”真的靠谱吗?还真的有比较严谨的数据支撑这个说法。
首次验证心率快会让寿命缩短的人是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他收集了200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结果发现健康普通人群的心率大概在60次/分钟,当心率达到60-70次/分钟的水平时,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就可能减少约4个月。
此外,心率在70-80次/分钟的人与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人相比,预期寿命也可能少3年。
一般来说,在静息状态下,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就属于心跳过快。心跳过快轻则引发身体不适,重则损害冠状动脉,甚至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心梗等危急情况。
俗话说,“人一生心跳25亿次,谁先跳完谁先走”,对此, 呼吸科大夫胡洋认为,心跳慢的人寿命更长有一定的道理,但单纯从心率快慢来评估寿命长短太过于绝对,心跳过快过慢都不好。
二、60岁的人,心跳一分钟55次,更长寿吗?
心跳过快,心跳过慢都属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对于老人而言,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心跳过缓。心跳慢点的人更长寿,那60岁的人,心跳一分钟55次,正常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师黄晓波指出,正常人的心跳是60-100次/分钟,如果低于60次/分钟就属于心跳慢。但是心跳慢并不一定代表不健康。
心跳的快慢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族遗传、锻炼情况、身体素质等。但是也要注意,如果心跳慢到一定的程度,脑供血不足,引起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时,那就会产生健康风险,应尽快干预。
心跳过缓的患者,容易出现眼发黑,乏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厥前兆,失去意识。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也指出,多数研究认为心跳在50-80次/分钟算健康,每分钟低于50次/分钟就属于心跳过慢。心跳过慢,可能导致心脏等重要的脏器供血不足,造成疾病隐患。
三、“心脏像小鹿一样砰砰乱跳”,可能是病不是爱
在形容一见钟情时的心跳加快,我们习惯用“心脏像小鹿一样砰砰乱跳”。然而,心跳节律发生紊乱,除了一见钟情,最常见的还是早搏和房颤。
1、早搏
早搏也称间歇,是指心脏节律紊乱,提早跳了一次,并且停顿的时间比正常情况长。
早搏不一定代表心脏有问题,有时候精神过于紧张、疲劳过度,或者吸烟、饮酒、喝咖啡等,也会引起早搏。
大部分的早搏都是良性的,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小部分早搏可能与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脏病有关。因此,如果发生早搏,不要掉以轻心,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找到原因。
2、房颤
房颤是心房部位发生了心跳的紊乱,常见于老年人,数据显示,约有10%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会出现房颤,约有20%以上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出现房颤。
房颤具体表现为乏力、心慌、不安等,自我感觉到心脏跳动无节律,测量之后发现心跳频率超出正常范围,达到100次/分钟以上。
发生房颤,应尽早干预,否则心房长时间不收缩,可能导致血液不断淤积,形成血栓,增加脑中风的风险。
四、做好3点,稳住心跳
心跳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那么怎么做才能稳住心跳呢?坚持以下几点:
1、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强度适量可以锻炼心功能,研究发现,坚持超过3个月以上的运动,就可以使心率下降4-5分钟/次。建议坚持步行、游泳、太极拳等运动。
运动时的心率等于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
2、健康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熬夜、少喝浓茶、避免憋便等。通过健身、合理膳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3、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心跳,测一下自己的心跳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常测量心率的位置有3个:桡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可以用电子血压计或者手表、钟表,一般测试30秒-60秒以上。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上还分享过一个步行粗略自测心功能的方法:在平坦的地带,测量6分钟内行走的最大距离。
健康人的步行距离>450米,450-375米为心功能Ⅱ级,375-300为心功能Ⅲ级,300米以下为心功能Ⅳ级。适合病情平稳的老年人,当然这不能代表专科医生诊断。
心跳的快慢是会影响健康和寿命的,我们对于正常的心跳范围要有概念,应该清楚不管是心跳过快还是过慢,都是危险信号,应提高警惕,出现不适及时就诊,保护好我们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