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台海演练区域拒止,能有效防止美军介入吗(组图)
解放军围台军演基本结束,此次演习除了前所未有迫近台岛,合围台岛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北靠冲绳南扼巴士海峡,慑阻外部势力的干预,解放军展现了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
(图片来源:香港01)
而众所周知,外部势力是统一台湾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美军是否会干预,中美是否会兵戎相向是考量的重点。解放军能否真正防止美军介入台海局势呢?
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8月4日表示,当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对台岛东部外海预定海域,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导火力突击,导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检验了精确打击和区域拒止能力。
事实上,除了此次演习区域拒之能力,从公开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解放军过去曾多次在台海举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演习。此次演习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合围演习之外,同步进行反介入演习,相当于一边武力收台一边防止外部介入,是武统的全套预演。
演习时美军相比以往克制,并没有轻举妄动,那么是否代表美国忌惮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不敢介入呢?
解放军反介入能力有多强
早在2020年8月《亚洲时报》就撰文称,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A2/AD。文章说这种系统形成了一个保护圈,敌军及其武器不可能进入其中而不遭受重大损失。中国的任务是防止美国到达海岸,防止敌人在本国领土使用最好的武器。弹道导弹——从2008年问世的DF-21到2018年展示的DF-26-已经被称为“航母杀手”。它们的射程为2.5千公里,能够摧毁美国的关岛基础设施。
北京时间2018年5月,中国国产“凌云”高超音速飞行器首次曝光。(图源:飞扬军事论坛)
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DF-ZF可以穿透现有的任何导弹防御系统。2019年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绘出”了一幅不太让美国乐观的图景。此项研究表明,中国的远程高精度导弹能够摧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所有军事基础设施以及美国盟友的军事基础设施。问题不在于F-35是否能击败中国的J-20,而是它是否可以靠近中国。早在2008年中国就购买了强大的激光器,能够在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头几个小时摧毁美国的卫星。
近年来也有不少军事研究人员指出中国通过自己的风云系列、北斗系列和其他卫星系统组网,形成一整套监控体系,对中国近岸或其他指定作战区域实施实时无缝监控,确保战场对解放军处于透明甚至是单向透明状态。
如果解放军火箭军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和鹰击100远程反舰导弹,配合水面舰队和航空兵对敌方航母战斗群实施全面打击,最终可能以较低的代价让敌方航母战斗群大部分被击沉或者失去战斗力,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2016年5月20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题为《赢得齐射竞争:再平衡美国的防空反导能力》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近程和中弹弹道导弹、空军轰炸机携载的巡航导弹、空军和海军战斗机携载的中远程战术导弹以及海军舰艇携载的战术导弹,在射程、杀伤力上形成的梯次配置。而且这些导弹武器的数量足够,能够在需要时形成密集的精确打击火力,实现对美军在第二岛链以内各类目标的全面覆盖。美军的地面基地可能会被“瘫痪”,海上舰船和飞机可能会被迫远离这个辽阔的精确打击区域。
歼-15在辽宁舰起飞。(中国央视军事)
2016年6月17日美国国会研究处《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指出:“美国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在下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洋控制权和战略地位正面临挑战。”中国海军的任务,除了“解决台湾问题、维护东海南海主权、保卫海上交通线”以外,还包括“取代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并展现中国作为地区强权和世界主要强国的地位。
一言以蔽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实际上就是防止外部干预的能力,解放军军事实力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区域拒止能力。这一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包括美国。
美军的应对:“空海一体战”
早在2007年3月,美国兰德公司就发布过《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及对美国的影响》报告。美官方对反介入作战的首次使用是在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将反介入定义为“在一切领域迟滞和拒止美国的力量投送”。为了打击对方的反介入及区域作战体系,201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要求美海空军联合开发空海一体战的作战理念,击败各个领域范围内的对手,特别是装备先进的反介入及区域拒止武器的敌人。
2011年,美国防部正式成立空海一体战办公室,两年后空海一体战办公室发布了《空海一体战:军种合作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挑战》文件,标志着空海一体战的构想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空海一体战”思想的核心是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
在空海一体战思想的指导下,美军逐渐加大对西太平洋地区军事设施建设的力度,改造位于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军事基地,进一步前推空军战略打击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军常规作战兵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幅增加西太平洋地区的海空联合作战演习。美军认为,一旦开战,行动的第一阶段要瘫痪对手的太空、空中、陆基和水下的情报、监视和侦查系统,其次是摧毁对手的防空能力和陆基弹道导弹基地;第二阶段则要致力于进行一场包含远海封锁、加强后勤保障等内容的持久战。
2022年1月17日,美军三个大型水面编队正在中国周边集结。(微博@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
2015年1月,美军将“空海一体战”概念更名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2016年10月19日,参联会副主席、来自美国空军的保罗·塞尔瓦将军签署了全球公域联合介入与机动概念(JAM-GC),标志着正式批准其成为一个联合作战概念,为2030联合作战顶层概念提供支持。
这一新战略仍然聚焦于应对美军未来作战行动所面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试图通过调整资源和利用技术优势重新建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最重要的是,JAM-GC将为联合部队作战行动注入所需的讯息,以便美国能够保持对全球公域的介入能力,通过全球公域进行机动,实现力量投送,打败企图拒止美国及盟国部队行动自由的对手。JAM-GC要求联合部队必须能够对部分全球公域并通过部分全球公域保持介入和机动能力,实现力量投送,打败企图通过运用A2/AD能力来拒止(美军)行动自由的对手。
“分佈式杀伤”
对美国海军来说,越来越多的潜在对手,拥有了越来越强的精确打击能力——以高性能陆基作战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低噪声常规潜艇、无人机等武器和技术装备为代表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T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示意图。(香港01)
“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环境下,传统的兵力集中型的航母打击大队必须要自我调整,在不破坏杀伤力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兵力的分散。也就是说,在保持强大攻击作战能力的同时,通过分散确保生存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分佈式杀伤”作战概念应运而生。
按照美国海军《水面部队战略》的界定,“分佈式海上作战”的目标是“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制海权”。其将“分佈式海上作战”定义为:“将作战力量分散部署于广阔的空间范围、多个作战域和各种搭载平台上,以获取和维持海洋控制必须的作战能力。”
概念核心是以隐蔽、分散、灵活地部署大量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水面舰船,迫使对手分散其探测和火力资源,使其无法将传感器和火力聚焦于己方的少数大型舰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突击能力,突破对手防御并克敌制胜。
2017年,美国海军在《水面部队战略》中将“分佈式杀伤”上升为“夺取海洋控制权”的核心作战概念,将其表述为:“通过增加单舰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在广阔的海域以分散的编队部署,形成分佈式火力。”这一描述被简称为:“凡船皆战。”
2020年6月4日,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盖里·罗海德等重量级人物认为,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无人机航母等构成分佈式编队是美国海军未来力量结构中的重点和优先选项,“分佈式海上作战”是其作战方式。
2021年8月,美军和盟国军队展开密集军演,美国海军设施司令部和太平洋舰队联合开展的“太平洋要塞-2021”联合军演,旨在评估美军指挥与控制能力,以及美军在印太区域的应急反应能力。美国海军8月3日至16日举行的“大规模演习-2021”联合军演,就围绕验证“海上分佈式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等作战概念展开,探索适应“印太战略”背景下新的作战方式和战术。
总结:
从以上背景资料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军事斗争从未停止。解放军展现了针对美国传统强大军事力量的反制能力,美军针对形势的变化不断制定全新的应对策略。不是实力的此消彼长,更多是你进我也进式的竞赛升级。
美军在台海是否能维持介入能力,解放军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反介入,归根结底是中美两军的实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