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财团出手,围猎富士康!郭台铭:谁在给谁赏饭吃?(组图)
最近,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又挺热闹。
前有郭台铭参加省选又退出,后有富士康宣布将在印度追加投资16亿美元。
要知道,今年全球约有14%的iPhone是在印度生产的,明年或将升至25%。
富士康选择在印度投资加码,想必是冲着分蛋糕去的。
广大网友调侃,呦,郭老板这是官场失意,要重回商场捞一笔了。
然而,印度最大的企业财团——塔塔集团,也盯上了这块蛋糕。
今年10月,塔塔集团全资收购了纬创资通在印度的iPhone组装部门,一跃成为了首家强势进入果链的印度本土企业。
面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塔塔集团,富士康还能保住“苹果头号代工厂”的江湖地位吗?
恒河水浇灌下结出的苹果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对外来事物的心态一直很矛盾。
他们一边想要用好的商品,一边又不想让外国人赚钱。
对于苹果手机,印度将关税一加再加,仿佛生怕自己的国民用上了iPhone。
2017年,从10%加到15%;2018年,又加到了20%;2020年,在20%关税的基础上,再加10%的服务福利税。
事实上,印度并不是不想让国民用iPhone,而是只想让他们用国产的iPhone。
自2016年库克首访印度后,苹果便开始在印度组装iPhone,上述关税政策也仅针对于整机进口的iPhone。
印度的态度很明确,想扩大iPhone在印度的销量,苹果必须把生产线搬来。
在甲方爸爸的指挥棒下,富士康、和硕、纬创等苹果代工厂,纷纷跟进在印度设厂。
尽管过程充满了艰辛,时不时就要被印度政府坑一把,但iPhone终于能在印度组装生产了。
就当郭台铭认为一切安排妥当,他将继续给印度人赏饭吃的时候,一匹黑马杀了出来。
本地土豪强势接入“果链”如果你了解过苹果产品的生产模式,那一定听说过“果链”,即围绕苹果产品的供应链。
库克引领的苹果公司本身,只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环节。
从设计图纸到产品实体中间的其他环节,由处于“果链”各生态位的公司配合完成。
“果链”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零部件供应商,第二层是库存参与者,第三层是最终组装商。由低到高,参与的程度越深,赚得的利润也越多。
库克第一次到访印度时,那时还是塔塔咨询公司CEO的钱德拉就曾向苹果抛出过橄榄枝。
等到2017年钱德拉接任集团董事长后,身为“果粉”的他立马推动塔塔进入“果链”。
但即便是在全球拥有2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000亿美元的塔塔集团,刚开始也得从最低端的iPhone外壳零件干起。
但毕竟是财大气粗的“地头蛇”,塔塔很快就找到了“上位”的机会。
2022年,另一家苹果代工商纬创资通,在印度遇到了政策和用工困难。塔塔集团“热心”帮忙,提出可以与纬创成立合资企业。
结果在谈了一年多之后,前者却以100%股权收购了后者在印度的iPhone组装部门结束。
自此,塔塔集团彻底展现出了对苹果代工业务的野心。
郭台铭的饭碗端不住了和白手起家的富士康不同,塔塔集团是真正的商业财团。
成立于1868年的塔塔集团,是如今印度社会中多个行业的绝对掌控者,雇佣超过100万人。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经营,塔塔集团在印度的根基之深可想而知。
不同于只能给苹果做代工的其他企业,塔塔集团能做到从另一个角度给苹果“赋能”。
2022年底,塔塔大手一挥,旗下零售公司英菲尼迪与苹果开展合作,计划在印度开设100家略小于旗舰店的苹果专卖店。
难怪今年5月,库克在印度第一家苹果官方零售店开业时,以合十礼笑迎来宾。
毕竟,有谁不喜欢“带资入场”的乙方呢?
与塔塔这条粗壮的“大腿”相比,富士康只能算一条“不太细的胳膊”。
从给黑白电视机做配件,到给苹果做代工,郭台铭这30多年的成就离不开时代赋予的机遇。
正因为有了改开,有了一系列的政策配套,有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有了消费升级,才有了富士康的今天。
但从郭老板的种种举动来看,他似乎对“自己为什么能成功”有着一定的误解。
从2019年说出“给大陆人赏饭吃”,到今年再次参选。郭台铭可能认为,只要唯西方马首是瞻,就一定能保自己发财。
结果呢,自信满满的郭台铭却遭到了苹果的背刺,富士康的iPhone独家代理资格被苹果给吊销了。
站在苹果的角度,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近两年在印度本土,郭台铭遇到了很多麻烦,生产线迟迟建不起来,良品率太低,今年7月份还一度宣布撤资。这就让苹果很头疼,对于苹果来说,对于代工厂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稳定,你郭台铭做不到稳定?那我就换人来做。
而且富士康一直都不是苹果的唯一的选择,除了富士康,还有立讯跟和硕等合作方,现在又有印度本土巨头塔塔集团抛出的橄榄枝。
过去苹果之所以比较依赖富士康,是因为富士康与中国深度绑定,有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优秀的产业工人,以及完整的供应链,这些配套让苹果赚得盆满钵满,富士康也能跟着喝汤。
可如今环境不一样了,苹果既然决定重仓印度,又可以跟本土最大的财团合作,就能避免很多风险和意外,那又何必再选择你郭台铭呢?
处在这种局面下的郭台铭,自然进退两难,但他如果仍想不清楚“谁在给谁赏饭吃”这个命题,那他的富士康就可能还得继续滑落。
写在最后:
什么都想要,最后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郭台铭的这一手好牌算是打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