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0日 23.3°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2024-07-17 来源: 秦朔朋友圈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从几天前武汉出租车司机因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营运而罢工,到八年前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中西部民众因未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就业机会转而支持川普并使其当选,再到现在各囯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巨额关税,背后的原因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1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2

那就是技术、垂直完整供应链、金融资本带来的极高效率,越来越加速放大“受益者”和“被害者”的人群,然后场景中又没有及时找到足够的增量,更多是替代或减量替代,大量的失业产生,就业问题就成为这背后的导火索。

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几十年所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思考?

科技发展在指数级加速,要不要等等社会文明的发展?

GDP和人的感受背离,GDP还是一个“好”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吗?

科技的发展无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生活的改善,就业的增加,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的上升,我们未曾怀疑过科技发展对社会也会有负面作用,即使有负面作用我们总认为人类会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并且科技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但这个观点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我们现在已无法不去面对科技的进步带来的许多挑战,如加剧了失业、挑战着人类的伦理及社会的平衡。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3

先说说对科技发展造成失业率高的担心,很多人会说这是杞人忧天,当年汽车出现时,很多人会担心马车夫会失业,但社会就业不减反增,这种反驳看似有道理,但对现在的社会现状是不是一个恰当的论据?

汽车替换马车,首先马车夫和汽车司机是一对一的替换,当年什么样的人才有马车夫?应该是很少的;

第二,汽车的出现增加了人的活动半径,增加了人的出行需求,更多的人买车,使汽车的数量远远超过马车;

第三,汽车作为工业时代的代表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形成,而它带动了配套的零部件和能源行业的大量就业。所以用汽车替代马车的案例用在当今复杂场景下是不严谨的、是草率的。

人类自从发明蒸汽机以来的三百年,生产率大大提升,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同时人类所消耗的物质、能源、产生的废弃物也是比人类万年的总和还要多,如果把人类万年发展历史看成线性的,那这三百年就是指数级发展,如果把人类万年发展看成是平的,那这三百年就是快速的线性发展。

尤其是近二十年,计算能力大大提升,数据存储成本又大大降低,使得使用大量数据的算法应用得以发挥出它的潜力,这种技术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相比蒸汽机发明后的三百年的效率提升,从线性级变为指数级或是指数级的指数级。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以前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甚至创造了很多新的行业,这些新的行业往往比被替代的行业产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比如,制冷技术的应用使天燃气可在全球范围内液化运输,带动了LNG船和ISO罐的制造及分销运营机会,使百万人获得了就业机会;

再比如,化工合成技术的出现,使化纤弥补了棉花种植的低效和不稳定,满足了人类对保暖和舒适的需求,并创造了大量新增的就业机会。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4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5

那现在的情况是否已有改变了呢?

以前在线性状态下成立的理论在指数状态下还成立吗?

首先我们不能把当今社会的情况,简单的用新的制造方法(或行业)去比被替代的同一类制造方法(或行业)的就业机会,而是要用更宽的视野去理解。

比如,经济发展使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社会对环保更重视,大量因自动化和智能化所减少的就业流向了新能源行业,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产业几十年以前是没有的,这些新能源成了吸收制造业就业的重要产业。

再比如,随着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更多的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群,尤其是未来的养老产业,将会产生多少就业机会?应该是巨大的。

记得2008年去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正赶上2009年的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奥巴马促进经济和就业的新政之一就是提高发动机的排放要求,一方面环保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提升排放要求促使企业研发新的发动机及汽车,使企业在研发、生产线升级及需求更新上创造和带动大量新增的就业机会,这个方法还是很不差的。

今天,新经济产生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短短十年甚至几年就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也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技术进步确实扮演了促进就业的积极一面,但至今尚未看到有专业化的分析数据来说明“此消彼涨”的就业状况。

不过从西欧,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传统工业国家,高企的社会10%左右的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大概在20%左右,担忧总比盲目乐观好,中国目前年轻人失业率也是很高的。

尤其是当看到特斯拉的无人工厂、亚马逊的无人化物流中心及中国的大型钢厂、化工企业,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用工岗位减半,甚至比几十年前减去七八成时,我们所提到的担忧并不显得多余。

对于政府或研究社会学的专业人士来说,对科技、就业及社会的相关性的研究,应该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或课题。

可怕的结果是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来得太快太大,造成了大规模直接减量甚至是无量替代,而增量是否有?有多大?何时来?来自何方?如何给予失业者具备新技能的能力?

从历史长河看,就业不应是存量博弈,但在某个时间点上,存量博弈是有可能的,如何让科技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把就业这张饼做大,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6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大家更加担忧起来,一旦自动驾驶走向成熟,那2000万左右的卡车司机及1000万左右的出租车(含网约车)将面临失业,那是3000万个家庭啊,如果平均一家三口,那背后影响了近一亿人口的生计。

问题是,这个行业似乎增加了一些智能软硬件的就业,但除次之外,似乎看不到在这个应用上额外产生大规模的就业机会。

但另一个案例却给出了相反情况,那就是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应用于电力系统,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远大于失去的就业机会。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中国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囯家电网,随着电能来源从传统的火电、水电、核电到绿色的风电和光伏电,电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驾驭,因为无论从发电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都是变化的,发电侧变化受到了每时每刻的天气、白天黑夜及气候的影响,用户侧的负荷也是变化的,所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变成了“刚需”,辅助人类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使中国的风机/光伏、电动车、储能这“新三样”的发展成为可能,带动大规模就业的同时,改善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碳排放,当然也影响了传统化石能源上的一些就业,但影响不大,因为化石能源将是一个长达四十年的降坡过程。

中国很幸运,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正赶上全球冗余的资本在找出路及制造业的全球化转移刚刚开始之时,使中国从发达国家承接转移的低端制造,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成就。也恰恰因为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使美国中西部的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虽然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外包生产,产生了更大的营利和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份额,但美国确实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是美国中西部的传统制造业重镇,因此这些州是特朗普8年前当选美囯总统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特朗普首先发动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7

我2008到2010年曾在美国中西部居住过一段时间,亲眼所见有一个白人居住的小镇叫Peking,据说这个小镇穿过地球就是北京,华人朋友们建议我路过时要小心,那里的白人很多都失业了,但他们曾经都是中产阶层,整个小镇失去了以往的生机。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成功的第二天,《乡下人的悲歌》突然冲上美国亚马逊销售总榜第一名。现在特朗普再一次竞选,此书作者JD. 万斯成了他的竞选搭档。作者的故乡也是一个中西部小镇。

我一个医生朋友每周去Peking出诊,回来给我分享他的所见。可以想象一个人长期失业后的精神状态,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时已失去了财务信用,一辈子也无法远离居住的小镇。

巨大的效率提升使劳动力的数量或成本变得不再是优势时,不发达地区或国家还有机会吗?

换句话说,未来低端制造业能否转到不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国家?因为在制造环节劳动力数量及成本的优势将不再重要。

所谓的低端制造业就是生产工艺简单、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使得这些低端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被设备折旧所替代,如果没有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空间,而且各国对环保及碳排要求逐步趋同,以后资本是否还愿意转移生产到不发达地区或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尤其是中国的沿海已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综合成本已是最优,如: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一部分企业把工厂迁至低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后,发现在东南亚生产的成本比在中国生产成本还要高。

会不会中国西部及非洲可能永远失去了从低端制造业逐步升级的发展方式?那他们的增加就业、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是什么?

中国近十年来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是非常成功,成功在于并没有只是在贫穷的中西部,机械地复制东部的制造业或靠转移低端制造业到中西部,而是因地制宜。

如贵州,重点把酿酒、农业和旅游搞好,利用便宜的水电把数据存储中心服务能力建好,以后利用这基础可能还能拓展到信息产业;

如云南,通过旅游把人引进来,把丰富而多样化的农产品卖出去,充足的水电支撑光伏产业的发展;

再如宁夏、内蒙、甘肃,除了畜牧养殖,依托丰富的煤资源发展清洁的煤化工并利用丰富的日照发展光伏电站为东部提供清洁能源。

举不胜举,只要主业起来了,背后延伸的产业也将带来巨大的就业。精准扶贫所探索出的方式可能对未来不发达国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那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中国应扮演什么角色来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沿海地区形成的垂直而完整产业链也是极高效率的一个案例,基于它而形成的产品成本优势也是巨大的,钢铁成本是美国的一半,甚至更低,中国电动车出口遭遇多囯的高关税,也是因为中国的产品成本太低,太有竞争力,影响到了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传统汽车制造囯的生存及就业。

汽车是个大产业,背后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有许多企业,一旦关厂,对当地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8

除了要关注就业及不发达地区发展机会之外,另一个担忧就是社会的伦理。

记得第一次听到关于伦理的概念是二十多年前关于英国那只克隆的“多莉羊”引发的伦理大争论。

1996年,英国爱丁堡附近的罗斯林研究所诞生了克隆羊“多莉(Dolly)”,它是通过现代工程创造出来的雌性绵羊,是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培育出来的新个体,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

美国《科学》杂志把”多莉“的诞生,评为当年十大科技进步。但多莉羊作为第一个克隆的哺乳动物,在伦理问题上引发的争议丝毫不亚于科学上的轰动。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9

这些伦理问题包含并不仅限于:

1、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买卖吗?妊娠中可以终止妊娠吗?谁有决定权?

2、人兽混合胚胎可以吗?

3、人可以克隆自己吗?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优化基因)自己吗?

4、一旦提前公开知道了自己的基因,会成为另一张歧视标签吗?面对确定性,生活还有意义吗?

5、我们还需要另一半吗?

6、富人可以永生?如何面对人类“代”的概念完全混乱?

7、坏人、独裁者可以永生?

人类虽然通过胚胎干细胞研究来解决帕金森、阿尔兹海默及其它医学难题,出发点是解决当今医学问题,受众普遍,但我们的社会、法律、宗教等对这些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准备好了吗?

我们的科学伦理的底线是什么?

科学研究不应违背伦理,但对事物了解有限时,又如何讨论伦理,至少伦理与知识同等重要。

我这几年有明显的感觉,由于提倡创新、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媒体、专家、企业家很少讲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研究背后的伦理风险,政府和专家如何提前去学习跟踪、理解和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以防P2P现象再次发生。伦理问题比P2P问题要严重得多。

当人依靠财富就可无限延长生命,当一对中国夫妻不需要踏上美国靠试管及代孕就能成为美国人的父母时,作为普通人群将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各国政府将如何治理各自的国家?

同样,智能化难道没有伦理的风险吗?真希望不是杞人忧天。

萝卜快跑风波,特朗普竞选和电动车关税背后逻辑(组图) - 10

我想再谈一谈社会平衡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既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动力,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确实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它推动着我们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使就业增加,人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存在上面所说的主要矛盾呢?

是因为我们的GDP还不够高,等再翻2-3倍,这些主要矛盾就一定自然解决了吗?

今天的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平均GDP的6倍多,反而贫富差距在拉大,中产阶级的规模在缩小。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人均GDP从3万美元成长为今天的8万多美元,社会矛盾加剧,很多人依然没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什么是这种结果?

科学技术除了带来了正面贡献,有没有带来负面的危机,如创造的就业机会少于被减掉的工作机会?

如科学技术造成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在分配上差距过大?

如科学技术造成了资本将工作全球化转移、外包,使本地工作减少等等?

美国是否可以依靠创造的财富再分配解决出现的贫富问题?

谁愿意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光靠救济,那是有尊严、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有安全感的活法吗?

最后,我想借《未来简史》作者(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的一段话来引起我们的思考:

新技术带来的一个危机,一些人会被升级为超级人类,而其他的人甚至世界上大多数人将成为无用阶级,21世纪的变革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无用阶级,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将没有经济价值、没有政治权力,因为他们做任何事都不如计算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可能是21世纪面临最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这几年来,越来越多身边的人开始担忧科技和社会的平衡,以前大家从未怀疑过科技除了正面作用也有反作用,其实科技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我们人类。

最后我还想提一个问题,GDP是一个“好”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吗?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以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良好标准,但我现在开始质疑,因为GDP的统计只是代表或体现了社会的经济运行的情况,当经济运行的成长又无法同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环境改善及平均寿命正相关时,它还是一个“好”的衡量指标吗?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第一个例子是上面提到的美国,美国从二十年前的人均GDP3万多美元到今天的人均8万多美元,但社会似乎并没有进步,贫富悬殊不断加大,极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财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第二个例子也是上面提到的西欧,虽然按人均GDP属于发达国家,但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超过10%,甚至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有的西欧国家高达20%左右);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自己,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在这期间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有些地方出现过因污染导致整个村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情况;

第四个例子是日本,我们经常说日本“失去三十年”,但日本无论就业率、财富平衡、环境保护及人均寿命都表现得非常不错。

人类的经济发展到底在追寻什么?

人类发展的初心是什么?

是不是在追寻更多人的幸福生活?

总之,科技是手段不是目的,人类社会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多人能过上幸福生活,繁衍后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

GDP在当今还是一个“好”的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吗?是否应该有一个新的指标,它可能来自对现有GDP的修正?通过就业率、贫富差距、环境及人均寿命加以修正?如何让科技发展真正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如何让科技发展避免大规模的社会撕裂,变成少数人获益,多数人变成“无用阶级”?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