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3.3°C-16.7°C
澳元 : 人民币=4.8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朱镕基之子犀利点评:有了这两项,中国会世界无敌!

2017-08-30 来源: 铁血军事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点击右上方蓝字关注“铁血军事”回复“文章对应数字”即可查看

02别被中国的外交部"抗议"蒙了,其实背后下手狠着呢!

121987年那一夜发生了什么?中国差点从印度手里收回藏南

17《战狼2》票房40亿,吴京能拿到多少?

39当年发生了什么?歼20总设计师差点跑去日本

40祖国在南海有多霸气?这些内幕99%的人都不知道!

本文为朱镕基之子朱云来近日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演讲《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所谓新常态,应该是不同以往的一个常态。为什么要提新常态?可能是因为老常态已经不可持续,否则就没有必要提新常态。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国家发展、人民幸福。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是我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年鉴资料做的一个总体描述。


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我们展开所有活动的基础,我们是拥有13.7亿人口的大国,总产值的统计数据为69万亿人民币。另外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特点,比如历史悠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勤劳进取,加上改革开放,成就瞩目,工业发展,门类齐全,资源欠丰,产能过剩,库存过量,升级挑战,创新挑战等等。这是一个总体情况。


再看看中国的地理。这张图我挺喜欢,它能说明很多问题。

朱镕基之子犀利点评:有了这两项,中国会世界无敌! - 1


中国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包括珠江流域都是平原。西北是高原,西藏这里最高,是世界屋脊。中国是三阶台地,第一个台阶是平原,第二个台阶是高原,第三个是所谓的世界屋脊。它的地理特点叫做“西高中低”,东南部比较温湿,西北部比较干旱。在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中,东部第一阶平原将近有281万平方公里。如果与全世界比较一下,中国的这块平原也算是全世界最大的了。


欧洲也有很大块的平原,但是它的平原纬度50度偏北,而中国的这块平原纬度在北京40度到上海30度之间,温湿条件就比欧洲平原要好多了。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仅适应动植物生长,而且也支撑了我们延续几千年的发展。


人口大致的分布,红色的区域的人口最密集,差不多93%的人生活在这里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之上。虽然我们号称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核心区域就在300多万平方公里之内。


再看一下我们的城乡结构。这是我根据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找出的统计数字,全国各市、县是最基本的统计单元。城市平均有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12万人。最小的叫做城市建成区,例如北京的市区各区。中国大约有600多个城市。


城市建成区人口只有3.9亿,如果把县城算进去加起来只是5亿左右。乡镇人口有1亿多人,每个镇平均1.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也就是4000人。


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变成城镇化,其实是加了很多水分的。乡镇平均人口才4000人,县和城市建成区平均是9万人,这个地方是59万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概念。全国600多个城市,才真正是城市化的地方。所以总共加起来,在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概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是城市,只占大约千分之四、千分之五的国土面积。


所以中国人口生活在非常集中的地方。全部乡村面积,城镇和乡镇面积,县城和城市面积加起来,大概是20万平方公里,真正住人的地方就这么大。很多人觉得盖房子地不够用,这怎么可能?完全不是地的问题。


比如说房地产,据我的研究过剩非常严重。按房屋存量来看,城镇房屋建筑面积,加上现在还在施工的,人均大约30平米的规模,至少可以满足10亿人住房需求,但是按夸张的城镇化统计,城镇人口也只有7亿多人。而且事实上80%的城镇人口平均住房只有25平方,当然有的人人均是60平方米,平均下来才是现在所谓城镇人均30平米。现在已经超过30好几了,每年都在涨。


从宏观上看,总量一定是过剩了。而且现在房子均价差不多到7000-8000元了,可是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就7000、8000元。想买30平米房子要不要用30年?除非十年不吃不喝。无论怎么算,这个价值完全不对了。


宏观经济要系统对待,区域经济要区别对待。我们的经济目标应该是让老百姓衣食无忧,现在至少还在忧房子。所以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系统的衡量标准。现在提出“三去一降”非常对,企业的一系列问题一定要解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核心。钢的产能是12亿吨,产量就8亿吨,多出了4亿吨。目标是三年要减掉1亿吨,一年就要减3千万吨,有用吗?一会儿房地产又热起来了,肯定钢厂又跟着热闹起来,这不是真正按照市场机制定下来的东西。


顶层设计既要从上面考虑目标,也要看下面每一个具体行业的具体情况,包括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政策制度。


所谓的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一片大平原中间的一个村,土地能流转起来吗?真正土地流转的只能是在大城市周边。一个城市的周边边长能有一两公里就已经不少了。就算是土地能流转,又能解决多少人呢?对于居住在真正乡村的农民能有什么用?所以这样的政策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前面讲消费只占三分之一的GDP,如果我们倒过来想这个问题,50%基本上是做投资了,如果不去追求GDP,很多投资可以不投。保证居民基础生活花的钱,也就是70万亿里面的30万亿而已。如果让市场机制来起决定性作用,不该投的投资全都停掉,全国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会比去年差。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审查一下哪里投的太多了。不要老觉得是压力,总想一旦掉到5%怎么办,再掉到3%怎么办?其实掉到一半都没关系,吃喝都够了,衣食住行都有了,只是暂缓一步改善,但是不会比以前差。保证了基本生活,然后是因地制宜。核心问题还是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靠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才2%能拉动什么?要真正推进改革,解决实际问题。要提高技术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财政制度的特殊情况,是很多税按照中央税收上来,其中又把一部分钱转回到地方去,实际上是财政收入加上中央转移财政收入。两个加起来刚好等于财政支出,这是一个地方的财政的基本平衡。然后是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消费。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这五个省超过3万亿,平均值是两万多亿。总而言之是一个概念,我的思路是“首先是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举一个例子,黑龙江面积是47万平方千米,人口4000多万,拥有广大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石油、林业资源,不就是要解决这400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吗?你非要在这里搞工业,是不是远离市场?江浙一带包括山东,工业发达的已经是一塌糊涂过剩了,它还能搞什么?农业占GDP的6%,但农业的增长只有2%,靠农业能增长什么?所以只能做投资,投资又增加了产能,而且距离内地又那么老远。


如果给地方官定下一个目标,要求当地跟全国的平均GDP发展水平一样,他只能去搞工业,而当场发展工业一定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地方有旅游等其它资源,为什么不能让地方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的老百姓也需要夏天出去消暑,冬天去看冰花,还有许多其他的消费方式。我的逻辑是说,只有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他才有钱去消费。现在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因为挣的钱太少。我们的薪酬收入占GDP的一半都不到。在G7国家中,最低的是日本,国民收入占GDP的60%-70%。我们的这个收入占比太低,很多变成了国家的收入,由国家拿去大量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很容易出错。如果钱到了老百姓手上,老百姓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家去消费就会产生需求,企业就去根据需求去投资,完全让市场来决定,让市场经济动作更加良性化。


关于“一带一路”的概念,我把全世界的面积、人口和产值排了一下。全世界陆地面积1.3亿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人均产值一万美金,中国8000美金。“一带一路”国家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相对欠发达一点,但是它的总量还挺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积是我们的五倍,人口是我们的两倍多,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


这个概念是,一带一路沿线大约有60多个国家,面积是我们的4.4倍,人口是2.3倍,产值是1.4倍。从企业的角度看,不是相当于我们的市场范围扩大了两倍左右吗?我认为这个思路是挺有远见的。我们比他们相对来讲还先进一点,产值差不多是他们的一倍,中国制造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在国内我们已经担心它产能过剩了。


至少我们面对一个这么大的国际领域可以去拓展。当然它不会自动属于你,是需要我们去竞争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竞争优势。这需要我们很具体的一个一个做出来,需要有很强大的开拓能力。


这是美国宏观经济研究做的一张图,居然能从公元元年这么远古一直做到现在。我们的GDP一直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其实我们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平原,长期都依靠农业的经济规模效益,居然也能有这么强大。这个国家有10%的税就已经非常富有了,假如征10%的兵,那就是千万大军。正因为如此,没有人能打败这个国家,除非它自己腐败。中国历代朝代的更迭恰好也是如此。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逻辑为什么到这突然就失效了?从33%一下子跌到几乎是0。中国到底怎么了?是什么事做错了,导致我们突然从泱泱大国变成一穷二白甚至生灵涂炭。


你看印度居然比我们还高,但是它是怎么下来的?从东印度公司开始,然后基本上跟我们差不多。这张图上我发现一不小心把印度放在这了。印度平原也很大,而且平均海拔从30往下到20,这就是上海与广州的区别。印度的南方湿度和温度好,所以它产出更高。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时代,它的农作物产量一直很高,甚至比我们还高。我们比它的纬度偏高,所以产量比它稍少一点,这可能是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吧。还有一个原因,它最早被所谓的雅地安入侵,所以它的历史文化各种交叉变化比较多。而中国由于地形的限制,三面是高山,在远古农业时期的冷兵器时代,基本是与世隔绝。

还有一个对修筑长城很颠覆的说法。过去我们都知道各个朝代都在修长城,一是当时我们的农业太丰盛了,花点钱修个城墙不算什么;二是游牧民族确实经常来袭扰抢夺,确实需要修筑长城来保护我们丰饶的物产。和确保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产值相比,修筑长城的花费还是比较合算的。


因为工业革命,我们落伍了,于是一下子跌下来了。但是这条线到后面又涨起来了,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垮就垮在没有工业,迅速实现工业化,是实现振兴和重新崛起很重要的工具之一。中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从1949年就开始了,当时从苏联引进了100个项目,苏联人撤走了以后我们自己接着干。当时我们非常清楚,中国连肥皂、面粉机都生产不出来,但是一定要抓住两弹一星,这是当年最极端的高级技术。中国过去靠长矛大刀,再加上点武术,但是外国人搞了工业革命,人家用的是坚船利炮,我们的优势一下就没有了。我有这么一个逻辑,过去冷兵器打仗是一比一,当时中国有4亿人,英国只一千多万人,如果耍大刀他们确实拼不过,但是人家一人拿一杆步枪,就能顶上你一百个大刀队。用一百倍乘以一千万,人家就成了10亿人,我们能打得过吗?这叫做技术乘数,技术乘数改了,1变成了100,力量对比就颠倒过来了,中国一下子跌下来了。


我们现在正在追赶,技术还不可能达到他们那么好的水平,但是我们已经赶超很多了。过去我们的乘数是0,现在谦虚点说也有个六七分了,就算是七分,10亿人乘以7,就算还没有赶到100%,但是70%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样了。问题是现在它是1,我们是0.7,我们还在追赶中。但是明天他又有个新发明,明天是2了,或者是1.5了,我们就可能回到0.6去了。我们过去讲自主知识产权,意思是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要自力更生。但是,立国之本一定是科技,所以我想强调一下什么叫做技术乘数,我们要发展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科技。


中国前景靠什么?靠改革。包括一系列制度方面的改革。拓展“一带一路”和世界市场,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和平地通过市场经济的交往,去占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对这些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也是一个支撑。


刚才说了技术乘数,前面是科技,后面就是人才。有了这两项,我们就会前途无量。这么说是为了谦虚一点,我觉得应该是世界无敌。

铁血军事近期好文,关注“铁血军事”回复“文章对应数字”即可查看

11】解气!一月之内,中国在南海干下三件大事,谁敢来犯必将有去无回!

00】珍宝岛自卫战时,苏联欲动用核武器,中方12字让对方胆寒!

01中国又收一个铁杆盟友: 不仅扣押美军,还让俄罗斯吃闷亏!

03军队全是男人,要这么多避孕套,都拿来干了什么?

06毁三观!那些年,嫁给黑人的中国女孩,下场怎样了

朱镕基之子犀利点评:有了这两项,中国会世界无敌! - 2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铁血军事

辛辣视角解读这些深度内幕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