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军人“迷路”被印方扣留?聊下中国军队“迷路”经典案例
聊聊士兵迷路这件事
前几天一名中国军人“越境”被印方扣留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环球时报此前报道,印度媒体称一名中国士兵在“拉达克地区无意中越境”被印方“逮捕”,经过紧急了解后,确认了中方确有一名军人被印方扣留。
▲环球网相关报道
要知道在这种非常时期,“越境”这种事可大可小。
早在今年9月,中国就抓到5名“误入”中国藏南地区的印度青年,并安全移交回印方。
▲中国归还5名“误入”中国境内的印度青年
几天后,印军归还了17头“误入”印度境内的中国牦牛,当时还被印度媒体恶意盖上了中方训练的动物“间谍”高帽。
▲印度归还中国牦牛的场面
此次中国士兵迷路走失事件,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中国发言人作了紧急回应。
原来这一次还是因为牦牛,10月18日晚,在中国牧民的请求下,中国士兵帮助其寻找丢失的牦牛。
众所周知,中印边界附近的地形十分复杂,而且随着近些日子气温降低,地面被积雪覆盖,再加上夜间照明条件不佳,就更分不清哪儿是哪儿了,咱们的这位士兵就不慎迷路走失,然后就误入印度境内了。
▲官方回应
此次中国士兵迷路事件发生后,中国边防部队第一时间主动向印方通报情况,并希望印方协助搜寻救援,印方答应予以支持并承诺找到中方人员后及时交还中方。
而印度此次动作也是非常积极迅速,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方在发现这个迷路的士兵后,还及时为其提供了医疗协助以及供氧,约定在10月21日归还中国士兵。
1
事实上,在当年战场上,由于通信等设备整体落后等各种原因,士兵迷路这种事可不少发生,特别是在战争中,混乱的战场上很容易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印度应该深有体会。
▲迷路中国士兵的传奇
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在西山口战斗中,解放军夜袭印度阵地,结果印军一触即溃,解放军各部队开始漫山遍野的快速追击抓俘虏。
其中九连二排副班长庞国兴因为追击过快,在夜间与部队失去联系,并迷失方向。
然后又遇到同样失散的战士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三人,经过短暂的党小组会议后,四人决定组成战斗小组,并投票选出庞国兴为小组长,沿着公路继续追击印军。
▲万物皆可4人战斗小组
谁曾想这个因为迷路而临时凑起来的战斗小组,在两天多的时间里,穿插印军纵深十五里,历经5次战斗,在与主力部队失联的情况下,夺取两处印军炮兵阵地,毙敌1、2级准尉以下7名,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缴获各类火炮七门、汽车与推土机四台、电台四部等其它装备。
▲印度电影里的画面,
现实只需要4名解放军就能完成
在庞国兴击溃印军炮兵营所作报告里写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句也从此成为经典,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危不惧,迎难而上的战斗意志。
而庞国兴小组在西山口的穿插战斗也被网友誉为“解放军步兵战斗小组的巅峰之作”。
▲网友高度评价
事实上,在进攻作战时充分利用对手的防御间隙和翼侧,实施各种规模的穿插迂回,使对手腹背受敌的这种战术,一直以来备受中国军队推崇。
而在这种战术具体执行时,面对相对陌生的战斗环境和电台的限制,深入敌阵的解放军战士迷路这种事时有发生。
1948年10月15日,林彪在东北集结了9个纵队与蒋匪东北剿总司令廖耀湘兵团决战。
结果打起来之后因为穿插速度太快,各纵队与廖耀湘兵团混到了一起,建制全乱了,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失去统一指挥能力。
自乱阵脚,是兵家大忌。
但是林彪用电台对各部队发出命令:“各纵队不必找师,师不必找团,团不必找营,大家都找廖耀湘就行!”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
大致的意思是:也别分什么方向了,都去找廖耀湘打就错不了。
结果就是全军集体解散,自由活动,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解放军能聚能散的特点一下就体现出来。
结果到了10月26日凌晨,3纵7师的一个营攻击到胡家窝棚附近的上坡,看到下方几间瓦房天线林立,断定此处必有“大鱼”,捅一下绝对不亏,于是居高临下猛扔手榴弹,炸毁廖兵团的通讯器材,谁曾想正是廖耀湘的指挥部!
廖耀湘仓皇而逃,导致廖兵团很快土崩瓦解,战至28日,廖耀湘被活捉,廖兵团10万余人被全歼。
1951年5月,时任志愿军第27军242团8连连长的于喜田,在营部接受上级任务,率部攻占鸡鸣山,当时西线敌人退缩到了汉江沿岸,拿下鸡鸣山,就能直插敌阵并拦截敌人的退路。
▲于喜田
当天冒着连绵的细雨,部队向鸡鸣山挺进。
根据侦察情报得知,鸡鸣山地区由三个山峰组成。按照方案,于喜田把连队分成两队,先由两队合力拿下一座山头,随后再由自己和副连长各带一队,分别再拿下另外两个山头。
赶到第一个山头底下的连队,向山上敌军发起勇猛地冲锋,敌军立刻就被打得四处溃散,第一座山头很快攻下了。
趁着敌人尚未反应过来,于喜田马不停蹄地立即带领分队攻下第二个山头,可站在山顶上的于喜田定睛一看,看到前面赫然还有3个山头!
于喜田这才发现,自己这是迷路打错山头了,他们占领的山头离鸡鸣山主峰还有段距离。
过了片刻,大概确定鸡鸣山主峰方向的于喜田当机立断,调整战斗方案,将错就错,继续往前打,遇到敌人就打,一路打到鸡鸣山主峰。
在一天一夜的战斗中,于喜田带领彪悍的8连一共攻下11个山头,扑灭了敌军9次反攻,歼敌100多人。
而于喜田则因为这场战役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
2
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国家历史上,士兵迷路这件事也是屡见不鲜。
在欧洲大陆的中间,有一个很多人都或许没有听说过的小国—列支敦士登。
▲夹在瑞士、奥地利两国中间的
就是列支敦士登
这个国家如今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除了一支数十名警察和警犬组成的安全团用以维持治安之外,再也没有建立任何武装力量。
但实际上列支敦士登历史上是有军队的,1868年他们参加了列支敦士登国家历史上的最后一场战争--普奥战争。
与奥地利的关系密切的列支敦士登选择了支持奥地利,派遣了一支80人的大部队援助奥地利,可谁曾想在这场战争结束后,让大家诧异的是,列国军队非但一员未损,甚至还多出了一个人。
原来列国军队一支就没有和敌军交过火,在归国时,碰上了一个迷了路的奥地利陆军的联络军官,他选择了加入列支敦士登军队。
列支敦士登人曾一度骄傲声称:“我们派出了80人,却回来了81人!
1868年德意志联邦崩溃之后,失去威胁的列支敦士登甚至连人数不多的军队都解散了。
但迷路的士兵似乎天生就和列支敦士登有缘。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永久中立国,瑞士却多次险些卷入“侵略列支敦士登”的活动。2007年,瑞士《观察报》曾报道,在一次常规军事训练中,瑞士一支部队却不小心“入侵”邻国列支敦士登。
▲精神的瑞士小伙
当时由于天黑而迷路,再加上所处地点没有明确的国界标志,一支约170人的瑞士步兵部队就这样迷路了,深入了瑞士的列支敦士登境2公里。
在发现迷路后,步兵部队不好意思的地溜回了境内。后来,一名士兵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天实在是太黑了!”,而他们也就因此犯了错误。
当然在处理这次意外的越境行为,瑞士军方发言人称 “意外侵略”事件不会导致两国间发生严重外交冲突,“我们已知会列支敦士登政府,这不是问题。”
他还强调误入列支敦士登的瑞士士兵虽然携带了军刀和步枪武器,但实际上枪里面没带子弹。
而此时连军队都没有的列支敦士登,自然也不希望和邻国闹出矛盾。
列支敦士登内政部发言人马库斯·安曼说,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瑞士部队入境,“他们又不是出动了直升机或其他装备大兵压境。”生怕瑞士军方生气了。
事实上,瑞士军方已经不是第一次犯下这种“意外入侵”的错误了。
1985年12月,在暴风雪的影响下,瑞士军队在训练时将一枚发射的火箭误射到列国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里,导致了火灾。当时瑞士向列支敦士登支付了数百万瑞士法郎的赔偿。
当然,很明显,瑞士的士兵是真的迷路了,因为如果瑞士真有意入侵列支敦士登,那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3天拿下列国全境”或许都不是问题。
3
不仅是小国,一些军事大国也是经常出现士兵迷路事件,比如俄罗斯。
2014年,那场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执政者尚未达成协议之时,十名入境乌克兰而遭逮捕的俄罗斯正规军伞兵,顿时引起了舆论哗然。
8月28日,其中9名被捕士兵甚至被押到了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上“陷入沉思”的俄罗斯伞兵
面对记者镜头,俄罗斯士兵称,他们在俄乌边境乘车巡逻时突然受到炮击,司机受了重伤,随后遭到乌克兰军人逮捕,才知道原来误入乌克兰境内。
他们也没有得到开火命令,被捕时甚至子弹都没有上膛。
但乌克兰官方却坚定地认为,这是俄军入侵乌克兰的“铁证”,乌克兰国防部长指责这些伞兵“参与了俄方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
还有人猜测,这些俄罗斯军人进入乌克兰境内是为了执行特殊任务。
▲???
2014年8月31日,乌克兰就宣布要与俄罗斯进行换俘,10名俄方伞兵交换63名乌克兰士兵。
这63名乌克兰士兵又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原来,在8月27日,这63名乌克兰士兵是“误入”俄罗斯境内被抓的。
别说俄国了,在军事现代化的今天,就是强如美军都曾经迷路。
2019年9月20日,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当时这对正准备参加军演的美军开着一辆坦克、一辆悍马以及一辆布拉德利步兵战车突然驶入了当地的麦田、向日葵地和玉米田,让农民大吃一惊。
▲庄稼地里的美军战车
当地一名农场主称,当时看到田里起烟了,以为着火了,知道看到坦克时,才吓一跳。
“我们进入坦克群,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们,他们没有理会我们,从向日葵田到开到玉米田,又进入麦地。”这名农场主补充说。
原来,这队美军搞错了坐标,所以在前往位于10公里外的北约“军刀卫士2019”演习场地途中,误入了农田。
当然,美军有美军的理由,他们则将这起事故归咎于“恶劣的天气条件”。
这么一看,在边境地区的,在环境恶劣、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士兵迷路就更加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