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3日 13.9°C-16.5°C
澳元 : 人民币=4.8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2022-01-12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些年来,我国的结婚率逐渐降低,好像年轻人现在都不想结婚了。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极其严重,这或许是影响我国结婚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的适龄青年中,男性的人数比女性多3500万,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如果将所有适龄青年男女相配,就将有3500万男性青年找不到另一半,加上一些不婚人士,科学家合理地推测到2050年,我国的男性单身青年人数将高达6500万。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增大,这对于我国的适龄男青年来讲,是一个重大打击。适婚单身男性多出女性3500万,根本原因真的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吗?

随着社会不断地开化、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婚女性,她们宁可自己单身一辈子,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男人,献给家庭。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新时代的男性和女性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很多男性产生了厌世的观点,这导致很多男性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开始抵制婚姻。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2

其次,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诱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并且还给许多单身男青年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近些年来,不婚主义和单身主义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其中就有一大部分为女性,她们不再需要男人,不再需要婚姻了。下面,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更深层次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刻板印象: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概括性描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对特定人群进行概括性描述。例如,大多数人都认为男性群体应该具有相同的属性,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3

社会认为男性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婚恋市场中,女性对于男性的经济条件和工作能力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

刻板印象具有持久性、广泛性和牢固性,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在大多数时候,刻板印象相当于一种社会舆论的导向。而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双向的,一方面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或许存在一些夸大的成分。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指出:“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偏向物质,男性偏向精神,而男性优于女性也是烙刻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刻板印象。”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4

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职场上女性也有了立足之地,这使得很多女性成为了事业型女性,她们一心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中,忽略了感情生活,渐渐地便不需要感情生活了。

这类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需要男性的保护,也不需要养儿来防老,自然也就不需要男人也不需要婚姻了。

第二、对于幸福的多元化定义

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很多有能力的女性不但可以顶半边天,甚至能够自己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5

她们完全能够自己独当一面,她们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可以为了自己的一切 决定买单,不愿意遵循传统的婚姻观,认为男尊女卑的婚姻生活就是对自己的折磨。

她们敢于对婚姻说不,相比于男人和婚姻,她们更愿意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享受更自由的生活。

并且,现代社会也给了单身女性更多的包容,使单身女性也能够不受抨击的生活,而她们自身也完全有能力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上。

现代女性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多元化的,成家生子是一种幸福,自由自在的单身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结婚不仅是爱情的坟墓,也是很多女性生活的坟墓。

适婚单身男性比女性多3500万,根本原因是女性越来越优秀了 - 6

进入婚姻生活不但没有幸福安定的感觉,甚至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的烦恼,那么还不如干脆选择不结婚。

只要自己的生活过得舒适、快乐,那么婚姻也好,社会上的条条框框也好,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后,站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女性在婚姻中承担的风险更大,因为女性负责生子,一旦离婚,损失也更大,如果在离婚的时候已经有了孩子,也就很难再步入 另一段婚姻了。

因此,现代很多女性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和后果,自然也就选择不结婚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