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4.5°C-17.1°C
澳元 : 人民币=4.8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透视美国最高法院:9 个人如何影响美国?

2022-07-13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9 名法官决定了这个国家所有女性的命运,这一点真的难以想象…… "6 月 24 日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推翻 " 罗伊诉韦德案 "(以下简称 " 罗伊案 ")判例后,18 岁的美国女生莉娅对新京报记者无奈表示。

美国最高法院当天以 5:4 的投票结果推翻了 " 罗伊案 " 这项已持续近 50 年的判例,取消了美国宪法对堕胎权的保护。" 罗伊案 " 被推翻后,美国超过一半州将禁止或限制堕胎,这意味着大约 4000 万美国女性将失去合法堕胎的权利。

" 我想,这大概也是让美国看上去正在不断倒退的事件之一。" 莉娅说。

"9 个特殊的人 "

非民选的 9 个人和改变美国的权力

在美国,有 9 个人的地位非常特殊——他们未经美国民众选举,但一旦任职就是终身。他们的观点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但简单多数支持就可通过一项判决。而他们作出的判决,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 9 位大法官。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也就是将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以国会为核心的立法权以及以联邦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权分开,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联邦最高法院依美国宪法设立,但其具体组织由国会决定。1789 年,美国国会通过《1789 年司法条例》,建立起美国最早的联邦司法体系。当时,最高法院由 6 位大法官组成。

此后的几十年间,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从 5 位至 10 位不等。一直到 1869 年,美国国会确立了最高法院 9 位大法官的设置——包括 1 位首席大法官和 8 位副大法官,这一设置一直延续至今。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美国总统提名,经参议院确认后宣誓就职。一旦就职,大法官任期为终身。截至目前,美国历史上共有 116 位大法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司法系统的最终上诉法院,也是美国宪法的最终解释者,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为是否违宪。解释性新闻网 The Conversation 指出,若是一个案件涉及联邦法律或美国宪法,那么案件一方可以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 " 罗伊案 " 判例,就起源于密西西比州的 " 多布斯诉杰克逊妇女健康组织案 "(以下简称 " 多布斯案 ")。密西西比州 2018 年通过《胎龄法案》,禁止对胎龄超过 15 周的胎儿进行堕胎。地区法院本已判定该法案违宪,禁止其生效。因为根据最高法院 1973 年关于 " 罗伊案 " 的判例,妇女在怀孕的前两个阶段(大约前六个月)有权进行堕胎。

但最高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以 6:3 的投票结果推翻了下级法院关于 " 多布斯案 " 的判决,同时以 5:4 的投票结果推翻了 " 罗伊案 " 和 1992 年的 " 计划生育联盟诉凯西案 "(以下简称 " 凯西案 ")判例。

"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最高法院通过推翻此前已有判例剥夺个人权利的判决非常罕见。因此,此案也震惊了美国甚至整个世界。"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一般来说,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就是最终决定,没有哪个机构可以推翻其决定。但最高法院可以推翻自己以前的判例,从而设定新的标准。

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 罗伊案 " 和 " 凯西案 " 判例保障了美国女性的堕胎权,也引发了支持堕胎权和反对堕胎权两派人士持续数十年的激烈争论。如今,最高法院推翻 " 罗伊案 " 和 " 凯西案 " 判例,直接导致美国女性失去宪法保障的堕胎权,各州可自行制定关于堕胎的法律。

美国法律学者、律师张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最高法院不对民意负责,但它作出的很多决定,对美国社会进程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The Conversation 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每年都会收到超过 8000 个案件,但一般而言,其仅接收 60-70 个。除了关乎美国女性堕胎权的 1973 年 " 罗伊案 " 判决外,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曾作出诸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社会的判决。

例如,2015 年 6 月,美国最高法院以 5:4 的结果裁定,同性恋婚姻是美国宪法确认的一项权利,由此确保了同性恋伴侣在美国 50 个州及海外领地都可以结婚。

2000 年 12 月,美国最高法院以 5:4 的结果要求叫停佛罗里达州重新计票的举动,结束了当年的大选计票风波,小布什顺利当选总统。这是美国 200 余年来,唯一一次由最高法院裁定总统选举结果的案例。

1954 年 5 月,美国最高法院以 9:0 的结果裁定,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反了美国宪法第 14 修正案中所保障的同等保护权,由此学童不得基于种族因素被拒绝入学。这项判决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

" 最高法院作出的判决,有时候有利于推动美国社会的进步,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判例历史上比比皆是,需要历史来检验其是否正确。" 张军表示。

透视美国最高法院:9 个人如何影响美国? - 1

当地时间 2022 年 6 月 26 日,美国华盛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楼。图 /IC photo

" 刺杀大法官 "

跌落的民意与超然的大法官

最高法院推翻 " 罗伊案 " 后,美国全国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有的抗议者围在最高法院外示威抗议,有的抗议者围堵了推翻 " 罗伊案 " 的大法官的家,更有甚者威胁要刺杀这些大法官。

据 CNN 本月初报道,由于针对最高法院及大法官的抗议及威胁持续存在,美国最高法院执法官盖尔 · 柯利已致信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等地官员,要求加强对大法官住宅区的保护。据悉,多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居住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

事实上,自 5 月初最高法院关于 " 罗伊案 " 的意见草案被泄露后,针对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抗议和威胁就一直存在。美国国土安全部当时对执法部门发出警告,称针对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潜在威胁迅速上升。

据报道,有呼声称应禁止民众在法官住宅外举行抗议活动,但司法部并未回应这一呼吁。之后,美国总统拜登于 6 月中旬签署法律,扩大对大法官直系亲属的安全保护。

" 罗伊案 " 可以说是引发美国民意与最高法院之争的重要导火索。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在 " 罗伊案 " 被推翻后公布的民调显示,56% 的美国民众反对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40% 支持,4% 不确定。

这与美国一直以来关于堕胎权的民调是一致的。皮尤研究中心 5 月初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61% 的美国人认为堕胎在几乎所有情形下都应该是合法的。多家美媒在最高法院关于 " 罗伊案 " 的意见草案被泄露后开展的民调结果也显示,60% 以上民众认为 " 罗伊案 " 不应被推翻。

但在主流民意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最高法院仍然作出了和意见草案一致的判决——推翻 " 罗伊案 " 和 " 凯西案 "。

" 美国建国先贤在设立美国体制的时候就有意做出区分——行政当局和立法当局由民选产生,他们和民众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但司法机构则和民众保持着一定距离。" 张军对新京报记者解释," 最高法院大法官有两大特点:非民选、终身制,这让他们可以保持一个超然的角色,不需要特别回应当下的民意。"

张军指出,从美国历史上来看,很多重要的判决在当时未必是主流民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就像 1973 年的 " 罗伊案 " 判决,当时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同妇女堕胎权,但最高法院仍然通过了这一判决,保障了女性的堕胎权。某种程度上来说,最高法院的设计本身就是要让他们可以站在少数民意一边,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 如今的情况也是一样,虽然多数美国人反对推翻‘罗伊案’,但最高法院并不需要对民意负责,因此他们还是根据自己对美国宪法的解读作出了推翻‘罗伊案’的判决。" 张军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民众对最高法院的不满由来已久。民调机构盖洛普 6 月 23 日发布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最高法院的信心已跌至历史最低点——仅有 25% 的美国民众称他们对最高法院有 " 相当多 " 或 " 比较多 " 的信心,比一年前的 36% 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

盖洛普称,今年以来,美国民众对许多联邦机构的信心都在下降,但对最高法院的信心下降幅度是最大的。

对此,刘卫东表示,美国最高法院一般被视为相对意义上的 " 政治净土 ",因为大法官都是终身制,一旦获得任命就无需取悦或讨好任何人,因此他们的社会声誉通常要好于总统或议员。

但是,大法官的职务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其本身也有自己固定的价值取向,因此他们也无法全然脱离政治。尤其是,最高法院近来越来越多地在控枪、堕胎、同性恋等引发两党之争的敏感议题上表态,必然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

随着整体价值导向的变化,最高法院作出的判决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倾向于保守派,有时候倾向于自由派。" 在普通民众眼中,最高法院看上去反复无常、左右摇摆,因此对这个机构的信心持续下降," 刘卫东说," 但即使如此,由于最高法院的独立性,大法官们并不会过于在意,仍然会‘我行我素’。"

透视美国最高法院:9 个人如何影响美国? - 2

当地时间 2022 年 5 月 4 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泄露的一份意见书显示最高法院可能推翻保护女性堕胎权的罗诉韦德案,民众在美国最高法院外举行抗议活动。图 /IC photo

" 新时代的开始 "

保守派占优的最高法院和向右走的美国

" 特朗普已经离开了白宫。但最高法院正在确保他的遗产持续存在。"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 " 罗伊案 " 一天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如此评论。

2020 年 10 月 26 日,美国国会参议院表决通过了时任总统特朗普对埃米 · 巴雷特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巴雷特是特朗普四年任期内提名的第三位大法官。此前,特朗普于 2017 年提名了尼尔 · 戈萨奇、2018 年提名了布雷特 · 卡瓦诺,两人的提名都获得参议院通过。

特朗普提名的三位保守派大法官宣誓就职后,美国最高法院格局彻底改变——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的人数比例由 5:4 变为 6:3,保守派占据绝对优势。当时,许多观察人士就曾指出,美国社会或将出现右倾保守化趋势。

" 美国最高法院具有宪法最终解释权,而宪法是统领其他所有立法的最高法律。目前,保守派占绝对多数的最高法院正在积极改变对宪法的解释,推动实现保守派政策优先事项。" 美国太平洋大学麦克乔治法学院教授莱斯利 · 雅各布斯(Leslie Jacobs)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改变将影响整个美国的立法。

雅各布斯解释称,在堕胎权方面,最高法院推翻 " 罗伊案 ",各州可以自行制定关于堕胎的法律。在控枪、限制宗教和公共领域的交互、控制排放等方面,最高法院的判决将导致各州难以根据本州民众的多数意见制定相关的法律。

美国最高法院每年的开庭期从当年 10 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始,持续至次年 10 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一般而言,最高法院会在 6 月中旬公布大部分裁决。最高法院本次开庭期开始于 2021 年 10 月 4 日,这也是特朗普提名的三位保守派大法官宣誓就职后开始的第一个完整开庭期。

" 这个开庭期开始时,最大的疑问不是最高法院将转向哪个方向,而是它会以多快的速度改变方向。"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副检察长格雷戈里 · 加雷对《华盛顿邮报》说," 如今我们知道了:很快。"

6 月 23 日,美国最高法院以 6:3 的结果推翻了纽约州一项限制民众在外隐蔽携枪的法律,事实上扩大了美国民众的持枪权。6 月 24 日,最高法院以 5:4 的结果推翻 " 罗伊案 " 和 " 凯西案 ",美国女性堕胎权失去宪法保护。6 月 27 日,最高法院以 6:3 的结果裁定支持在公立学校祷告,这被认为进一步侵蚀了 " 政教分离 " 的原则。6 月 30 日,最高法院以 6:3 的结果裁定,国会没有在《清洁空气法案》中授予环境保护署根据其《清洁能源计划》中的方法制定发电厂排放上限的权力,从而限制了环保署监管发电厂碳排放的权力。

《华盛顿邮报》称,保守派占多数的最高法院在这个开庭期内作出了 " 雪崩式的变革 ",覆盖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透视美国最高法院:9 个人如何影响美国? - 3

当地时间 2022 年 6 月 26 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在美国最高法院投票决定推翻 " 罗诉韦德案 " 之后,支持堕胎权的抗议者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外举行示威活动。图 /IC photo

" 可以看到,美国最高法院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格局中——保守派大法官占绝对多数。它也在利用这个特殊的格局试图更多地介入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引领美国社会趋向保守化。由于近几年进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比较年轻,最高法院引领美国社会走向保守化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趋势。" 刘卫东表示。

目前最高法院 9 位大法官中,最年长的是 74 岁的克拉伦斯 · 托马斯,最年轻的是 50 岁的埃米 · 巴雷特。《华盛顿邮报》称,由于他们的任期都是终身,如无意外,他们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持续主导最高法院。也因此,最高法院本次开庭期内的判决或将只是美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很显然,美国社会右倾的趋势不会止步于堕胎权问题,部分保守派大法官已展示了他们 " 改变美国 " 的 " 雄心 "。据 " 商业内幕 " 网站报道,保守派大法官托马斯上世纪 90 年代曾对他的法官助理说," 自由派让我痛苦生活了 43 年,我也要让他们痛苦生活 43 年 "。

6 月 24 日,在最高法院宣布推翻 " 罗伊案 " 后,托马斯在一份意见草案中发出呼吁,最高法院应该推翻关于避孕、LGBTQ 权利等的判例,引发外界关于他将推动推翻避孕权和同性婚姻的担忧。

除此之外,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最高法院已经决定,下一个开庭期将就大学能否将种族作为影响录取的因素之一、婚礼设计师能否对同性伴侣说其不为同性伴侣工作等作出裁决。

在张军看来,美国社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出现右倾趋势不可避免。"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社会一直在向左走,即向自由主义方向走。在一些人看来,美国甚至已经开始走向极左了。如今最高法院保守派占优势,它必然希望将整个美国向左走的速度降下来,为此他们可能不惜‘矫枉过正’。"

张军解释称:" 美国社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就像一个钟摆,此前美国社会可能剧烈摆向了左边,如今要回来必然会先剧烈摆向右边。可能需要经历多个选举周期,这个钟摆才能慢慢摆向中间。"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