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欲同俄国开战,英国人戈登说必须要做好三件事,后来一一应验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基本上都是“逢战必败”,但学习到左宗棠收复陕甘新疆这一段的时候挺让人惊讶的,他军事上的顺利不但出乎外国人的意料之外,也是出乎了中国人自己的意料之外。收复伊犁却没有收复伊犁河谷,收复新疆却没有完全收复外西北。左宗棠在内的湘军都认为没有“完全成功”所以在积极准备着与占据外西北的俄国军队进行一场大战。可这个时候朝廷对于是否和俄国爆发全面战争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道光年以来的无岁不战
中国近代历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成功被英国打开国门之后一直到左宗棠预备收复新疆的1875年。这三十年以来的中国境内几乎就没有安宁过。从南方的洪秀全起兵祸乱江南到山东河北河南的“捻军”,从东海之滨的日本欲谋中国到西北边疆陕西甘肃地区的回回之乱。再次到新疆地区被俄国人和野心家怂恿起来的阿古柏之乱,近代历史之中的中国四境之内无不燃烧着熊熊烈火。
有一种说法说这个时间段之内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谋划其实是不正确的,当时人站在当世的情况来看的话,认为这个时间段应该把国家经历花费在韬光养晦之上,等到国家实力恢复的比较好了,再谋求收复故地新疆。可另外一部分清朝主战派之中的民间观点则是认为等到你自己国家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别人的军事防御工事也开始建立起来了,那个时候俄国人扶持的傀儡政权也逐渐稳固。到时候就是更难层次的收复了。
因为清朝财政能力有限,国家实力只能专心在一个方面尚且不足,所以李鸿章等人首先提出来了不适合与俄国进行全面战争,但其实当时的朝廷之中是不缺乏许多热血爱国之士的。李鸿章首先提出海防论点之后认为自乾隆年间收复新疆以来,中国朝廷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反而每年都在新疆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且他对于未来的担心认为“日本”才是中国最大的敌人,中国应该集中精力搞海防建设。
李鸿章本人是从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就看着日本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因为日本距离中国很近,不过东海的距离,要是从对马海峡渡过登陆朝鲜半岛,占据东北之后甚至能效仿当年清朝祖先入关的打法。而西方各个国家距离中国很远,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斗争,对外发展的重点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印度和美洲与非洲大陆,西方威胁相对来说小于日本这个家门口的敌人。那当时的清朝朝廷之中针对和俄国全面开战到底都是怎么准备的呢?
清朝主战派的实际行动
清朝主战派之中的确有很多热血青年,这些热血青年是张之洞、张佩纶、未来湖南巡抚陈宝琛。他们主张积极备战,但基本上都只是言论上的赞同;另外一派主张与俄国全面开战的则是一些清朝理学传统士大夫,有人可能会奇怪这些传统理学大家出身的士大夫不是最胆小怕死的吗?为什么他们还敢与俄国进行全面战争呢?
实际上这些传统理学士大夫大部分都是崇尚感情上的激烈,喜欢唱高调子,但真正到做事的时候却不必是他们去做,他们在朝廷之中起到的一个作用不过是引领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使得清朝朝廷之中有第二种声音存在,不至于李鸿章这种低调做事但却喜欢议和的声音统辖整个朝堂,主战派之中唯一做事且认真做事,最后实战收复新疆只花费了1年时间的人只有左公左宗棠一人而已。
其实以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结果的情况来看的话,当然是左宗棠的观点更有远见的,新疆的战略意义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可能还不是很突出。但到今日之中国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有着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起到的不仅仅是保卫中国内陆的作用,更可以向远方节制俄罗斯在中亚的发展。那这个时候李鸿章的观点难道就一定错误了吗?实际上李鸿章的观点也不一定错误,他所谋划的是清朝一朝之事。
李鸿章为人臣子尽心尽力做自己的事,而左宗棠的谋划则是为了中国这个国家,无论朝代如何变革都是一样,所以二人之间的境界的差距到这个时候其实也就出来了。就从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来看的话,因为海参崴、库页岛等外东北之地已经落入敌手的事实,所以中国东北直接就失去了出海口,盘活东北经济成为了一个相对难题,而当时新疆若是落入毛熊之手,那我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俄国全面开战的备战计划
左宗棠从1875年出兵到1876年就收复除伊犁之外的地区,这个时候清朝朝廷开始有底气带着胜利威势和俄国人去谈判,重新议定外西北地区的归属了。这个时候清朝的使者叫做“完颜崇厚”。熟悉西北历史和约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大的奸臣,因为从他去和俄国人交涉的时候,虽然收复了伊犁城,但却将伊犁河谷的上游和中游全部割让,南疆和北疆左宗棠收复的战略要地也一一失去,还加设各种俄国领事馆,允许俄国商人到山西甘肃等内地通商。
中国战胜之后与俄国人的谈判被完颜崇厚谈成这个样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当时不止是主战派主张杀死此人,就连一向和和气气的李鸿章都主张杀死此人以谢天下爱国之士。士大夫阶级之中的有为和无为之士此刻团结起来上书请求朝廷废止完颜崇厚单方面和俄国人签订的和约,希望中国积极备战,用实战击败俄国收复原有的新疆全境,但谁有还记得完颜崇厚此人当年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响应者,天津机械制造局还是他开设的呢?
完颜崇厚此人的巨大转变不知道是受到了俄国人什么样的刺激。但清朝内部对于全面与俄国人开战并且积极备战是做出了很大的准备的。中国当时考虑的地方主要是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中国旧时边疆从西北的伊犁城一直朝东到图们江之上都和俄国人接壤,这数万公里的边疆处处都要设防的话,中国当时没有这么多军队足以北上捍卫边疆。
第二点就是俄国人的远东舰队在知道了清朝备战情况之后早就已经从外东北海参崴南下开到了日本海海面之上,这个时候的中国北洋海军尚未成立,没有一支有效的海上军舰可以有效的和俄国人进行战略对峙,所以中国这个时候海洋上也是“有海无防”。若是一定要防御,那沿海从渤海到南海岂不是到处都要设防吗?因为当时要与俄国人开战的调子实在起的太高,但备战的各种难题又实在做不到,所以清廷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清廷为何中止与俄开战
为了防备俄国人的远东舰队从海洋之上袭击而来,清朝朝廷当局也是想了一些办法的,他们开始启用湖南人湘军著名统帅彭玉麟担任长江水师的总督,希望用这支旧中国内地的长江水师驾驶船只到东海之上防备俄国袭击,必要时与俄国人一战。不熟悉历史和双方军舰船只情况的人还真的以为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开始振作起来有血性了,但实际上熟悉情况的人就知道清政府这步操作到底是有多么乱来了。
首先长江水师的船只构成还是鸦片战争时候的状态,所谓的中国军舰都是木质结构制作而成,这支长江水师的综合实力可能还不如明末郑成功郑家的海上军队强大。而当时俄国虽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俄国人至少远东舰队全部都是钢铁打造而成,长江水师彭玉麟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陆战了得,但海战不行,而且作战思维还停留着冷兵器时代,以至于当时的他提出了一个荒谬绝伦的“奇袭计划”。
彭玉麟说既然中国水师综合实力不如人,那只要我们不怕死,直接让所有长江水师的兵船“满载桐油木柴”冲到日本海上直接冲击俄国兵船实行“火攻”计策,这样即使俄国人不死也要重伤。这个计策被两江总督刘坤一知道之后不好直接否定他,就开玩笑的说:“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三国,你也不是诸葛孔明,火攻之计恐怕不太行啊!”其实刘坤一这里是很给他留面子了,使用火攻之计去对付速度比自己快几倍的钢铁大船,真是思维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火攻的计策的确是行不通的,为何说行不通其实道理也是相当的简单,第一就是长江水师总督湘军统帅彭玉麟对于海军没有基本的概念,他个人可能认为所谓的海军和水师不过是一字之差,不都是在水面之上作战吗?但实际上又是不同,他的一生都在湖南内陆长大,可能连东海都没有去过,更不要说几千公里之外的日本海了。再者对于敌我双方兵船的实力不明,不知道清朝水师和俄国远东舰队已经到了一个代差地步了,要是让他实火攻之计,那中国历史上又要多出一个笑话了。但如若不实行火攻,陆地边疆又无法处处设防,当时的中国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英国军官对中俄战争的预言
清朝朝廷已经知道了从陆地和海洋进行防守自己都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李鸿章看到这一群书生误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但自己又不能直接打击大家可抗战的积极情绪,那个时候中国正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好时候,如果谁敢公开说要和俄国人未战求和的话,那一定会被大家当成是汉奸来处理的,所以李鸿章当时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来让大家清醒清醒。
乔治戈登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候从英国方面认识的一位工兵上将,这个人在殖民时代相当活跃,他在帮助清朝正压太平军的时候出了很大的力气,而且有他引进的火枪队也成为了日后中国训练新军的基础,再加上朝廷之中对于洋人的畏惧心理,所以戈登这个人说的话反而比李鸿章这位朝廷大臣是说的话要管用的多,这就是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道理。
戈登这个人是英国高级军官之中出了名的老实人,对于中国的情况他也是实事求是的说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他认为中国如果准备与当时俄国进行全面战争的话,必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必须迁都西安、第二长期抗战十年、第三满人预备失去政权”。这三点建议一出来之后,虽然不为中国民间社会所知,但在清朝中枢重要满汉大臣群体之中不亚于一次惊涛骇浪的冲击。时间和后来的我们都证明了戈登此人说的没有半句假话。
若是与俄开启全面战争,以上三点还真有可能实现,因为后世历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清政府的慈禧和光绪就已经逃到西安,“不是迁都更甚迁都”。满人预备放弃政权的预言在庚子事变之后也变成了现实,“东南互保条约”的签订,当时南方总督都已经预备好清朝亡国推选李鸿章担任总统。至于抗战至少准备十年之久,则是在后面“八年抗日战争”之中得到了印证。
结语
历史的远离和后人的加工总是让我们看不清楚一个人一件事的全貌。就戈登此人而言就与我们传统描绘形象说的大相径庭。清政府当时也是听到了戈登说的这三点预言之后才开始打消了与俄全面开战的准备,而是开始决心求和。不然中国近代史之中又要出现一幕滑稽的败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