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40.0°C-41.6°C
澳元 : 人民币=4.5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降薪、裁员、破发……券商的寒冬真难熬啊

2018-08-02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A股大盘指数跌跌不休,让二级市场成交量表现低迷,直接导致券商经纪业务和自营业绩双双触底。前不久资管新规靴子落地,资管业务全面受限,投行业务战线紧缩,无疑,往昔风光无限的券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据彭博数据显示,中国券商6月份净利润同比下降51%,惨淡的业绩也在股价上得到反映,在筛选出的发行一年以上的25支券商股中,截至7月27日,已有15支股票跌破发行价,较去年同期的7支翻了一倍。

祸不单行,相较于沪指,彭博A股券商板块的估值溢价也来到了一年来最低,本年度预测市盈率约14.7倍。这进一步给券商下半年的发展空间添上了一层悲观的暗示。

寒潮来临之际,行业生态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曾经那个新人入职都极有可能年薪百万的金领圈,如今也开始走上了去产能化的道路。券商始于上半年的降薪裁员动作正在向全行业蔓延。

有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降薪已是小case,裁员才是重点,投行每个业务部门均领几个裁员指标。”

外部的贸易摩擦叠加内部的金融去杠杆化,都使得目前资本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的状态,且这种颓靡态势很难在短期内被扭转。

降薪裁员:“去产能化”了解一下

当下,“去产能化”变成了降薪裁员的另一种洋气表达方式。而像这样被“去产能”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无项目可做,是当前很多券商面临的尴尬情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98家从事IPO保荐业务的券商中只有44家参与上半年的IPO盛宴中,参与数量不足一半。而在44家参与的券商中,只有31家有所收获,剩余13家均无项目过会。这意味着,在上半年近1/3的券商颗粒无收。

鉴于这样的现实,多家券商已经在着手调整考核方式,有的变相降薪,也有的在缩招,似乎整个投行业都在努力“去产能”,降低成本。即便有些券商仍然在逆势扩充投行团队,但无论哪个职位,对投行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去年像“乐视”等IPO项目频频暴雷,“金领”保荐代表人的含金量迅速贬值。

明面上是“管理体系和薪酬体制改革”,实际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申万宏源是今年最早被传大刀阔斧进行裁员降薪的券商,收入降幅普遍达到40%以上,甚至有申万投行人员晒出了月薪不足5000元的工资单,瞬间在朋友圈掀起一阵波澜。中信、广发、国泰君安等紧跟其后,几乎同步调整了投行人员的业务条线和薪酬架构,正式掀起了大规模的裁员降薪潮。据《券商中国》报道,今年投行裁员比例将达到40%。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钱江在线》时透露:“熊市是导致券商岗位流动性频繁的一个原因,另外,目前IPO过会率总体较低,也直接给以中小项目为主的中小券商沉重打击。”而某些券商本身业绩平平,个别券商还频频‘踩雷’,都为“去产能化”这项运动附上了更多的惨淡愁云。

监管趋严,新规造成了恐慌

据彭博7月31日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股发售和私募配售下跌51%至2286亿元人民币。

监管层对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两手抓,令券商不仅在经纪、自营、承销等主要业务受到巨大冲击,连带着创新业务也束手束脚难以开展。

经纪业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股权质押的潜在损失。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以股份质押作为出质公司创始人及其他投资者的贷款额已经占到券商净资本的103%,而这种债务损失可能会消耗掉11%的净资本。

兴业证券首当其冲。在最近爆发的重大疫苗丑闻中,根据兴业证券发布的公告,兴业共计持有长生生物股票1.78亿股,“持股”比例高达18.29%,涉及金额约14亿元。分析认为,兴业证券这部分质押估计最后可能“一地鸡毛”,甚至会拿自己的利润去填补继续的亏空。

结合当前现况来看,未来券商IPO的速度也可能会放缓,而疲软的二级市场交易量也让券商IPO的意愿没有那么强烈了。

伴随着IPO项目的减少,承销保荐收入也急剧下滑。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券商实现的承销保荐收入是33.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6.28%。不仅仅是IPO,上半年增发实现的承销收入为12.56亿元,较2017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斩。

业务量的急剧紧缩,使得各家券商走上降薪裁员的道路也变得更加顺理成章,“看天吃饭”仍然是券商摆脱不了的厄运怪圈。

两极分化:大者恒大

自今年1月初,资管新规频频下发,好意调控市场乱象的举措却反而绷紧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神经。寒冬已至,小券商正愁无米下锅,大券商却并未受到过多影响。

市场出现明显分化,资源也会被重新整合,这是必然。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券商都面临资源逐步向头部券商集中的趋势。

尽管受市场基本面抑制,今年IPO整体放缓,A股还是迎来了富士康、药明康德等独角兽公司上市,作为他们的保荐机构,国泰君安和中金等大券商在时间把握、集团效应和综合报价上都更显优势,领先小券商获得更多优先通道。资本市场的“寒冬”其实从侧面洗刷掉了一部分小券商,使大玩家进一步蚕食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

《国际金融报》分析认为,政策和资源都在向大券商倾斜,无论是新经济上市、港交所改革,还是CDR回归,预计都会通过中金、中信这些大型券商进行。

这也从侧面加速了“大者恒大”局面的形成。

《中国基金报》更称:“未来市场份额和资源会越来越向头部券商集中,体现两级分化的趋势。”

很多小券商难言见底,如果这种态势一直持续下去,被收购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 降薪裁员券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