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6.6°C
澳元 : 人民币=4.69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独家 | 央行官方解读:市场对永续债有误解,并非中国版QE

2019-01-28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19年1月24日,央行公告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

1月25日,中国银行发行2019年第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我国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正式落地。1月25日,申万一级行业中的银行指数上涨1.6%,成为当日涨幅最大的板块。

独家 | 央行官方解读:市场对永续债有误解,并非中国版QE - 1

央行实际上已经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而实现稳定经济增长。

目前市场对于央行票据互换的最大误读在于,很多观点认为银行可以通过该工具实现出表,降低风险占用,甚至与银行永续债的风险实现隔离。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华尔街见闻解释称:“银行永续债仍由银行持有,所有权没有转移,银行不能通过此工具实现出表,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央行只对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提供支持,不承担信用风险,而且银行换入的央票不能自动从人民银行获得基础货币,并非中国版QE。”

01

解决银行信贷供给的三个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就曾撰文表示,银行信贷供给仍存在的三大约束:一是资本不足构成实质性约束,二是部分银行信贷投放面临流动性约束,三是利率传导不畅也对银行信贷需求形成约束。

针对第一个约束,孙国峰表示“若不及时补充银行资本,将制约其下一阶段合理的信贷投放。对此,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他进一步向华尔街见闻解释了央行永续债的政策目标:“以永续债发行作为一个突破口,鼓励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因为银行的资本是银行在贷款创造存款上的一个重要约束。我们也了解到,很多银行遇到了资本不足的障碍和贷款的一些制约,所以我们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或一些其他的方式来破解这一约束。发行永续债是一个突破口,下一步还会以通过其他的资本补充工具推进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孙国峰表示,提高永续债流动性的效果,有两个方面需要理解:一方面,央行票据的互换操作提高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持有永续债的银行可以把永续债换成央行票据,央行票据的流动性和信用等级比永续债要高,所以提高了永续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央行推出的央行票据互换操作和银保监会所公布的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永续债的这些政策信号,体现了管理部门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实际上是改善了预期。

“这个消息公布以后,中国银行首期发行的永续债效果不错,发行400亿元,认购超过两倍,并且利率也落在了预期区间的下限,为4.5%,原来市场预期的利率区间为4.5%至5.2%。购买的主体也很丰富,中国银行发布的公告里提到既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还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也都很踊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CBS公布之后,中资银行在海外发行的永续债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体现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充满了信心。”

从这几个角度来综合分析,央行不想通过行政化的方式,用各项指标和任务去要求银行,而是想通过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去建立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鼓励银行主动增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从效果来看,政策传导机制正在明显改善,一些相关指标在去年年底有所体现,今年年初来看,情况也正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说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下一步央行会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

02

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外,孙国峰还进一步强调,市场应该对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正确的理解: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其实无非就是谁创造货币,创造多少货币。对于现在的信用货币体系来说,创造货币的主体是银行,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也就是货币。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或者说中枢,银行本身是资产负债自求平衡的,因此它没有预算约束,不像其他的主体——政府、企业或者个人,都可能有一定的约束。银行没有预算约束,因为银行的资产创造负债,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那么它的约束在哪?首先是流动性约束。银行贷款渠道增长之后,还有一些提现、清算、法定准备金的需求,所以它需要持有中央银行提供的流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从流动性的角度对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进行约束。当然还有其他的约束,比如说资本约束,它主要是一个监管决定的外生约束,当然也取决于银行自身补充资本的力度和节奏。还有就是利率约束,也就是贷款的需求者是否需要这个信贷。”

这三个方面的约束实际上都对政策传导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当中央银行需要收缩货币时,需要加强约束;当中央银行需要鼓励合理的信用扩张时,就需要放松这些约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是简单的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中理解的“中央银行创造多少基础货币,变成了多少银行的贷款”,实际上传导机制还是要更多地从银行的行为出发,怎么激励银行主动地去贷款创造存款。

所以重要的是,破解银行贷款创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约束,流动性是其中一个。在这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提供流动性的支持,这种资金的支持也会对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行为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去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提供流动性,我们也可以发现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变化。这些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这些长期的流动性得到了充分运用:一方面是银行购买了国债,包括一些地方债,这其实就支持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银行贷款创造存款之后,还需要增持法定准备金,其实这本身也是支持创造货币的行为。还有一些用来对冲外汇占款的变化以及一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流动性需求等。去年四次降准,加上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一共释放了差不多6万亿元流动性,置换了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后,这些中长期流动性基本上可以说都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另外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在去年年底央行也创设了新的一些工具,比如说TMLF,这个工具就是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一方面延长了流动性期限,因为原来MLF期限都是一年,TMLF期限实际上可以达到三年,也就是说可以给银行提供中长期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就是它的利率比MLF利率要低15个BP,体现了优惠;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和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行为相挂钩,而且这个挂钩体现了精准的调控,也就是说和银行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增量挂钩。TMLF目前是一个季度操作一次,今年的1月23号进行了首次操作,总量为2575亿元。在操作中,一方面考虑TMLF的对手方,也就是大型银行,在去年四季度所发放的新增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同时也考虑到银行的需求,从而确定了TMLF的操作量。那么这个操作就能够带动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事实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为通常来说每年的四季度都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的小季,但是在这一工具和一些其他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这一情况已经开始改善。

总体看,人民银行投放流动性的力度和节奏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货币政策传导已出现边际改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可概括为“量增、价降、面扩、回暖”。一是量增。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年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8.1%和9.8%,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2018年全年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增量是上年全年的2倍,12月末增速为18%,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二是价降。12月份一般贷款(指企业及个人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1%,较上月下降0.19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5%,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12月份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为6.03%,较上月下降0.26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下降0.58个百分点。三是面扩。11月末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17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7万户,增长29.2%。四是回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明显改善,11-12月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

03

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不能实现出表

目前市场对于央行票据互换的最大误读在于,认为银行可以通过该工具实现出表,降低风险占用,甚至实现与银行永续债的风险隔离。

孙国峰解释,在永续债中还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即是,“永续债所有权没有转移,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银行不能通过此工具实现出表,央行只对永续债的流动性提供支持。”

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尽管是一种互换,但是与传统意义的互换工具并不相同,即不存在交易双方的现金流互换;永续债的现金流仍然归永续债持有人,这意味着风险也归持有人。

04

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与QE完全不同

根据孙国峰的阐释,华尔街见闻研究院分析: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与QE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包括两点:

第一,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不涉及基础货币投放,不改变市场整体流动性;QE则是央行买入市场中的资产,同时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市场整体流动性。

第二,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中,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不存在央行为银行永续债信用背书;而QE中,央行购买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存在信用风险的资产。

美欧日等国家之所以采用QE,是因为已经进入“零利率”和“流动性陷阱”,即央行无法通过调节短端无风险利率来刺激银行和经济,因而只能通过购买长期限金融资产、有风险金融资产来实现对信用扩张的刺激。

中国距离QE还有很远的距离,首先中国短端利率距离0仍有2.5%左右的空间,不存在零利率导致的流动性陷阱,其次中国经济仍维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无需央行进行QE式的强刺激。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