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病人放心罢了”!澳洲医生承认:我们开的那些药,只要安慰一下他们
一份调查显示,澳洲的医生给不少病人开的药,就是个“安慰”,绝对算不上某种治疗方案,效果限于产生些“积极的心理或生理影响”。
悉尼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Ben Colagiuri表示,澳大利亚77%的全科医生都表示给病人开的东西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做“活性安慰剂”。
“医生通常不会告诉病人给他们开的其实就是个安慰剂,他们确实认为这些药物会对病人有所帮助。”
该说法来自对于136名澳洲全科医生所做的研究后的发现。
此外,39%的医生说他们开出的属于非活性安慰剂,比如糖丸。
最容易拿到“安慰剂”的人,主要是病毒感染、失眠、疼痛、疲劳,抑郁,压力,痉挛,咳嗽等的患者。
他们(医生)认为能做的,主要是让病人放心。
比如,向有失眠困扰的病人提供褪黑激素,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可能可以调节睡眠周期的激素,但没有被论证过它是否真有帮助。
黄金海岸的全科医生Cris Beer表示,这样做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避免他们服用风险更大的药物,比如安眠药。
有一次她认为病人患了病毒感染,开了止咳药,遭来的是病人的言语辱骂,认为医生失职,没有满足病人的一些期望。
医生表示,自己也很难。
经调查,这些医生主要开出的“活性安慰剂”(抗生素,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治疗,止疼药,抗抑郁药,理疗,止咳药水,褪黑素):
非活性安慰剂(盐水鼻腔喷雾,水基乳霜,盐水注射,准备好的安慰剂药丸,糖丸,盐水灌住):
不少人可能会羡慕澳洲等发达国家的医疗福利,可其实这里久待候诊、昂贵费用、误诊事故等情形屡见不鲜。
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来却并不容易。
这里的普通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及观念,过于流程化,虽受顶级教育,态度严谨客观,但治疗效率上不见得有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有后发优势,显得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加上澳洲地广人稀,专家多,“干将”少,医生容易"久不上阵”,“刷不到临床经验值”。
另一方面,澳洲审慎监管机构(APRA)公布,今年6月至9月。澳洲25到29岁之间拥有私人医疗保险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又减少了7000多。
本月即将要需要宣布明年医疗保费的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希望很小。而名义上的涨幅,远小于你要承担的实际涨幅。
保费越来越贵,年轻人又越来越不爱投保,如此恶性循环,社保体系不堪重负,为医疗系统增添重重危机。
民众和医护人员的双向满足,将是澳洲这种医疗模式不得不应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