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4日 23.9°C-28.1°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纽约时报:武汉人的经验能否帮我们在美国克服疫情(组图)

2020-04-08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两周之前,朋友贾斯汀发来短信:“我被确诊了,情况不太好。”

我和贾斯汀因为在得州奥斯汀住得近,几乎每周都会见面。他的确诊让新冠病毒肺炎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例子。甚至几天前他还约我和男朋友一起去他家看电影。幸亏我身处武汉的医生朋友们预测美国疫情会大暴发,叮嘱我一定要在家隔离,绝对不能出门,我拒绝了贾斯汀的聚会邀请,因此逃过一劫。

作为记录者和志愿者经历过武汉疫情之后,如今,终于也轮到我在家自我隔离了。最近,美国的确诊病例不断升高,情况不容乐观。我因为从北美给武汉捐赠医疗物资,认识了很多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现在,他们早就已经从一线撤了下来,抢着要寄口罩、消毒液和药物给我。他们也时刻关注着美国的疫情发展,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提前做准备。

在我们当初建的微信群里,他们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建议:“买了肉和蔬菜,也不要忘记买油盐酱醋。调味料也要准备好,不然到了后期只能天天吃水煮蔬菜。”“封城时间长了,心情会很沮丧,记得买点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巧克力啊,薯片啊,难过的时候吃一点,就会开心起来。”当然了,有些建议并不适合美国的情况:“超市不对个人开放,只能靠社区送菜上门,只能有最基本的米、面、土豆这些,所以家里有小孩的要记得买奶粉,有宠物的要记得买狗粮猫粮,喜欢抽烟的也可以买点烟。”

纽约时报:武汉人的经验能否帮我们在美国克服疫情(组图) - 1
3月,美国纽约,艾姆赫斯特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 ANDREW KELLY/REUTERS

其中武汉市第四医院心内科的王医生给我开了张单子,上面是如果感染了病毒,但是一时半刻又不能被医院收治时的应急用品,包括发烧之后用来降温的冰袋、抗病毒的基础药物、应对全身酸痛的止痛药,还有补充维生素的橙汁、补充蛋白质的罐头鸡汤、胃口低下时吃的八宝粥等。我按照他们给出的建议一一采购齐全。

我周围的人,刚刚为武汉抗疫情出过力,现在都投入到美国抗疫中去。我的朋友非非马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组,里面是一些武汉的医生,他们替在美国的有需要的人进行在线义诊。我的朋友杨镇全在替武汉采购了呼吸机、口罩、防护服之后,这几天又在替美国的医院对接中国的医疗设备工厂。

我采购的时候是3月初,开市客(Costco)门口贴了告示,说每个人最多只能买两箱水;沃尔玛里的厕纸被抢购一空,但其他商品供应充足(到了现在,美国超市很多商品存货不足,甚至有货架空空如也)。当时来采购的基本都是亚洲面孔,只有一次,一对老年白人夫妇走过来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小心翼翼地点点头,怕他们要说出什么歧视的话,没想到他们高兴极了。原来他们听儿女说起新冠肺炎很厉害,要采购物资,但是根本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看到我是中国人,觉得我一定很有经验,所以他们要跟着我走,我买什么,他们就买什么。

纽约时报:武汉人的经验能否帮我们在美国克服疫情(组图) - 2
3月,志愿者在中国武汉的一家购物中心消毒。 ALY SONG/REUTERS

当时,我给所有美国朋友都发了消息让他们早点开始做准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觉得大洋彼岸的这场灾难离自己很遥远,远不如健身、喝酒、及时行乐来得重要。有人觉得这是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才需要担心的事,有人满不在乎地说自己身体好,得了病也能很快恢复。

但是贾斯汀的病倒给我那群朋友敲响了警钟。他浑身酸痛无力、恶心想吐、口干舌燥。只要稍微动一下,他就开始猛烈咳嗽。呼吸急促让他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他说自己从来没有那么难受过。不过家庭医生觉得,他的症状并没有严重到要住院治疗的程度,只给他开了些药,让他在家里隔离。

怕得要死的他好几次把症状和体温告诉我,让我询问在武汉的医生。武汉的医生根据经验,让我告诉贾斯汀要多喝水,尽量平躺休息,即使没有胃口,也要喝点牛奶和橙汁,给身体的免疫系统补充足够的营养。等到他低烧退去,武汉的医生又让我教他用稀释的消毒水清洁被子和生病时穿的衣服,开窗通风。

恢复之后,贾斯汀把自己的经历写在Facebook上,许多曾经对我的建议嗤之以鼻的人纷纷转发。我从武汉医生那里得来的资讯,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秘诀。

和美国绝大部分老百姓相反,在美国的华人因为密切关注中国的新闻,并且多多少少认识武汉的人,纷纷花了大价钱做准备。既有买新的冰柜存放食物的,也有买气垫床准备有人感染就分房而睡的。虽然大多数华人平时都对枪械不感兴趣,但最近,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逐渐增加,听说有华人餐馆被砸、华人在街头被辱骂、亚裔美国人被捅伤之后,还是觉得不如买一把,有备无患。

我的朋友亚伦曾经在美国海军服役,在美军射击比赛上取得过全国第二名的成绩。为了感谢我告诉他该准备什么食物和药物,他带着我和男朋友一起到郊外进行实弹射击,给我们上枪械安全知识课。最后,在他的建议下,男朋友购买了一把9mm口径的半自动手枪。我们把手枪装进保险柜里,把钥匙放在床头,在心里祈祷一辈子都不要用上这把枪,尽管这几天奥斯汀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纽约时报:武汉人的经验能否帮我们在美国克服疫情(组图) - 3
纽约曼哈顿,一些零售商缩短了营业时间,使员工有更多时间上架库存。 SARAH BLESEN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武汉的朋友们还告诉我,疫情当前,最值得依靠的是身边的人,而并非家人。老人生病了,是年轻的邻居背下楼;父母住院之后,是邻居轮流给在家里的中学生送吃的。有鉴于此,奥斯汀居民被要求非必要不能出门之后,我立刻和公寓的几户邻居建起了Facebook群组方便互相帮助,很快有大约四十多名邻居听说之后加入。

大家在群组里说好会资源共享。如果有人要去超市采购,也会事先在群组里问一下大家需要什么,一起采购了之后就送到对方的门口。因为群组里有人在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工作,也有80岁以上的老人,我受到武汉市网格群的启发,让那些高危群体每天都在群里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人生病了,其他人可以送药过去,也可以帮忙打急救电话。

群里既有美国人,也有留学生,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疫情还是对于美国政府的政策都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每天晚上,群组里的人会讨论今天的新闻,也总会有人问我武汉当时采取的措施。我说完之后,有人摇着头说武汉的人没有自由;但也有人说就应该这么做,应该把公寓里那些还天天去逛街喝酒做瑜伽的人的门都钉起来。有人说因为疫情收入大减,还不如一切恢复正常,起码得病的只是少数人,但是现在这么下去,早晚会穷到无家可归;有人说这样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因为病毒不光影响自己,还会传染给别人影响别人的生活。有人说是因为中国政府的瞒报才让病毒在全世界都传播开来;也有人说特朗普总统早就知道了病毒的传染性和病亡率,但是他整个2月都在说不用担心,需要为此负责。好几天,群里的发言都是愤怒的埋怨和激烈的争吵,无法就病毒的起源和谁应该负责而达成共识。

直到3月27日,群里一位女老师的伯伯因为新冠去世了。虽然及时确诊,但是病情发作非常快。用她的话来说:“一点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死的过程非常痛苦。”而同一天,群里的女护士也说现在来看病的人中,症状严重的人的比例明显上升,甚至有人一开始来看的时候是轻症,现在已经是重症的了。医院已经设立了捐助网页,几乎所有的医疗物资都很紧缺。群里的人沉默下来,意识到埋怨和争吵都于事无补。

“我们该怎么办啊?”来自印度的留学生阿比拉莎问,她所在的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已经有45名同学确诊。

之前给我许多宝贵意见的王医生说,美国的疫情蔓延到现在这个地步,个人除了不出门以外,能做的很有限。他原本以为以美国的医疗条件和动员能力,可以在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大量患者得不到必要的治疗前就把确诊数量控制住。但是现在,确诊增长大大超过他的预期,他看了《纽约时报》发表的医生亲自拍摄的视频,说和武汉1月底的急诊室差不多。他坦诚地说:“我们当时能控制住疫情,第一是因为全国其他地方的医疗资源全部用来支援武汉,第二是因为建了方舱医院和酒店隔离点,收治了所有感染的病人,现在只能希望美国政府也会这么做了。”

纽约时报:武汉人的经验能否帮我们在美国克服疫情(组图) - 4
湖北武汉的一条小巷,如今路人都带上了口罩。 REUTERS

可惜美国个别地方政府至今没有关闭餐馆等娱乐场所,也没有要求人们在家自我隔离,还有不少地方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得州大学放假的第二天,奥斯汀的巴顿泉水公园(Barton Spring)人满为患。经历过SARS的中国人在遇到疫情时的危机意识,很难轻易传授给美国人。

但是这些日子,总会有人问我武汉当时怎么办。深夜,我和武汉长航总医院的护士陈倩聊天,说起自己莫名被一群也不怎么认识的人信任,心里没底。她笑着说,1月下旬,她被派去发烧门诊收治新冠病人的时候,心里更加没底。那时候,周围的医护人员一个接一个倒下,她自己也被感染,在家隔离,靠意志撑了下来,并且在核酸测试两次都为阴性之后,重新投入到抗疫的第一线去。

“你怎么样?我这里又发了一些口罩,需要给你寄过去吗?”她关切地问。她说,虽然在中国的网上谈到美国疫情的时候,也有不少冷嘲热讽的,但是他们医护人员都觉得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有组织地支援美国。“我们私下也讨论过美国的情况。政府不下令封城,也不让大家了解病毒的可怕性。但是不能因为行政部门的错误决定而连累美国人民。”

托这些医护人员的福,我已经收到了第一个包裹,里面有两百个外科口罩。分装成小袋之后让邻居来取,他们都感激不尽。

“总会过去的,再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下去,”小陈对我说,似乎也是对她自己说。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