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11.7°C-15.5°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汽车供应链芯片之痛 危机背后是商机(组图)

2020-12-15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如果说机床是工业之母,那么芯片就是现代工业品的心脏。

一旦缺了这个心脏,产品将无法顺利生产下线,中国汽车行业年底就遭遇到了一场“缺芯”危机。

近期,受到车载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中国车企龙头在生产端承压,只要配置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车载电脑系统(ECO) 等功能的车型,越是高端车型受到的影响越大,其中尤以德国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受伤最重。

形象地说,半导体巨头们打一个喷嚏,中国汽车厂商就会生病。而要系统性地解决芯片过度依赖海外供应这一难题,中国本土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挖掘其中的商机。

中国汽车供应链芯片之痛 危机背后是商机(组图) - 1
疫情引发的供应链芯片危机,让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工厂也受到波及。(美联社)

南北大众因“缺芯”被迫停产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分别成立于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合资企业的标杆公司,业内一般称为南北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德国大众来说,这两大合资厂也是集团极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和盈利来源。

据中国媒体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的报道,此次汽车上游产业链芯片短缺,导致ESP和ECO两大模块无法生产和正常供应,“缺芯”难题甚至导致上海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从12月初也将进入停产状态。

对此,大众中国公开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但是大众中国也并没有直接否认南北大众双双“停产”的消息,而是承认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复苏,进一步推动了需求的增长,使得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地风险。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显示,仅11月一个月,上汽大众的整车产量为166,403 辆,累计同比-21.19%,销量为 161,600 辆, 累计同比-23.74%。外界预计此次“缺芯”事件,在12月将影响到南北大众超过20万辆新车的产能,至于产能何时能够恢复,目前暂未可知。

可以说,南北大众是中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模式的缩影,但是此次事件,除了受中国汽车消费在今年“意外”红火,让上游供应链厂商有点措手不及,打乱了原本的生产计划。

中国汽车供应链凸显脆弱

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发动机核心技术之外,关键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汽车走向智能化的今天,更加凸显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的脆弱。

芯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实现汽车信息感知及控制的前提,中国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其中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等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

以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SP)为例,在判断出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驶状态后,可以干预纠正车辆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确保车辆操纵的稳定性。因为ESP系统是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是中国大部分出厂家用车的标配。

但是,包括ESP系统在内的集成供应商主要是德国博世(Bosch )等巨头的手上,其芯片的上游供应链几乎全部掌握在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厂商手中。

此次南北大众ESP缺货的直接原因,就在于主控芯片备货不足,导致了博世等厂商相关控制器的生产供应受限,最终传导到南北大众的生产链条上。

对于上游的芯片厂商来说,受今年疫情的影响,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以及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的事件,造成全球相关芯片缺货严重。而中国汽车市场今年下半年的火爆,又引发了更严重的供需矛盾。

有媒体就此调查了中国超过20家国内汽车整车制造商,多数车企明确表示 “芯片短缺尚未对公司生产造成影响”,但仍有部分企业表现出了对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担忧。

显然,这次缺芯事件虽然有很大的偶发因素,一般预期在未来几个月也会逐步缓解,但是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这是中国车企高度依赖海外产业链的缩影,尤其是在芯片等关键产品与核心技术上。

中国汽车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过去几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整车产能更是达到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但是在另一组数字上,中国汽车零部件占据全球市场的产能不到5%,核心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进口机电产品5.93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集成电路4,884.6亿个,同比增加21.9%,价值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在中国进口的大量集成电路和芯片中,来自汽车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中国对汽车芯片等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强烈,却无法掌握供应链。

而随着汽车从燃油车走向新能源车,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无人驾驶化,芯片占据整车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种矛盾未来恐怕将愈发凸显。

从汽车供应链来看,从基础软硬件供应商,到零部件供应商,再到系统集成商将产品供应给整车生产企业,由此构成了一条完整汽车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条。而在芯片供应链上,涉及芯片设计、晶圆厂商代工生产、集成厂商出货等诸多链条,随着车载芯片和传感器越来越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说,在当今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芯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汽车的供应链与芯片的供应链又环环相扣,疫情短期影响海外芯片供应,短期来看是中国部分车企产能或将受限,中长期更多地反映出中国汽车芯片亟须自主替代的趋势。

如何去破解供应链上的这一短板,通过国产化替代战略来提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在供应链上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对于中国车企和整个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商机。

危机背后是商机

通过本次南北大众的缺芯事件,对于中国汽车厂本土厂商,尤其是近两年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提升国产化率也是势在必行。

这中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意味着两个机会:在传统燃油车上的芯片,通过更具性价比的国产芯片来逐步替代;在对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又更具消费电子属性的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汽车,通信及互联网厂商也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中国汽车供应链芯片之痛 危机背后是商机(组图) - 2
自动驾驶、5G等新技术正在重构汽车供应链及汽车芯片。 (新华社)

相比技术要求更高的计算机芯片、手机芯片,传统燃油车的控制芯片,比如这次受疫情影响的芯片生产,其上游芯片晶圆产线以8英寸(200mm)为主,而这个工艺水平是上一代的水平,其规模在2007年达到顶峰,此后就逐步减少。

考虑到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晶圆芯片代工厂商,如果能够依托中国巨大的汽车零部件需求,不去盲目地追求最先进的技术,而是脚踏实地从汽车中低端芯片代工做起,逐步通过“性价比”来获得整车厂商的信任,以中国的制造业能力,是完全有机会实现国产替代的。

以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燃油车依然会是市场主流,对于这种相对低门槛芯片的需求并不会大幅减小,因此进口替代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的应用,使得今天的汽车已经从交通工具,转变成为了消费电子产品,本质上与手机、电脑等3C产品越来越雷同,这就让跨界创新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中国在消费电子产品芯片上的一些成功经验,未来也有很大机会去复制。

事实上,无论是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是华为这样的通信巨头,对于汽车芯片早已做了布局,尤其是今年华为在汽车上的动作频频,试图将其在通信行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移植到汽车上,让汽车成为5G的杀手级应用。

考虑到5G所具备的三大核心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业务(mMTC)、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uRLLC),都与汽车自动驾驶息息相关。

从用户需求和行业痛点的角度,相比在传统汽车芯片上耕耘了数十年的跨国巨头,更懂5G和自动驾驶的中国厂商,其实在芯片设计和功能集成等领域,未来是有很大机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的芯片危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次突破的机遇。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我是小透明
我是小透明 2020-12-15 回复
贸易战让中国人看清的自己的短处,很好。
任沫末
任沫末 2020-12-15 回复
自己研发才是正确的。
无冬无我
无冬无我 2020-12-15 回复
目前汽车芯片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主要是以前中国政府不重视而已。
真不公平擦
真不公平擦 2020-12-15 回复
总是缺心,赶快看看少不少肝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