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26.2°C-31.1°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顶级名校到底青睐怎样的人才 从哈佛和清华录取趋势说起(组图)

2021-06-24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填报志愿再成热点话题。我们从顶级名校录取标准的变与不变中,以及所青睐的人才特征里,可以看出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顶级名校到底青睐怎样的人才 从哈佛和清华录取趋势说起(组图) - 1

各省市高考近日陆续放榜。填报志愿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大学不是新起跑线,专业也未必能定终身,但是我们从顶级名校录取标准的变与不变中,以及所青睐的人才特征里,可以看出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从哈佛大学新生特征说起

顶尖名校都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每年都会对进入校园的新生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主题包括平均学习时长、学术兴趣、领导力培养及日常社交生活等。

以哈佛大学 2024 届(即 2020 级)1083 名新生的问卷(约占学生总数的 76%)为例,我总结归纳几个要点,可以看到哈佛新生的基本画像。

1、八成学生中学时期日均学习时间不超过5小时

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学霸不同,哈佛大学的学霸们每周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80.4% 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在 30 小时以下,日均不到 5 小时,只有 2.6% 的学生超过 50 小时。这说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并非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必要条件,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比“勤奋”更重要。

2、超八成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社区服务上

社区精神是美国重要的文化基因。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提倡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和与社会共同利益相关的活动。”在最近几年的新生特征中,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见下图)。

顶级名校到底青睐怎样的人才 从哈佛和清华录取趋势说起(组图) - 2

哈佛大学 2024 届新生高中时期课外活动选择占比图

相比往年,2024 届哈佛新生在社区服务中更加活跃。87.1% 的受访者表示最受欢迎的高中课外活动是社区服务,这一数据较 2023 届大幅增加。其次是体育运动,占 51.4%,参加音乐俱乐部/乐队的占 51.4%,参加学生会的占 35.7%。

在课外活动中,选择戏剧和新闻报道的均占 31.4%,参加数学俱乐部的只占 24.3%,参加科学俱乐部的占 18.6%。而在 2019 年,参加数学俱乐部和科学俱乐部的占比都是 32%,戏剧与新闻报道则占比不高。这种变化也说明课外喜欢文理活动的学生比例出现了变化。

3、近七成学生在高中担任过至少 1 个领导者角色

领导力向来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在招生中极为看重的素质之一,在受访的新生中,只有 12.6% 的学生没有担任过领导者,27.5% 的学生担任过一项课外活动的领导者,24.7%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高中时担任过两个社团的负责人。71.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高中时担任 1~3 个社团的负责人,真正地保证了学习与社团活动两不误。

4、八成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驱力

高中时期的学习时长较少并不代表这些学霸的学习意愿不强;相反,他们进入大学后显示出强大的自驱力。47% 的哈佛大学新生表示希望在大学每周学习 30 小时以上,35% 的新生认为自己每周要学习 20~30 小时。比起父母的期望,哈佛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源于自身。79% 的受访者的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受到来自外界压力的学生只占 11%。这意味着,内在驱动力远比外力更有效。

清华大学的与时俱进

说完哈佛大学的报告,再来看清华大学的情况。虽然清华大学没有哈佛校报那种详尽的新生调研报告,但在学校公布的一些数据中,也有非常值得圈点的内容。

同样以 2020 年为例,清华大学共计录取学生 3500 余人(其中未统计我国港澳台地区录取人数)。其中,理工类考生占比 62.3%, 文史类考生占比 7.2%,艺术类考生占比 6.9%,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 23.6%;通过“强基计划”录取新生 939 人;另外录取了来自全球 49 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300 余人。

详读清华大学对外发布的提及招生趋势和新生特征的文档,可以提炼出以下 4 个核心信息。

»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与自主选择权。

» 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交叉型人才的选拔。

» 胸怀天下、热爱清华,具备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全面。

» 在专业之外,更加注重学风、育人理念与价值观。

整体而言,清华大学在不断地向世界顶级名校看齐,更加注重通识教育与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清华于2020年在其通识教育实验田——新雅书院的基础上,新成立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和行健书院 5 所书院以强化通识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探索精神与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国情的原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清华大学越来越注重向学生传递“中国根文化”。不过,从全世界范围看,疫情过后,培养有根的“全球公民”,几乎是所有国家与地区的顶级名校异曲同工之处。

世界名校录取标准的变与不变

以上数据揭开了名校学生的面纱。受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大名校在录取新生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上新生数据及特征相比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核心素质表现在:比起过人的智商, 他们的优秀始终来自超强的内在驱动力和自主学习力。

这些分析对中国家长最重要的一点启发是,在世界名校关于优秀人才的评估体系里,学术能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学习好,有特点更重要。

譬如,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不到 5%,但是在近 3 万名候选人中,70% 以上的人基本达到了哈佛大学的学术标准。这 70% 的人并没有得到哈佛大学的青睐,原因就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世界名校的录取标准更像一个漏斗。用学业成绩评估一批人,是为了保证录取的学生有能力完成学业,接下来的指标是为了判断, 这名学生除了学业,有没有在某一领域拥有持续的热情、专长以体现其在某种领域的思维能力,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且知道自己是谁,以及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遍访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他曾疾呼:所谓科学素养,不是怎样学科学、怎样考高分,而首先是学校及家长一起,呵护孩子的科学信仰与探索精神。

他的女儿在 5 岁时迷上了《西游记》,每天非要看一集才肯睡觉, 整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还会冷不丁地问妈妈:“为什么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看到的却是孩子、老人和女人呢?”

“毫不谦虚地说,就凭这一问,我的女儿几乎就有资格进入北京大学,因为大学招生中所有要考查的核心要素,诸如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乃至哲学思辨等,都包含在这宝贵的一问中了。”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综合多种因素来选拔学生,这实际上很像风险投资。学校在选拔学生时,挑的是基本面不错但是有特点、有潜能、有成长性、未来有更大概率取得成功的人,而不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批。

大一最重要的课程其实是通识课,各大名校新生入校后,不必急着选专业。他们在众多课程中做选择,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有的学生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才选定专业。

耶鲁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若毕业时变成了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那就是我们的教育的失败”。耶鲁认为青少年时期,培养通才比培养专才更重要,思辨能力与公民意识比知识的储备更重要。

有人可能会觉得太晚选定专业有些荒诞,替这类学生着急,但是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此时此刻,慢就是快(Slow is fast)。中国有句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不管男女,都怕入错行。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