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40.0°C-41.0°C
澳元 : 人民币=4.5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高盛:科技抛售潮令对冲基金仓惶出逃,但恶性循环可能才刚刚开始

2022-05-25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高盛美股策略师Ben Snider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由于股市暴跌以及机构投资者昔日最青睐的多头头寸表现更差,导致对冲基金今年迄今的回报率创下有纪录以来最差。

研报称,最近几个月对冲基金已经在加快杠杆率的降低,并从几个季度前最喜爱的成长股中快速撤离资金。然而股票型对冲基金今年的平均回报率仍为负9%,似乎说明第一季度它们竞相抛售科技股等美国成长股的速度还不够快。

高盛的统计显示,大型科技股引领了对冲基金一季度在科技与可选消费品板块的头寸减少,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基金正逐步从苹果、亚马逊和特斯拉的二级市场撤资。同时,这些职业投资者在最受欢迎的多头头寸中增加了能源股,以迎合当下通胀居高不下的新常态。

高盛:科技抛售潮令对冲基金仓惶出逃,但恶性循环可能才刚刚开始 - 1

但截至二季度伊始,在高盛对冲基金VIP指数中,科技股仍占据了约1/3并且站稳第一大权重板块。FAAMNG明星科技股组合也继续成为最受欢迎的对冲基金多头头寸,尤其是微软备受青睐。这令高盛策略师对美股接下来的表现忧心忡忡:

“虽然最近几周的抛售压力很大,但许多专业投资者的股票风险敞口仍然较高,这表明如果宏观前景没有改善,则有更多抛售的风险。

对冲基金的快速离场加剧了股价下跌、杠杆率下降和流动性变差的恶性循环,造成今年市场环境如此充满挑战。”

高盛对冲基金VIP指数汇总了799家对冲基金持有的2.4万亿美元总股本头寸信息,其衍生产品为交易代码GVIP的ETF。该指数聚焦在美国上市的约50只个股,由基本面驱动的对冲基金经理们“非常重要的仓位”组成,这些头寸往往出现在这些“聪明钱”持有的前10大股票多仓中。

高盛:科技抛售潮令对冲基金仓惶出逃,但恶性循环可能才刚刚开始 - 2

纵观对冲基金的近期表现,它们持有非常高估值(例如企业价值与销售额的倍数比例超过11倍)的股票数量急剧下降,并快速远离成长股,去杠杆化幅度较为猛烈。

高盛:科技抛售潮令对冲基金仓惶出逃,但恶性循环可能才刚刚开始 - 3

高盛:科技抛售潮令对冲基金仓惶出逃,但恶性循环可能才刚刚开始 - 4

造成这一现象的背景是,美股三大指数上周均跌超2.9%,道指连跌八周,创1932年接近大萧条谷底以来的最长周度连跌纪录,标普500指数大盘和科技股居多的纳指均连跌七周,为2001年科网泡沫破灭以来最长连跌走势。上周标普还创下近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并一度跌入熊市。

而再往前一周(5月9日至13日),衡量机构对股票敞口的指标——高盛的美国多空股票对冲基金客户总杠杆率曾连降五日,是自2016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摩根士丹利的美国多空对冲基金客户总杠杆率降至2020年4月以来最低,仅比2020年3月熊市时低点高出15%。

但摩根大通主经纪商业务的高管称,对冲基金客户仍有进一步削减股市风险敞口的空间,与高盛策略师的最新研报观点不谋而合。这或许意味着市场尚未暴跌触底。还有交易员警告称,大量投资于亏损科技公司等风险较高领域的基金跌幅惊人,可能会出现一连串大额赎回导致基金关闭。

Citadel在纽约证交所的场内交易团队负责人Peter Giacchi指出,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正在进行,这不仅仅是市场噪音,而是有人在明显回撤风险敞口,“当你看到指数每日波动2.5%或3.5%时,这些波动不仅仅是由交易波动驱动的。”

野村证券衍生品策略师Charlie McElligott也称,美联储等主要央行激进转鹰以对抗通胀,严重打击了投资者情绪,随着大型基金经理抛售股票以筹集现金,资金外流似乎正推动股市走低。

不过,华尔街主流投行的分析师们也同时注意到,“资金并没有彻底投降”,尽管机构投资者蜂拥出逃,散户们还依旧“坚守”美股。追踪市场上资金流向的高盛交易员Scott Rubner指出:

“专业投资者在专注做空或者基本卖无可卖了,而唯一没有出售(美股)的人是散户。这体现在过去74周中,每投入股票市场共同基金和ETF的100美元里只有2美元被赎回。

只要散户还能坚持住,也许市场就不会崩溃。只有市场从当前水平大幅下跌时才会令散户失望和恐慌,也就是比现在再跌10%。但当大型科技股暴跌时,有的散户投资者已经开始投降了。”

一个月前,上文提到的高盛策略师Ben Snider曾给出当前可以买入的股票建议:在日益动荡的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倾向于拥有稳定的股票,即稳定的股价和盈利增长波动性较低的个股。

这些个股的估值较有吸引力,与波动较大个股和标普大盘比较的相对估值低于过去几年普遍水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