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22.2°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2022-08-11 来源: 上观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近日,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映湖镜影区出现了一条罕见的“四脚怪鱼”。经专业人员查看,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大鲵,也就是俗称的“娃娃鱼”。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1

会游泳的“活化石”

上个月底,家住宝山区的王女士在晨跑时发现湖里有一块会动的“石头”,仔细一看,是条大鱼,身体是褐色的,头部扁平微圆,前后肢清晰可见脚趾。王女士赶紧拍摄了视频和照片,跑到公园管理处问询。

得知见到的是中国大鲵,王女士很开心:“感觉它有七八斤重,胖胖的,很可爱,平时难得一见,太幸运了。”

对于王女士的发现,园方十分“淡定”。管理员表示,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有人在这片水域陆续发现疑似中国大鲵的踪影,园方曾联系渔政部门现场勘察,但没有收集到确切证据,这次是首次得到清晰、完整的中国大鲵画面。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2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3

园方表示,将对这只中国大鲵实施就地保护,持续跟踪和记录其状态。

中国大鲵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比较化石记录可发现,1.6亿年来,中国大鲵的身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被称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

中国大鲵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顶级捕食者的角色,对生态系统有着自上而下的重要影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有研究指出,1978年到1999年,中国大鲵野外种群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中游、上游地区及其支流的淡水生态系统中,也有部分种群分布于珠江、长江中下游,遍及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等17个省、市、自治区共205个县市。

但2000年到2019年,中国大鲵野外种群的分布县市不断下降到仅有38个,其分布的县域面积下降到只有1978年到1999年的16.2%。

栖息地内水电设施的快速增加,挖沙、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农药及化肥残留等导致的水体污染加剧,滥捕滥食等都是导致中国大鲵野外种群资源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

因此,中国大鲵成为我国两栖类保护的旗舰物种。在1988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中国大鲵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8年,中国大鲵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CR)物种。

“娃娃鱼”多次神出鬼没

对于中国大鲵出现的原因,多位专家均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上海并无野生的中国大鲵分布,很可能是园外人员在园内偷偷放生或从人工饲养环境逃出来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记录到中国大鲵并非上海首例。此前,上海已有多起中国大鲵的记录。

2014年5月1日凌晨,闵行西郊庄园小区门口的辅道上发现一条中国大鲵,这条中国大鲵脾气火爆,又是叫又是跳,甚至把一名小区保安的裤子都咬破。接到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与保安携手,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小心翼翼地把它拨到纸箱中,后由上海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带走。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4

2015年的2月、11月,松江区和金山区分别有市民在当地水域钓到中国大鲵,前者体长30多厘米、重约2.3公斤,后者体长75厘米、重约3.5公斤,钓上来后,均交由专业人员处置。

2015年11月,有居民在嘉定某小区草丛中发现一只身长约60厘米的中国大鲵,将其赶入塑料箱后,无论怎么换水、喂鱼喂肉,它都不理不睬,还时不时跳起来发脾气。次日,嘉定区农业部门将这只“暴脾气”中国大鲵送至养殖基地进行保护性放养。

2018年6月,上海辰山植物园园艺工人在清理矿坑花园镜湖内的青苔水草时,在靠近湖边的地方意外发现一条体长60厘米左右的中国大鲵。简单给它拍了几张照片,就感觉它被“吓坏”了,于是赶紧把它放回湖的深处。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5
“娃娃鱼”一动不动,似乎是怕着了,辰山植物园园艺工人赶紧把它放归湖中 王正伟、杨婉韵 摄

辰山植物园研究人员认为,这只中国大鲵极有可能是放生的,至于是什么时候放生的,还有争议。

有人认为,镜湖夏天水温较高,喜欢低温的中国大鲵在其中存活率较低,因此这条中国大鲵很可能是当年早些时候才被放生到湖中;也有人认为,镜湖一些被石头、桥梁遮蔽的深水区域,即使夏天水温也很低,因此中国大鲵可能已在湖中“潜伏”了数年。

放生动物前务必三思

“物种丰富是好事,但我们不希望这种丰富性是靠放生而产生的。”辰山植物园专家指出,不科学、不规范的放生,反而会害了被放生的动物,甚至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以中国大鲵为例,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和辰山植物园的湖区看似生态环境很好,十分适合中国大鲵,实则不然。

从大鲵属物种分布区域特点来看,野生中国大鲵的栖息地多位于河溪的上游,一般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区,两岸山体较高,并具有较多的深洞暗流等河溪,河面窄,水深较低,河床砂石多,周围植被覆盖度较高。

这种自然生境决定了中国大鲵对环境湿度、水质、水温等有相当高的要求。

中国大鲵生存的环境湿度高于80%,水温变化范围在5℃至25℃,喜欢水体流速较缓、清洁、食物资源丰富(主要为溪蟹、鱼虾等)且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体环境,对水体酸碱度比较敏感,其栖息地水体的pH值在6.5至8.63,总硬度在120毫克/升至174毫克/升。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6

面对如此多的要求,上海许多公园的湖区难以面面俱到。相关专家表示,尤其是温度,上海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水温较难长期稳定在5℃至25℃,水质硬度也较难达到山中清溪的水平。

据透露,辰山植物园2018年发现的那只中国大鲵在2018年后再未现身,很可能已因为适应不了湖水温度而死亡。

放生一只中国大鲵,对恢复其野外种群也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大部分有中国大鲵分布的保护区内其种群密度都在1尾/公里以下,更不要说在无野生中国大鲵分布的上海,被放生的中国大鲵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同胞”了。

大规模的放流,对中国大鲵的影响也未必是积极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鲵放流数量累计超过27万尾。虽然在恢复野外种群数量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部分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并不明显,增殖放流的成活率也较低。

此外,由于对放归个体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出现了部分保护区的放归个体可能不是来源于本地遗传支系的情况,这不仅对本地种群带来了遗传污染,还可能因压倒性数量优势而与本地种群出现竞争,导致原生小种群绝灭的风险加剧。

上海一公园湖区惊现“四脚怪鱼”,并无野生种群分布,近年为何频繁现身?(组图) - 7

近年来,市民和社会团体自发组织的“放生”活动不断增多,其中一些完全不了解野生动物生存条件的放生效果也适得其反。比如,放生外来物种如巴西龟、牛蛙、清道夫鱼等,可能打破本地原有的生态平衡。

以清道夫鱼为例,它们的习性是吸食藻类、底栖动物等,如果在野外大量繁殖,可能会吞噬其他鱼卵,甚至导致所在水系本地原生鱼类灭绝。

又比如,放生杂交种如锦鲤、异育银鲫等,可能造成自然水域鱼类基因混杂、本地种退化;放生凶猛鱼类如黑鱼、雀鳝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

关键词: 娃娃鱼大鲵鱼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Kwan_Maggie
Kwan_Maggie 2022-08-11 回复
地狱里的侦察兵
Lu_璐_璐
Lu_璐_璐 2022-08-11 回复
人养的多,外逃苗长大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