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妈曝现状:“我,海归学霸、谷歌高管,花千万买学区房,却养出个学渣”(组图)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个省心的学霸。
但现实是,学渣常有,学霸难得。
孩子是“学渣”,难道要放弃吗?
看了这个海淀学霸妈妈养出“学渣娃”的故事,相信很多妈妈会决定换个思路养娃。
01
“我现在也没想好老大适合干什么,他想的挣钱的法儿都写在刑法上”。
说这话的是一位海淀妈妈,叫李琦。
一家四口人住在北京的“教育高地”海淀区。老大小帅11岁,在人大附小读五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老二马上小学,也准备进入和哥哥同一所学校。
李琦高考后来到北京,大学毕业就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自己攒够学费去美国留学并加入谷歌,成为“谷歌中国”的创始员工之一。
老公是北京人,一路保送到大学,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夫妻俩妥妥的学霸。
但,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李琦却自嘲:在谷歌,她是鄙视链最底端的人。“最顶端是没参加过高考,国家集训队的;下一级是参加自主招生,竞赛在全省排名前几的。”
按照这个标准,成绩中等的儿子小帅是妥妥的“小学渣”一枚。
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孩子,小帅稳定在班级后十名,且好几次数学没到平均分。
这个成绩,对即将小升初的他来说并不乐观。
小帅感慨,同学都太强了,有人已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的数学了。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无法淡定。
起初,李琦也是如此。
几乎所有人都告诉她,孩子学习差是你没有教育好。她尝试过给小帅报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但成绩并没有显著提升。
这让她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焦虑过后,她认清了孩子的平凡。“孩子有他的使命,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现在她还没有看见”。
正是这个想法,改变了她的教育理念,也无形中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02
虽然嘴上说着自家娃“平凡”,但李琦知道,儿子只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而已。
在学校,小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班上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活动,小帅带着满满一箱食物,等别人把零食吃完,他再高价卖给别人。
成本两百来块,他一转手,赚了六百多。
除了喜欢赚钱,小帅还喜欢剪辑视频、玩游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数码控,经常免费帮别人解决选购电脑的问题。
一次,李琦同事问小帅“我想买电脑,你给我推荐一下呗”。
小帅脱口而出“你预算多少?”
讲述时,想起当时小帅认真的模样,李琦满脸笑意。李琦说,小帅还在B站(视频网站)开了个账号,上传自己剪辑的视频,目前已经积累了八百多个粉丝。
“B站一百万视频播放量有三千收益,要是能接上广告,赚上千万不是问题”。他毫不掩饰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博主,养活自己。
李琦没有否定,但是会提醒小帅想做头部UP主很难,没法养活自己才是常态。
尽管觉得儿子的想法不切实际,但她十分欣赏儿子的个性。“做视频很辛苦,如果能让他养成自律和吃苦的好习惯那也挺好的”。
不执着于将来的成就,而是注重过程会带给孩子什么,是李琦作为母亲的智慧。
在学校,小帅算得上是名人。
他创建了只有六个人微型出版社“刘呱花花”。几个人分工明确,有人画稿,有人写字……小帅负责创意,并自任CEO。
虽然画工粗糙、情节简单,却已经连载了14本,读者遍布各个年级。
就连老师看到了都啧啧称赞。
李琦非常善于观察,能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了解孩子的特性。
她很早就知道,小帅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小孩。
“他只有几个月的时候,看见大人吃苦瓜,他也闹着非要吃。一边吃一边思考人生,好像在想大人怎么会吃这么难吃的东西,就那样他也吃完了”。
李琦很清楚,儿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也有优点。
他专注、有主见,认定的事情,就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
在谷歌做高管的她坚信:真正有领导力且把事情给做成的人,他不一定是状元,而是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知道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些都不是学校能考核出来的。
她了解儿子,不是靠施加压力就能奋起直追立竿见影的孩子。
为了不给孩子施加更多压力,她放弃了给儿子补课的想法。按照孩子的特质去培养,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生长空间。
小帅制作的土味视频,被她珍藏在手机;
孩子喜欢玩游戏,只要在规定的时间玩,都不干预;
喜欢赚钱,她没有责备,只是提醒他“现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就是学习,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
周末,一家人骑车去西郊看麦田,麦子长势很好,颗颗饱满。正如她对孩子的期望: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此,很多事情她都考虑得比较周全。
03
李琦很少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也有例外——练琴。
她告诉孩子,你弹得不好,是因为练得不够。
“没有孩子天生喜欢练琴,如果他能把一件不喜欢的事情坚持下来,以后他们再遇到艰难的事,也会有信心去把它做成”。
自信的孩子,更有韧性。
为了不打击孩子的自信,李琦很少否定他。
一次,小帅兴冲冲地给她讲解题思路。
听完,她发现解法是错误的。
她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说“我感觉这道题真的挺难的”,然后通过引导让孩子主动意识到错误。
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在知道孩子进不了人大附中的情况下,她果断放弃了该校的“早培选拔”。
这场选拔是从十万名学生中挑选一千名学生入营,再从中选拔120名学生面试进入人大附中。
李琦清楚儿子的实力,所以并没有报名。
选拔结束后,李琦把一道看图题拿给2位清华的同事做,都没做出来。
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没让孩子去考试是对的。
“何必呢?打击了你所有的自信,也没学到什么东西。这是挑神仙呢,我们就没必要跟神仙竞争了”。
她对海淀的教育有信心,她决定等候“派位大锅饭”。
她希望孩子将来靠技术吃饭,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比如医生、工程师。作为家长,李琦看得很长远。
虽说在学习上,小帅没办法跟上节奏和脚步,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孩子更深层次的教育。
04
课余时间,她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了解几百年前国内与国外的差距,讲述后辈们是如何奋起直追。
参观李大钊故居,她告诉孩子这是那个时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到那个社会的问题,努力在国内外寻求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实施。
带孩子参观钱学森的宿舍,去天文台、大学、校史馆,告诉孩子什么人在这里留下足迹,又为什么要来参观。“我们能给孩子留的就是精气神,这个永远夺不走”。
她会在饭桌上跟孩子聊社保,讲中国的产业结构,讨论“先进技术不要指望其它国家卖给你”……
在她看来,任何人、任何时代,都要有更大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能纯是利己的,得有对社会的责任。在她的教育下,小帅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他关注热点事件,经常和父母探讨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次,饭桌上,小帅提到一个骑手送外卖受伤了,因为和外卖平台没有签合同,只被赔了三千:妈妈:他们都是外包的。
小帅:就算签了,他们也自愿放弃五险一金。
妈妈:那是不合法的,不能生效。……
孩子尽早了解社会,这与其它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责任感,这对孩子以后立足社会至关重要。
这一点,李琦做到了。
05
她非常爱孩子,但是如果再来一次,她愿意当爸爸:妈妈管得事情太多了,从来没人问爸爸是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但女得做得好一点,别人就会问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
为了这个家庭,李琦付出了太多。
为此她已经错过了几次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许遗憾但她并不后悔。
孩子评价她:聪慧的妈妈。
其实,她给孩子教育的力量来自她的母亲。
她上初中时,学校要求六点半到校跑步,她是自由散漫的孩子,很抗拒这一规定。
如果是其他家长,大概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但李琦妈妈却告诉老师:我的孩子八点上学、不跑圈,五点放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李琦就成了最特别的孩子。
老师提议“你的孩子太特殊了,要不你们退学吧”。
李琦妈妈说“这是党的学校,不是你的学校,我们不会退学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特别大的力量,让我知道我可以与众不同,我可以做自己”。
成为妈妈后,她把这种力量带给了孩子,尊重、平等成了她的教育底色。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有理由相信,以后小帅会成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的人。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李琦身上学到平等对话,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我想起一个经典的概念,叫“啐啄同时”——小鸡在壳内的吮声谓之“啐”,母鸡助力其出而“啄”壳,二者“同时”发力,新的生命才可能诞生。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啐”与“啄”两相吻合,才能点燃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