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姑娘腿上惊现小红点,竟是夺命预兆!早期死亡率达9成(图)
大陆24岁花季姑娘小冯(化名),去年夏天刚在杭州找到工作,某次外出游玩,她意外发现自己双下肢出现不少红点,看起来像是过敏,于是去医院就诊。没想到,小冯竟被诊断为爆发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FVSSA),早期死亡率高达90%,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就此殒命。
《都市快报》报导,当地医院皮肤科医生接诊后,让小冯化验了血常规,报告单上赫然标注著危急值,血小板仅有14,「你的情况非常危险,随时有大出血的可能,赶紧去血液科看看!」小冯拿著检验报告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回到杭州后,小冯立刻来到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爆发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FVSSA)。医生告诉她,面对这种急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治疗的唯一选择。在医生的强烈推荐下,小冯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叶宝东主任。
「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称为「软癌」,是一种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症。叶宝东表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骨髓不造血了。」极重型再障患者的早期死亡率高达90%,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加以控制,病人很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和出血,导致死亡。
入院时,小冯面临著血三系重度低下、持续高热和重症感染的多重威胁。叶宝东迅速选派医疗组,优化治疗方案:调整抗感染策略、加强营养支持等,以期稳定小冯的病情。吴筱莲护士长组织护理业务精干,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细致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同时运用贴敷疗法、中药泡脚等多种中医护理方式缓解症状。
然而,治疗之路并不一帆风顺,败血症的出现让原本艰难的治疗雪上加霜。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每一步都显得尤为关键,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决定生死。医疗团队紧急召开了多次全科会诊,他们决定采取挽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大胆的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确定后,医疗组迅速行动起来,进行HLA配型、DSA检测等移植前的准备工作。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个家庭。在供者选择这一关键环节,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小冯的父亲已不在人世,她作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以提供帮助。中华骨髓库的匹配过程漫长,而小冯的病情却不容等待。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小冯母亲的半相合配型成为了唯一的希望。
就在即将移植的关键时刻,命运再次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冯母不幸感染了新冠,无法作为供者。医疗组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启用旁系亲属(小冯表哥)作为备用供者,这在移植史上几乎是一个禁区。旁系供者的成功率远低于其他供者,这无疑给小冯的治疗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灰暗的治疗前景,血液科医护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不仅在医疗上全力以赴,更在精神上给予小冯极大的支持。移植中心的毛小培护士长和她的团队不仅精心照料小冯的生活起居,还时刻鼓励她,用温暖的话语驱散她的孤独和恐惧。
面对持续的高热和感染,医疗团队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创造移植条件,多次多学科会诊后,专家组决定最后一搏,强行为小冯进行造血干细胞旁系供者移植。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对传统移植禁区的挑战。去年8月,小冯迎来了回输手术,医疗团队都绷紧了神经,他们知道这可能是小冯唯一的生机。
手术在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中完成,医疗组没有丝毫松懈,他们密切监控著小冯的每一个生命体征。一周后,奇迹出现了,小冯的体温开始下降,她也从移植前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中走出来。术后,小冯出现了胃纳差、恶心、体重进行性下降等情况,邓姝副主任中医师果断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
在移植后的2周内,小冯的身体状况逐渐向好,检查结果一项项地转为正常,体温稳定、炎症指标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回升至健康水平。3周后的STR检测更是带来了喜讯,结果显示完全嵌合,没有任何移植并发症的迹象。在克服了重症感染和供体条件不理想等重重障碍后,移植手术宣告成功,小冯顺利从移植舱出院。
转眼,距离手术已经过去半年了。复诊时,胡通林医生细心地询问小冯的近况,「最近有没有感冒?皮疹的情况有没有改善?月经是否已经恢复正常?」胡通林医生也对小冯的强大内心表示赞赏,他提到,面对生死的重大考验,小冯姑娘并未被悲伤所困,而是展现出了难得的冷静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