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0.0°C-14.8°C
澳元 : 人民币=4.8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6天前 来源: 科普中国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种微妙的困扰:耳朵痒。

对许多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一个小问题。但耳朵痒,可能不只是痒那么简单,也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的信号,我们应该注意并及时处理。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1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耳朵瘙痒,可能是这些原因

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瘙痒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非特定的疾病,可见于多种皮肤病,此外,瘙痒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等非皮肤疾病的表现。

耳朵痒大多数是外耳道区域瘙痒(图中红色圆圈区域),导致耳痒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2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图源:UpToDate

1

耵聍

俗称耳屎,或多或少的耵聍在外耳道内,都有可能引起耳朵的瘙痒。但这个“屎”它不仅是“排泄物”,它还有保护我们耳道的功能

耵聍是由外耳道的外侧 1/3 皮肤的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产生的淡黄色黏稠物,耵聍在耳朵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它可以挡住一些外来物的进入,比如小飞虫。其次,耵聍还有助于形成酸性耳道环境,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再者,耵聍还具有疏水性,能够排斥水分,从而防止微生物理想生长环境的形成;最后耵聍的黏性也有助于粘住环境中的细小碎屑,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我们耳朵的“皮肤 - 耵聍屏障”。

治疗方法:在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我们的咀嚼、运动等动作自行脱落。如果是看起来堵满了耳道的耵聍,但只是薄片状或者小块状,并没有引起不适,这种情况不需要刻意取出。

当耵聍过多引起耳朵瘙痒明显,或者形成块状栓塞时,我们应到医院寻求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此时,不建议在家自行操作,我们盲目地掏耳朵,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外耳道壁甚至鼓膜,严重时还会引起继发感染。

2

真菌性外耳道炎

众所周知,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霉,表面覆盖着毛茸茸的霉菌。同样在我们的耳道里也可能出现“发霉”现象,即真菌感染。

当外耳道的屏障被破坏时,如耳道被水浸湿、挖耳或使用了不干净的挖耳器具等,都可能引发真菌感染。真菌容易在耳道深处黑暗、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有时甚至会长到鼓膜表面,黑曲霉和假丝酵母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

真菌感染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耳痒,耳痒的位置也有可能比较深。感染了这种真菌性外耳道炎很容易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3图源:UpToDate

治疗方法:在治疗耳部真菌感染时,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充分清理耳道内的真菌。这通常需要在耳内镜下操作,并可能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彻底清理耳道。充分清理后,接下来会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酸化溶液和抗真菌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缺乏专门针对耳部的抗真菌药物,因此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感。对于一些液体制剂可稀释后使用,而一些乳膏类抗真菌药膏可以注入或者涂抹到耳道内。

若未先进行耳道清理而直接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诊并清理耳道是治疗耳部真菌感染的重要一环。

3

细菌感染

当耳道屏障受损时,除了可能遭遇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同样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耳道内的渗出液和脓性分泌物等都可能引起瘙痒症状。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4图源:UpToDate

治疗方法:清理分泌物是第一步,并以局部治疗为主,例如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滴耳。如果症状非常严重,需要结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4

湿疹

与皮肤其他部位一样,耳道的皮肤也可能出现湿疹,引发瘙痒,这种瘙痒通常与真菌感染的深层瘙痒有所不同,更多地表现为外耳道口皮肤的瘙痒。

湿疹范围较小时可能仅局限在耳道内,外部难以观察,但范围较大时,可以在耳道口周围看到明显的皮肤变化。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5图源:作者提供的门诊病例

治疗方法:在治疗外耳道湿疹时,与其他区域皮肤湿疹的治疗原则相同。首要任务是做好保湿,症状明显时,可使用激素类乳膏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涂抹保湿乳液或凡士林时,应避免伸入耳道深处,仅在肉眼可见范围内操作,以确保安全。

5

干燥

皮肤干燥同样可能引发耳朵瘙痒,这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治疗方法:为了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可以适当为耳道口处保湿。

要避免这些不良用耳习惯

1

频繁掏耳朵

耳朵痒时,一些人总会忍不住去掏耳朵,有时掏掏很愉快、很爽。但殊不知这种“不良嗜好”,有时掏着掏着会给自己掏疼、掏出血甚至掏出问题。

相信很多人经历过越挖越痒、越痒越挖的恶性循环。使用挖耳勺等工具频繁挖耳虽然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容易破坏耳道屏障,引起真菌、细菌等感染。

一过性的耳痒可以按压耳屏揉揉,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如果真的是瘙痒难耐,还是建议去医院就诊,排查是否有以上疾病。即便是清理耵聍,也是建议在耳鼻喉科专业机构进行。

2

棉签掏耳朵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使用棉签挖耳比挖耳勺更安全,其实不然。棉签挖耳很容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时间久了反而在深处堆积更难以清理和排出。

如果耳道内不慎进水,可以歪头轻轻蹦一蹦让水流出,或者用吹风机在低温、低档的设置下,从距离耳朵一臂远的位置吹干。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组图) - 6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采耳

此外,光顾采耳店也需谨慎。在门诊常常遇到在采耳店采耳后,来就诊发现真菌感染的情况。虽然采耳能带来放松和舒适感,但如果采耳店的器械消毒不达标、过度清理耳道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耳道感染。

4

常戴耳塞

长时间使用耳塞、入耳式耳机或助听器等也可能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从而增加耳道堵塞和继发耳道感染的风险。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减少耳塞和入耳式耳机的使用时间,对于必须戴耳塞或助听器的人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由医生进行耳道清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大水煮小鱼
大水煮小鱼 5天前 回复
我从十年前开始大概掏耳朵每天都要最少用十几根棉签,不能接受自己耳朵有东西,随之而来的是我耳朵特别容易发炎,大家千万不要过度掏耳朵
茜茜saltlight
茜茜saltlight 5天前 回复
白天入耳式耳机,晚上耳塞,以后真的要注意了
哈尼不不
哈尼不不 5天前 回复
不爱掏耳朵,一掏耳朵就咳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