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8日 24.9°C-26.7°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2024-09-06 来源: 一条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截至2023年年末,

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接近3亿,

而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仅有820万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超过70%的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这也让他们的子女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今年以来,一条持续关注个体的养老困境:

近2亿80、90后独生子女,‍

开始陆续遭遇父母生病,

在个人生活和照顾父母中陷入两难;

北大教授胡泳,

为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

在事业巅峰期,成为一名24小时照护者;

还有人关注到老人的心理健康,‍

当父母远离社会、逐渐衰老,‍‍‍‍

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寄托……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

Alexandra的妈妈,非常优雅

Alexandra,34岁,现居广东广州

在我母亲得癌症之前,我一直觉得身为独生子女是100%的好事。

我的先生来自一个多子女家庭,说不好听一点,我是有点不屑的。在我以前那种狭隘的认知里面,不管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注度,还是教育资源,独生子女都是更好的。

直到2020年的10月份,我的妈妈和婆婆同时查出了癌症。

那是第一次我感受到多子女家庭的好处。我婆婆比较幸运,她是原位癌,只需要做一个微创手术。期间就是我先生的弟弟妹妹在照顾,他直接陪我回湖南看望我妈妈。

当时我在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在长沙医院的时候,我一边陪我妈妈,一边还要打电话会议打到深夜。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3

Alexandra记录了妈妈的抗癌之路

第一次手术还是成功的,医生说完全不用担心,定期复诊就行。没想到在2022年1月,查出了复发和脑转移。

我记得那是大年三十的前两天,我白天要烘托气氛,高高兴兴跟大家过年,一到半夜就在房间里一边哭,一边查肺癌治疗相关的资料。

那时候我刚生了女儿,还在哺乳期,本身就是严重睡眠不足,还有些产后抑郁。最后压力到了一个临界值,不得不开始看心理咨询。

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我几乎是每两个周末就要往返于广东和湖南之间。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导致我的健康码经常就是黄的红的,去哪里都很不方便。

我妈回湖南的时候,我就让育儿嫂带着孩子一起去。这期间育儿嫂还提过离职,我只能给她加薪稳住她,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尽量就用钱解决。我的想法是让我妈妈能一直看到孩子,因为孩子很可爱,或许能让她产生更多生活的希望。

现在回过头反思,我也是在牺牲我孩子跟我之间的亲密关系,去帮助我妈妈。但是我当时已经没有办法了。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4

2023年1月,妈妈最后一次陪Alexandra过生日

我以前一直觉得努力就是会有回报的,但是从我妈妈生病开始,我所有的认知都被打碎了。2022年10月份,医生跟我说,我妈的癌症已经转移了第四期,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就是一年左右。

突然被告知妈妈的生命只有不足一年,谁能受得了?一开始我没有告诉我爸,我爸也已经60多岁了,一个人硬扛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来实在受不了,就和我爸说了,我爸听完直接就哭了。我一边要照顾我妈的身体,一边还要照顾我爸的情绪。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5

压力太大的时候,Alexandra会选择徒步排解

工作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休完产假,过往功绩和职能在互联网大厂里几乎被重置了。到最后几个月我的心理压力已经大到不行了,在办公室里好几次就提不上气,呼吸不了,直接去医院急诊了。

就这样到了2022年底,我毅然决定离开职场一年,回广州专心陪我妈妈治病,照顾孩子。

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担心过父母的养老问题。我父母都是国企职工,福利相对来说比较好,家里也有一定的积蓄,我也很早就给他们配置了商业保险。

我父母也是很独立的人,特别喜欢出国旅游,经常带着我们家的狗一起自驾。他们还计划在我爸退休之后,买一辆房车,一段时间在老家居住,一段时间在广州居住,一段时间全国自驾或者去全世界各地旅游。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6

各类医疗记录和保险报销都是Alexandra管理的

我妈生病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只是很美好的设想。作为独生子女,要承担的实在太多了。

我妈以前是个充满求知欲的人,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亲朋好友家里的动态,她都会关心。但是最后的那一年,她的人生只剩下“癌症”两个字。

她经常半夜两三点钟就把我爸摇醒,喊他起来聊聊人生。和我们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就开始讲自己的病情,给我们交代后事,全家的精神好像都被她拖垮了。

我妈所有的医疗方案,都是我来做决定的。是继续原有的治疗方案,还是尝试新药;是在中山肿瘤医院治疗,还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治疗;包括最后医生觉得没必要再治疗之后,是我决定放弃治疗,让妈妈转入安宁疗护病房。

她去世之后,我去医院办理结账手续,还去找了我妈的主治大夫,问我当时的决定做得对不对,是不是换一个方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7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8

妈妈去世之后,Alexandra把妈妈最喜欢的裙子改成了女儿的旗袍

我妈最后走得很突然,家里很多亲戚都赶不过来,孩子和育儿嫂在家里休息,第一晚只有我、我先生和我爸在灵堂守着。那段时间我爸状态不好,我就让我先生陪着他在楼上休息,反正我也睡不着。

我人生可能最悲惨的瞬间,可能就是一个人给我妈守灵堂了。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先花了两个小时写葬礼致辞描述我妈的一生。到了后半夜,有时候就出去走一下。

那天晚上很多家庭在办仪式,我都走了一圈,看到门口的花圈和讣告,我就在找哪些人比我妈年纪小,但凡看到比我妈年纪小的,我心理上都会宽慰一点点。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9

很多有相同经历的人和Alexandra分享自己的故事

陪我妈妈抗癌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要是我有兄弟姐妹就好了。后来我在小红书上表达我的这种想法,评论区就炸了。有一些人留言说,你想要一个兄弟姐妹,无非就是想要有人分你的账单。

我只能祝福他们,永远不要碰到这些事情,要不然他们只会比我更崩溃。我这还是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精神压力已经承受不了了。

我以前是不考虑二胎的,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我的女儿以后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我都尊重她的选择。但是我跟我先生迟早也会生病,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不希望她像我一样 ,独自承受我经历过的这些事情。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0

胡泳,50岁+,现居北京

我是60年代生人,现在在北大教书,快退休了。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时间比较长,但之前他们身体一直很正常,但到了某个时刻,你发现自己突然进入了照护阶段。3年前,我母亲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去年,我父亲去世了。

我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晚上12点睡觉。偶尔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其余时间基本就呆在家里,生活挺简单的。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1

▲胡泳给母亲擦脸、喂水

因为我妈现在饭吃得很少,所以我们也改成一天吃两顿了,我负责买菜,保姆来做。

我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姐姐不在北京,母亲又住在我家里,我就成了主要的照护者。疫情的时候,对我来说是最艰难的。因为当时我还要照顾我父亲,还要避免他们被传染,我当时真是筋疲力尽了。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2

▲胡泳和保姆每天都要推母亲出去晒太阳

我妈妈的记忆力、语言表达都在急剧退化,我有很多杂志,我偶尔会教她一些里面的字,像教小朋友一样。大部分时候,她会假装在看杂志,我也不理解她说的话,只能猜。

之前很多人问我每天在照护上花多少时间,因为我们平常做事,会按照时间的团块来决定做什么。但照护就会将你所有的生活全部打乱,你没法计算时间。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3

▲胡泳为母亲摘下一株草,老人已经很难表达,两人只有这样简单的交流

我有时候觉得命运像一个开玩笑的人,我妈以前是非常开朗的,是个有名的大嗓门儿,现在极其安静。她在逐渐变老的过程里,也变得很窝囊。

以前她是非常利索的一个人,家里洗洗涮涮,把家里弄得一尘不染。现在她由于没有排便意识,会让家里常年弥漫屎尿味儿。

照护的日常是语言难以描述的。有时候我觉得很委屈,我是为你好,但你不领情,明明已经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还是对我想骂就骂。有时候已经很累了,但她就是不睡觉,或者一直在收拾东西,把所有东西摔一地,夜深人静大声嚷嚷,就是要跟你反着来,这些时刻都会让人失控。

大家都不是圣人,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冲她嚷嚷,我哥我姐也会。但事后我又会很内疚,觉得自己太不争气了,就像是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生气。

我也会有破防的时候。当我妈第一次特别正经严肃地问我,你妈妈好不好?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还有一次我姐从外地过来,我妈妈刚开始都不记得我姐了,她问,你来了?那你妈妈在家谁管?我姐当时就崩溃了。这样的时刻太多了。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4

▲照料完母亲,胡泳要立刻收拾东西赶往学校工作

我其实是典型的三明治一代。我正好面临着养育和照护两方面的压力,我现在工作量还是挺大的,两个孩子也还没有成年,压力很大。

其实正常来讲,你的伴侣才是第一顺位,孩子排第二,其次才是父母。但由于目前我母亲这样的状况,我只能寻求我的伴侣、孩子的谅解。我每年只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能陪伴他们,我一直在各种内疚里面挣扎。

我也考虑过将母亲送到养老院,甚至全家出动去考察,但是我妈妈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我当时就把这个动议彻底废除了。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5

▲在学校讲课的胡泳

之前我写了一篇谈照护的文章,网络上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觉得,北大教授应该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应该将时间花在这件事(照护)上。还有些人觉得北大教授的生活条件可能比一般人好,他都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那普通人怎么办?

还有很多有过照护经验的人,觉得我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其实大家都觉得,就算说出来,别人连十分之一都理解不了。但我觉得照护还是应该公开讨论的,因为照护者面临着巨大压力,也需要社会的帮助。

对于疾病和照护,很多人不了解,这不代表它不存在。我觉得有必要将照护这件事上升到人的基本境况来认识。

世界上只有四种人:曾经是照护者的人,现在是照护者的人,即将成为照护者的人,还有需要照护者的人。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6

▲胡泳和母亲看着玩耍的孩子

照护是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议题。未来独生子女一代长大后,可能会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觉得,未来的养老应该多在社区上下功夫,让很多问题交给社区来解决。比如,可以建立更好的社区卫生中心,让每个社区都能开食堂,这样老人就不用在家里做饭了。也可以在社区开一些托老所,早上把老人送过去,晚上接回来。

还要强调一点,虽然我自己没有选择养老院,不代表我建议大家都不要选择养老院,一定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状况来决定。

事实上,只要进入衰老这个过程,就没法有两全其美的选项。关于照护,没有标准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的,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作衡量。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7

▲胡泳毕业时和父母合影

在照顾母亲的过程当中,我也衍生了很多其它思考。如果我母亲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她在什么程度上还是我妈?

大家一直争论在争论,AI是否会取代人。人工智能的其中一个前景是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人,叫做“接管”。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要有人类的意识,大脑比较重要,身体不重要。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8

但我认为身体极其重要,在意识上,我妈不是我妈了,但在身体上她绝对是。

现在我在辅助她的时候,我能清楚地想起以前和她接触时的所有气息。所以我现在比较坚定,人工智能如果没有身体,它就不是人。

思考照护,本质上是在思考哲学问题,最终都回到了你是谁的问题。某种层面上,这也让我从目前的日常中,找到了一些安慰和解脱。未来,我也希望能将这段经历写下来,更深入地研究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疾病。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19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0

董红伟,42岁,现居江苏南京

今年三月初,我开始给年过七旬的父亲做访谈,用6个月时间为他写了一本自传,总计十万字。

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个风风火火、走南闯北的人。到了六、七十岁,我发现他过上了我最不希望他经历的那种老年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喜欢喝酒,贪小便宜。

他特别喜欢和朋友们喝酒,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还会称呼对方以前的头衔,比如董经理、张局长、李处长,或者用年轻时候的照片当头像。我就觉得特别俗气,都退休这么多年了,关注当下的日子不好吗?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了他一本自己写的小自传,他拿回来之后爱不释手,尤其是中间提到他的段落,恨不得能够背下来。

那段时间我发现他也不出去喝酒了,经常在房间里面写写画画,问他干什么,他说他在整理自己的履历,打算也写一本回忆录。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1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一开始我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给我儿子说,爷爷不是天生就是老头子,爷爷也有爸爸妈妈,也有小时候的。

这个事儿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想,他喜欢聚会,并不是真的要喝酒,而是想和朋友一起拼凑他们的共同回忆,回到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

尤其是他退休之后,慢慢被人淡忘,没有以前的下属来看他,后来企业改制了,那些老干部一年一次的活动都没有了,他就感觉自己没有组织了。

在他70岁生日之前,他和我们说想要办酒席,但是我们觉得酒席很老套,就打算带他去旅游,我先带他去了北京,第二个月我姐姐又带他去了清迈。紧接着到了他生日的那个月,他跟我们说,还是想要办酒席,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我们就办了。他特别开心,拿着当天别人拍的照片视频反复看。

我后来才意识到,他其实是希望自己被关注,被记录下来。

我曾经做过整整10年的记者,采访过的人有上千位。因为是做社会新闻,我的触角更多是伸向社会的底层,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等到父母老了,我才发现最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就在我的身边。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带他们旅游,给他们买尽所有,都没有给他们写回忆录意义更大,我决定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2

访谈中的笔记

我是一个老记者,我知道写回忆录这件事情,关键不是在写上,而是在采上。如果有一个人坐在对面跟他去谈,就能把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东西给激发出来。

从那之后,每天晚饭之后,我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对父亲进行采访。我告诉他,不要把我当儿子,就当成一个记录者。中间我一直鼓励他,你讲得很好,这个故事真棒,我怎么以前不知道。

刚开始他是很谨慎的,被鼓励之后,明显感觉他语速变快,感情更充沛了。有时候讲嗨了,他也不太在乎是不是很隐私的事情,以前相亲的经历都愿意跟我讲。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的奶奶去世之后,我爷爷再婚了,我爸爸从小见到父亲的次数非常少。在他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了绝症。那个时候他每个周末都要租一辆自行车,沿着大运河骑几十公里的路,到他父亲所在的城市去。再到当地租一辆板车,和他的继母一起推着他的父亲去医院看病,每周如此。

他和我说,他就想把板车推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因为这是他人生当中有限能陪伴他父亲的时候。

我听父亲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当着他的面不好哭,但是写回忆录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的。

写完这一段之后,正好是今年的清明节。以前父亲回家扫墓烧纸钱,我都不愿意去。因为我没见过我爷爷,感觉他和我一点交集都没有。但是今年我主动和我父亲说,我陪你去。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3

1977年的父亲(左)

我给父亲写回忆录的时候,其实也在研究我们未曾到达过的那些年代。如果背离他成长的时代背景,光写他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回忆录就变单薄了。

比如说他是1954年出生的,我就去查1954年发生了哪些大事儿,有哪些人跟他同一时期出生,很多东西彼此能互相衬托的。

他经历过饿殍遍地的时代,他的母亲把最后一个饭团给他吃,他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

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各凭本事吃饭,父亲的机会出现了。他先是进了工厂当工人,后来又作为工厂里唯一一个高中学历,得到了去县城里接受技术培训的机会。

之后我看到他一步一步上扬的人生轨迹,他好像不再是我的父亲,而是一个陌生人,我就像在看电影一样的。我感觉我越写越过瘾,越写越带劲。我也更加理解我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性格里有很多我祖辈的影子。

我也会把童年记忆写进书里,很多事情其实是我和父亲的共同经历。家族里面的很多长辈也参与了进来,大家集体创作,最后其实写成了一本我们的家族史。

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非常充实。尤其是看到初稿之后,他经常主动和我说,有一段什么事儿我忘了说,你一定要给我加进去。他觉得自己的生命被延续了,日子过得也更有劲儿了。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组图) - 24

网友的回复

我把父亲的回忆录连载到网上,很多人都在追更。和我父亲同年代的人会在里面找到共鸣,年轻人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历史。

还有人私信我,请我帮他们的父母做一本回忆录。也有认识的长辈知道这件事之后找到我,我也在给他们做访谈。

很多老人习惯了被年轻人鄙视、打击,慢慢地他们自己都觉得也不算个事儿了,因为这些老黄历年轻人都不爱看。他们都意识不到经历过的那些故事有多么精彩,自己有多么伟大。

现在科技很发达,人们越活越长,我也给回忆录留一些空白,和他们说十年之后还可以来找我,我帮你把剩下的十年再写出来。他们都很高兴,也有了接下来好好生活的动力。人生真的意义就在于这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