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08日 34.1°C-36.2°C
澳元 : 人民币=4.5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3小时前 来源: 成长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想问一下姐妹们,你家娃有追星的吗?

本来我是想着,谁年轻的时候,还没喜欢过个明星呢?

我女儿也有喜欢的韩国男团,但一直都挺理智的。

所以对孩子追星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最近看了一对母女的聊天截图,让我对孩子追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女孩想参加明星签售会,跟妈妈索要1万5。

要知道这是1万5,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不算一笔小钱。

这姑娘呢,也不是请求,就是理直气壮的和大人张口要。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1

被拒绝后,她更是各种出言不逊,用词极其恶毒:

“没良心,神经病,装可怜,虚伪恶心,猴子跳脚……”

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个女儿对妈妈说的。

甚至,女孩还用停药、自杀来威胁妈妈,理由是“你们把我养得很差”。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2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3

据说这些聊天截图,原本也是女儿主动发到网上,让大家评理的。

没想到因为自己的言行过于离谱,引起了大家的吐槽和讨论。

看了下评论区,大家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心疼妈妈,气女儿的自私。

真的,孩子要养成这样,连基本的道德和情感都丧失了,这才是真的“白养了”。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4

孩子追星起来可以有多疯?

这两年,类似这种因为追星,做出各种疯狂举动的孩子还真不少。

荒废学业,和父母关系不好,已经算是好的了。

我刷到过有孩子,为了见偶像买门票,欠债92万,被告上法庭的;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5

有13岁的女孩为了让偶像爱上自己,被人诱奸4次的;

还有为了给自家哥哥出头,和别家粉丝吵架斗殴,惊动警方的。

追星本身不是坏事,但三观还没定的孩子,很容易被一些毒文化误导。

不是有句话说:祛魅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了解。

比起严防死守,带孩子了解饭圈的商业运营模式,提前识别一些“洗脑”话术,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

像一些极端发言,我这个圈外人都听过,比如:

“爱TA就要给他花钱”

“哥哥只有我们了”

“你不做数据,不买代言,就不配做他的粉丝……”

让孩子意识到,追星是为了取悦自己。

你可以付出适当的时间、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但这件事不能反过来绑架你,干扰你的正常生活。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6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追星的本质是慕强。

你之所以喜欢那个明星,是因为TA被打造出来的形象,正好满足你对自己的期待。

郑渊洁有句话说的特别好:

追名牌,不如把自己变成名牌被别人追。

追星也是一样的,你要做的,不是为他花钱花时间,而是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7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8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极端追星?

很多人不明白,明星摸不见又碰不着的,为什么有些孩子那么疯狂?

通常来说,那些跟父母关系不好的,没朋友和伙伴的,没成就感的娃,更容易在饭圈文化中沦陷。

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联结,他们才会对遥不可及的明星产生心理依赖。

但开头这个女孩,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她更多是被父母无底线的纵容,无条件的满足惯坏了。

从聊天记录能看出来,女孩妈妈其实挺开明的。

不然之前也不会陪着女儿,从国内追到国外,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9

这次拒绝女儿,也是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了,甚至因为自己没能力道歉。

哪怕被女儿怼成这样了,还担心女儿“愤怒对身体不好”。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10

能看得出来,这妈妈好得太过分,好到毫无底线,导致女孩把父母的一切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了。

咱们现在老强调,要尊重孩子。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

生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付出和欣赏。

这两种说法本质都没有错。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有些人就误解成了:

什么都要照孩子的意愿来,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要满足。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之前也有个特别狂热的追星族,叫杨丽娟。

父母为了满足她见刘德华的愿望,掏空家底,2次赴港6次进京。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11

追星脑残粉史祖母杨丽娟

期间母亲因为一个人在家煤气中毒,父亲为了给她凑钱,不惜卖肾。

但这些呢,杨丽娟都看不见,满脑子还是追星。

最后父亲在70岁高龄,走投无路,无奈之下跳海自杀。

你可能会说,这属于极端案例,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类似的陷阱,不过程度更轻而已。

它们的表现都是:你越尊重孩子,孩子反而越叛逆任性。

症结就在于,我们总是强调尊重孩子的边界和感受,却忽视了自己也是个有情绪,有需求的个体。

“新型早恋”正在校园爆火:不见面、不牵手,却让孩子掏空父母(组图) - 12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明明已经很累了,想歇一歇,却还是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现在好困,你自己先去玩一会儿,可以吗?”

其实累了想休息,是你的事情,完全不需要问孩子。

你问了,也就赋予了孩子左右你行为的权利。

你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依然是模糊的,甚至孩子还成了主导的那一方。

那么慢慢的,孩子就会天然的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习惯性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虽然是父母,但也不能无底线的为孩子让步。

自己的事情,更不需要过问孩子的意见。

同样的,有些需求,如果孩子不具备承担后果的能力,就别满足他。

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可以成为满足他所有需求的工具人。

更不要怕拒绝孩子,他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比起一时的被“讨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责任感,才是更重要的事。

我一直相信,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双向奔赴的。

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和支持,反过来,孩子也要明白父母的不易。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掌握好与他人相处的边界,也就容易获得幸福。

文章之后还要跟姐妹们说件事,咱们下周二有给5-17岁孩子的AI课直播。我觉得这也是特别适合寒假的兴趣班,老师给孩子精讲人工智能背后逻辑,带孩子学应用、打比赛、拿结果。

孩子自己可以学会利用AI学习各种科目、完成各种创新设计、效率会更高。未来一定属于能够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的孩子。即使不深入学习,大家带孩子来听听也会有收获。姐妹们点击下面的预约按钮就可以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