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惨!为了看病,无数澳洲人被迫多掏这笔钱!(组图)
没地说理
开口闭口就是澳洲 “免费医疗”,但是稍微了解一点就会知道,
所谓的 “免费” 其实根本就是免了个寂寞。
更有甚者,有时候你看病付出的高昂费用,都不知道是怎么莫名其妙地花出去的...
五年前,皮肤癌患者Dagmara被诊断出黑色素瘤,
她原本以为只需关注病情,没想到还得时刻提防医疗账单。
在一家皮肤癌诊所就诊多年后,
她发现自己每年都被当作“新患者”收取更高的“初诊”费用,而不是更便宜的复诊费用。
她质疑诊所收费,但对方始终坚持收费合理。
根据Medicare规定:
患者首次看专科医生(初诊)费用较高,Medicare可报销$84.15,而后续复诊仅报销$42.30。
但GP转诊信通常只有12个月有效期,过期后,患者需重新开具新转诊信。
一些诊所利用这一点,在患者带着新转诊信回诊时,将这次就诊重新计费为“初诊”,
从而收取更高的费用,尽管患者的病情一直在持续治疗中。
Medicare专家Dr Margaret Faux表示:
这种做法涉嫌违规,但因行业惯例和监管薄弱,许多医生仍在这样操作。
一份2020年Deeble Institute的报告指出:
这种计费方式让患者承担更高的医疗费用,同时可能让纳税人每年多付数亿澳元。
报告估算,澳洲每年约有570万次重复转诊,
导致Medicare额外支出2.2亿澳元,同时让患者额外支付7400万澳元。
Dagmara的账单显示:
她连续五年被多次收取“初诊”费用,每次收费$260至$342,Medicare报销后仍需自付$200。
此外,她每四个月还需支付其他复诊费用,每年医疗开销轻松破千澳元。
尽管其中两次就诊的确是新医生,属于合理收费,
但其他三次都是同一医生,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年年被当作“新患者”。
她愤怒地表示: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每年成千上万的人都被当作摇钱树。
澳洲医学协会(AMA)副会长Dr Julian Rait承认:
Medicare的规则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很复杂,容易引发误解。
他表示,确实有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在12个月间隔期内出现新病症,
需要医生重新进行“初诊”评估,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
除了“初诊”费用的问题,所谓的无限期转诊(indefinite referral)也存在漏洞。
理论上,患者可以获得长期有效的转诊信,例如精神科或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
但Medicare系统可能随机拒绝这些转诊信,导致患者无法获得报销,只能自行支付高额费用。
同时,专科医生之间的转诊仅在三个月内有效,而患者往往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约到下一次专科医生的预约。
这意味着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得反复回GP开新转诊信,
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让患者额外花钱。
澳洲消费者健康论坛(CHF)表示:
他们经常收到患者的反馈,认为当前的转诊制度昂贵且缺乏灵活性。
CHF的发言人说:
我们希望政府推行更长期、更灵活的转诊机制,
比如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或无限期转诊。
此外,他们还希望推广更多非指名转诊(unnamed referral),
这样患者可以自由选择专科医生,而不必被绑定到特定医生,
否则如果该医生预约已满,患者只能被迫重新申请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