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被封:泼天的恶流量,终于还清了(组图)
张兰没想到,点赞了一个视频,能捅这么大篓子。
自打大S不幸离世后,张兰和汪小菲作为前婆婆和前夫,一直都把自己焊死在热搜上。
先有汪小菲雨中痛哭,后有张兰点赞了一条“汪小菲包机送大S骨灰回国”的视频。
但“吃人血馒头”的流量玩法很快遭到了反噬,在张兰点赞了“包机事件”后,立刻遭到了大S家人的辟谣和反驳。
因为种种原因,张兰相关的一系列账号及汪小菲的账号很快遭到了抖音和微博的先后封禁。
汪小菲率先破防,先是喊话周受资,质问自己凭什么被封号,然后又发文和母亲张兰“断绝关系”。
而张兰作为话题制造者,面对封禁也说“不认同、不接受”,并且还搬出了麻六记品牌8000多名员工的收入生计说话,认为自己被封号,是对员工利益的极大损害。
不过全网,对这次封号基本是一边倒地叫好声,甚至还有不少网友跑到麻六记的品牌官方直播间喊话主播“赶紧换工作”。
对于不少吃瓜群众来说,这次封号可谓是大快人心,毕竟谁都想看“戏精”求锤得锤,因果好轮回。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平台这次大快人心的封禁,表面上是顺应民意,实则是暴露了平台规则的不可靠性,埋雷不少。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张兰和麻六记的雷,其实早就埋下了。
张兰母子,反被聪明误
张兰母子,一向都是流量高手。
张兰的创业经历颇为传奇,她在2000年创办“俏江南”,一度让其成为奥运会合作餐厅,自己也登上了《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成为知名企业家。
但没过几年,因为种种融资问题和经营缘故,俏江南上市失败,张兰也被挤出了管理层。
不过在张兰眼里,自己是被“资本算计”失去了俏江南。
尽管失去了俏江南,但张兰的儿子汪小菲却在商界和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不光担任了俏江南的CEO,创办兰会所等品牌,还迎娶台湾“偶像剧女王”大S,走上人生巅峰。
不过退休的张兰并闲不住,2020年,“麻六记”品牌成立,张兰重新在麻六记的直播间中重返江湖。
恰逢直播带货兴起,张兰很快就在直播间里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为了当好网红,她根据过去的创业经历,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东山再起的事业女强人”人设。
不过这只是她的“表面”人设,为她带来真正流量的是另一重身份。
在2021年,儿子汪小菲和大S离婚,无数吃瓜群众涌入张兰的直播间,作为“当事人婆婆”,张兰自然也很轻松地接住了这波泼天流量。
于是,“大S的前婆婆”就成了张兰的真实的人设。
当时,张兰直播3天就带货5000多万,一度登上了抖音带货榜首。
尝到流量甜头的张兰,选择在流量玩法上一条道走到底,不得不说,张兰的“网感”确实十分在线,而汪小菲和大S的流量效应也是十分惊人。
大S再婚后,张兰为了调侃大S的新丈夫具俊晔,特地在直播间开始卖卤蛋、绿茶和煲仔饭,据传三天卖出去1.6亿;
而大S和汪小菲因为一块床垫争吵不休,张兰直接联系厂家,开始在直播间卖起了床垫,狂卖1300多单;
她甚至还在直播间里“cosplay”过大S出席葬礼时的穿搭,讽刺大S“内衣外穿”;
2023年,大S传出滥用药物的绯闻,张兰直接开始在直播间放上了《好日子》和《好运来》,顺便还卖出去不少麻六记的“扬眉吐气”酒。
当天,她的直播间销售额就冲上了1000万~2500万左右,稳坐抖音零食带货榜前排。
就这样,靠着一手八卦、一手女强人故事,张兰不仅让自己重新翻火,还一手把麻六记捧成了知名品牌。
每当汪家和大S之间的八卦风云再起之时,就是张兰直播间流量疯狂涌入之刻。
但过去的流量密码,却在现在变成了致命一击。
2月6日大S去世3天,张兰的直播间如预料之内涌入了大批吃瓜群众,当天直播两小时就达成了至少百万销售额。
但第二天,就有网友发现张兰点赞了一条“汪小菲包机送大S骨灰回国”的视频,发布者是麻六记的一位员工,还自称是“张兰干儿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过去因为二人蹭大S热度而感到不满的吃瓜群众情绪瞬间被点燃,痛批二人“吃人血馒头”。
眼看舆论发酵的平台,直接对张兰相关联的诸多账号采取了封禁处理。
流量把她捧得多高,如今摔得就有多惨。
平台该不该做“判官”?
面对突如其来的封禁,张兰肯定是不服气。
她直接通过各种渠道喊话,对抖音的做法“不认同、不接受”。
但绝大多数网友却对这次封禁行为拍手称快,其实,张兰封号的由头,早就在这几天的网友讨论中有所端倪。
就在前几天,一篇名为《张兰汪小菲长期造谣侮辱女性,强烈呼吁抖音微博等平台拿出应对措施》的文章爆火,文章内细细列举了张兰和汪小菲曾经的种种离谱言论,让任何一个路人都心生愤恨。
群情激愤之下,似乎封禁张兰的账号就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抖音等平台,确实也是如此操作的,干脆了当地封禁了张兰旗下的一系列账号,甚至汪小菲的账号也未能幸免。
除了张兰不服气外,汪小菲显得更加生气,他直接在一个企业家群里当众质问周受资,大致意思就是:我从头到尾什么都没说,你凭什么封杀我?
汪小菲的不忿其实也不无道理,反而这牵扯出另一个问题:面对突发的争议账号,平台的做法是否太过一刀切?
说到封号的理由,官方的理由如下:发布谣言,违背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不尊重逝者及家属。
且屡次发布不实、侵权内容,进行违规炒作,且在处罚后未有改正,也说明了平台一直在关注张兰账号,对账号过去的争议心知肚明。
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按照平台封禁理由“发布谣言、违背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张兰的账号早就屡次打破底线,让人反感,要封禁的话早就该封了。
但为何平台在讨论度最巅峰的时候才有所动作,让人不得不怀疑,平台是不是想把这波舆论带来的流量最大化利用。
在流量面前,封号的标准似乎模糊了不少。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去年年底的吴柳芳事件中,平台就在封号、软封禁和开放涨粉中反复横跳。
当吴柳芳和管晨辰的争论刚刚开始发酵时,平台对吴柳芳采取了“软封禁”的做法,后来舆论反转,吴柳芳的账号又恢复正常,借此吸了一波粉。
但事情再度翻转,吴柳芳的账号重回掉粉路线,最后落了个不了了之。
整起事件结束后,吴柳芳短暂地体验了一把爆火的滋味,但最后又重归寂寂无闻的状态,反倒是平台方在此事发酵前后,搅动了不小流量。
等着吃“八卦流量”的,不只是当事账号本身,还有背后的平台。
更让人疑惑的是,相比于抖音的一刀切,其余平台对张兰的做法各不相同。
微博先是暂停了张兰账号的直播功能,此后又清理了1000多条相关谣言信息,封禁了近百个传播谣言的八卦营销号,但并未直接封禁张兰的账号。
而在另一个平台微信视频号上,张兰却得到了和抖音完全相反的“判决”。
在张兰事件发酵后,微信视频号同样收到了关于张兰的大批投诉和封号建议。
但微信视频号通过反复的机器和人工检索后得出结论:在其平台内暂未发现这些账号存在发布谣言等违规行为。
三个平台,三种不同的处理措施,也让人不由得疑问:张兰固然有错,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如果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规则,那再是泼天的流量,也很难立得住脚。
但肯定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封禁,受伤最大的,是张兰背后的麻六记。
“流量为王”,害了麻六记
“麻六记有8000名员工,这8000个人背后就是8000个家庭,都得跟着受影响。”
被封禁后,张兰如此说道。
不过有心细的网友发现,麻六记总共在全国各地分公司的参保人数总共不过百人,也就是说,这“8000人”的数据并站不住脚。
不得不否认的是,张兰被封号,最慌的莫过麻六记。
尽管麻六记品牌直播间未受封号影响,但在麻六记的直播间中,已经涌入了不少吃瓜群众喊话主播跳槽,弹幕齐发“大快人心”。
可以说,麻六记从二流麻辣粉,一路逆袭到全品类的网红零食,张兰直播间厥功至伟。
成立于2020年的麻六记,不仅一出生就碰到了三年特殊时期,而且在同类赛道中还有李子柒等流量高手,可谓“地狱开局”。
但并不持股的张兰,却靠着直播间活生生把麻六记这一手烂牌打出了春天。
在最卖力的阶段,张兰个人每天要开三场直播,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直播到晚上十二点,敬业程度不亚于其余抖音头部主播。
再加上与大S之间的关系作为流量催化剂,麻六记的销量和品牌价值一路水涨船高。
有数据显示,这个发迹于直播间的麻辣粉品牌,在2024年底已经进入了5000多个线下销售网点,同时拥有37家线下门店的知名网红餐饮品牌。
在流量的助推下,麻六记的品牌估值也高达100亿,还一度传出过上市的消息。
麻六记到底有多赚钱?从大S向汪小菲离婚索赔上就能一见端倪。
2024年9月,大S向汪小菲索要赔偿4亿元,理由很简单,麻六记创办于二人婚期内,属于婚内财产。
而根据大S的律师所说,依照麻六记目前的经营状况,向占股36%的汪小菲索要4亿元根本不算一个大数字。
但即便从线上冲到了线下,麻六记还是一个高度依赖张兰的“网红品牌”。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张兰和汪小菲的直播间占据了麻六记产品销量的40%以上。
在2023年,麻六记CEO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最忙的时候我们线上销售一个月能突破一亿多元,单日突破千万元也是经常有的。
而如今张兰抖音账号被封禁,微博直播被暂停,相当于麻六记品牌在一夜之间失去了40%的收入来源。
尽管张兰和麻六记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减少彼此对自己的影响,张兰并没有对麻六记直接持股,同时也多次表示麻六记要“去张兰化”,但在消费者眼中,麻六记=张兰的等式早就成立。
汪小菲也表示过,麻六记的线下门店只是体验店,未来麻六记60%~70%的营收要依靠线上渠道完成。
简而言之,麻六记暂时还是离不开张兰和流量。
如今张兰因负面舆论被封,麻六记别说上市、开店扩张了,过去被爆出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吃瓜群众攻击张兰的点,对于品牌口碑、品牌前途来说,这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有不少依赖直播间起家的品牌和主播,都不止一次地印证了过于依赖单一流量的风险。
在2023年风光无两的小杨哥,因为口碑翻车事件最终塌房被封,不光商业帝国摇摇欲坠,曾经的近百亿身家似乎也难以重现辉煌。
过去靠直播间的“家人们”起家的辛巴,最近也在积极布局线下,先是向胖东来取经,然后自己也在慢慢淡出直播业务。
但不管辛巴如何努力拓张版图,在线上的雷还是如期被引爆。
就在不久前,其徒弟蛋蛋因为虚假带货被立案调查,直播间口碑同样处于“一触即溃”的边缘。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任何人都能依靠流量一夜成名,任一品牌也可以靠着流量瞬间翻身。
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流量只能解决品牌“声音大”的初级问题,并不能解决“活下去”的基本问题。
泼天流量从大补变成猛毒,可能只在一瞬间。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基本的投资原则;而不能只抱紧一根大腿,也是商业世界不可忽视的流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