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模陪睡遭逼吸毒!全裸陈尸曼谷饭店,中国金主连忙逃跑(组图)
泰国红灯区内一大产业名叫“VIP”,与酒吧陪酒和性工作者性质相似。
近期,泰国网络爆料,一名中国顾客强迫“VIP女子”吸毒,最终导致其不幸身亡,而该中国男子还曾试图以10万泰铢私了此事。
目前,泰国警方已介入调查,案件正进一步推进。
与此同时,“泰国VIP产业链”内幕浮出水面,部分网友担忧“娱乐综合体”及“赌博合法化”正式落地后,夜间行业工作者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与平等。
泰国网络主页爆料:
中国顾客点VIP小妹并强迫吸毒闹出人命!
据多家泰媒消息,2月15日,泰国某网络新闻主页公布一则消息称,一名从事“接客/Entertain”职业VIP等级的女子被中国顾客强迫吸毒,最终休克后死亡。
该网络主页称,事情发生后,该名中国顾客便火速退房,将女子的尸体单独留在房中,后又联系作为介绍人的“模特公司/Modelling”前去查看情况。
而事件最终被悄无声息地摆平,原因则是死者家人接到约10万泰铢的赔偿请求,且希望不要将此事闹到警局和进一步追查此事。
同时,该网络主页还分享了一张接工作时的聊天对话截图,记录的是模特公司与死者的聊天内容,即与顾客相处4-5小时将能得到6,000泰铢报酬,要求接工作者需有和照片一样美貌,语言方面则是没有任何要求。
同时,记录显示,当时死者询问是否可以不接“Entertain Up”工作(即吸毒),但另一方的回应这是工作要求。
而据了解,“Entertain”是一种能够带来幸福的职业,服务提供者主要通过陪同聊天、喝酒及各种活动来让顾客感到轻松和快乐。
而服务提供者有多种,涵盖调酒、看电影、用餐、带顾客旅游、陪顾客出席聚会等,或者是穿比基尼、与顾客密切接触等特殊工作,若未涉及性交易则属于合法职业。
此外,据最新消息,目前泰国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对证人进行了询问。
同时,调查证实死者为22岁的泰国女子艾拉达(音译),而涉事中国人为Duo某(音译),目前警方正在对其进行追踪逮捕,其余相关人员也将被依法处置。
“泰国VIP产业链”
饱受争议的“准合法化”
近年以来,全球各界对于泰国的关注点仅停留在单一的“赌场合法化”,但却对“娱乐综合体”这个名词并无印象。
然而,泰国并非在全力发展“赌场合法化”,而是在推进“娱乐综合体”的建设中,顺带发展“赌场合法化”。
他信阵营的本意,也是通过发展“娱乐综合体”而对泰国整个地下产业进行统一收编管理,并且对特定的项目进行严格收税,增加全泰收入。
而所谓的“综合体”,自然包括:红灯区色情业合法化、赌场合法化、大麻合法化,以及所有与娱乐产业相关的“地下擦边”,完全合法化。
于是今日新闻中的“VIP产业链”,自然属于“地下产业”中的一角。
在泰国定期发表的民调中,结果堪称撕裂性存在。
支持“地下产业合法化”的民众认为,此举的确能实质性改善全泰经济收入水平。
但同样,不支持的群体始终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社会是需要平等的,然而“有钱就了不起的富人”,却在不平等中,让贫富差距较大的曼谷底层,因为钱财而误入歧途,甚至不顾自身性命安危。
那些缺陷,体现在浓度威士忌下压着的1000泰铢,喝一杯无冰烈酒,赏一张高额钞票,连喝三杯才能算“一个尽兴单位”,一次3000,或分文不赚。
今日曝光的“泰国VIP产业”,那些如韩剧桥段般讨好外国有钱人的“陪酒女”,也自然花样百出,有人身穿奇装异服,也有人大搞“行为创意”不顾及脸面,更有人以“过量”助兴,只为博取那些金主们神经麻木中的勉强畅快。
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和“愿打愿挨”的角度出发,网络中太多评论均是“合情合理、凭本事赚钱吃饭”,可这些本质的争议点,难道不应该是“那些活生生的庆祝狂欢,TA们,也是人,也是活生生的人”。
不奇怪,今晚评论区又会出现两种人。
第一种,“确定是中国顾客了吗?没做DNA认证,或者DNA差一点,都不能算!分明是污蔑!”
第二种,这算什么事?!自己身体自己知道,弄过量了,怪谁?
两种关注点,一是关注是否能“事不关己、撇清责任”,二是“冷漠围观到了极点,强调无底线的自残自由,谁都可以,因果自受即可。”
但这两种人,却是网络中比例不少的存在。
他们人数多了,便自动加强了“存在感”的正确性。
这些围观者,便是高楼下起哄的:“你跳啊,你为什么不跳啊!”
人在国外,体验异国他乡之特色,真的是“存在即合理”、“开张即消费”?
首先,对于该不该享受这类服务,泰国本地管理需要负首要责任,其次便是外国游客自己的思想高度,以及洁身自好的程度。
与泰国红灯区类似,尴尬无比,泰国法律上明令禁止,但当局却要大搞合法化,并且在合法化来临之前,漫天飞舞的泰媒资讯都在报道——那些军警是如何在红灯区赤裸裸地分成参股,又是如何“贼喊捉贼”地打击“被人拐来的邻国性工作者”。
说真的,要是这条“线”上没人,曼谷新闻中反复强调的“老廉价挝女子”就不会存在,但他们不仅这么干了,还将底线浓缩为“只要不出现未成年人、只要事情别搞太大”,即可。
这,便是泰国的另一面。
自带不见光的滤镜,也自带“幸存者偏差”视角中还未曝光出来的“冰山一角”。
对于单一事件的曝光,处理也就对应单一案件的本身。
但是对整个产业链“不该存在”的共性,那么便值得泰国“娱乐综合体”深思。
那些赚钱和狂欢,如果建立在“自己随意选择”的自由至上,究竟是在改善生活,还是在允许贫富差距之下的人们,用一种不幸,去交换另一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