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被骗3次!墨尔本爸爸成为全澳最惨自建房主(图)
据Herald Sun报道:
墨尔本一名单亲爸爸为了给孩子们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八年来三度被骗,
如今梦想的家园仍是一片狼藉,堪称是澳洲“最惨自建房主”。
他形容,这场建房之路早已沦为 “现实版的噩梦”。
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名墨尔本两娃爸Damian Pater,一直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为了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家,从2017年开始,他便在东区Ferntree Gully启动了建房计划。
身为建筑绘图师出身的他,原本以为自己对行业有一定了解,能顺利完成这个梦想。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
当年,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与本地Council沟通,终于拿下双层住宅的建房审批。
Pater曾以为,这会是整件事中最难的部分,
但却没想到,这不过是噩梦的开始...
第一次被骗
2019年初,他找了一家小型家族建筑公司,想着本地小企业或许更靠谱。
可结果,这名建筑商收下8000澳元的订金后,竟直接搬去维州乡下,连一铲土都没动。
Pater随即向维州住宅建筑纠纷调解机构(DBDRV)投诉,
调解结果虽要求建筑商退还订金,但对方却坚称这笔钱是“报价费用”,
最终,Pater一分钱也没拿回。
第二次被骗
之后,他又找了第二家本地建筑公司,想着这次总该顺利了吧。
可谁知,建到框架阶段时,这家公司突然宣告破产。
地基和部分框架虽已搭好,但所有订购的木材被遗弃在工地,
风吹雨淋足足九个月,最后全部报废...
Pater庆幸,至少当时还没付框架阶段的钱,否则损失更惨重。
第三次被骗
第三次尝试,发生在2021年。
为了完成这套迟迟未建成的家,Pater请了一家来自墨尔本北区的定制建筑商,
本以为这次终于能顺利完工,然而事情却比之前更加糟糕。
这名建筑商起初给出的报价是30万澳元,开工不久后又说成本增加,要加价3.4万。
Pater陆续支付了订金和框架阶段的7.3万澳元。
可不仅工程进展极慢,对方甚至还开出了8万澳元的 “锁闭阶段” 账单,
然而现场却远远达不到这个阶段的标准。
Pater发现,建筑商不仅屡屡追加费用,施工现场还漏洞百出。
防水没做好,地板和框架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更令人愤怒的是,工人们平时几乎不来施工,只有周末偶尔露面,工程一拖再拖。
Pater多次发邮件、打电话催促,
告诉他们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但对方依旧置若罔闻。
无奈之下,Pater再次向DBDRV求助。
调解机构要求建筑商提供框架合格证书,以便施工继续。
然而,建筑商最终根本没提供任何证书。
为了尽快止损,Pater只好请律师解约,光是解约费就花了8000澳元。
原本他还考虑过走法律程序,把对方告上VCAT,
但律师告诉他,整个过程下来至少要花费7万多澳元。
这个数字让Pater彻底打消了念头...
至今,这场建房噩梦让他至少损失了10万澳元。
而那座本应成为孩子们温暖港湾的房子,如今却成了一座半拉子的危房,
质量问题多到没有任何建筑商愿意接手善后。
面对这副烂摊子,Pater几乎陷入绝望。
他坦言,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备选方案,甚至开始考虑直接卖掉这块地,
因为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了...
新闻后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实情况是,不靠谱的建筑商生意兴隆,而优秀的建筑商却因为价格差异太大而无法获得工作。最终,只有这些类型的建筑商会留在这个行业。
这正是一个合适的 ABCC 应该做的事情。追查不靠谱的建筑商并规范工会行为。
它不能成为建筑商或工会的保护伞。
它必须同时做到这两点:追查不靠谱的工会行为,追查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向工人支付退休金的不靠谱的建筑商。
真令人恶心……一个可怜的父亲用他辛苦赚来的钱给孩子们盖房子,而体制却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有人需要帮助他们,政府需要站出来帮助这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