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4日 20.5°C-21.7°C
澳元 : 人民币=4.5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大大方方的诠释什么叫“毒”,ARTPICAL米迦勒

2024-08-22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初次认识ARTPICAL这个品牌的时候,是群友突然发了一张“金色毛蛋”的图片,一帮人在讨论这耳机的腔体有多奇特。当时我正好在逛展会,没想到一撇眼就看到了“金色毛蛋”的大海报,跑上前去拿起腔体研究了好久,诶嘿,比想象中要精致太多了。在我印象中,似乎很少见到米迦勒这样“从头惊艳到尾”的腔体,一体成型的工艺非常成熟,摸起来无断层,并且内部的羽毛雕刻极为立体,很有层次美感。我本以为是个“搞抽象”的,没想到是正儿八经搞艺术的...

这种精致的氛围感延续到包装上,我第一回打开这大盒子的时候,被散出来的“香氛味”给整的有点上头,加上很正式、精致的配件和摆放布局,脑子里只蹦出一句话,这TM真是高级货。配件方面,米迦勒是送了一个比常规尺寸大不少的派力肯防水收纳盒、三种不同材质和结构的耳套(装套的板子还是定制的)、颜值比较板正的铜镀银线材、以及擦拭布和收纳袋。

相比较于金色的“晨曦”版本,手里这个蓝色的“夜空繁星”更戳我的喜好,总感觉看起来更深邃一些。在佩戴上有个优点,米迦勒的腔体在“并不算小”的情况下,做出了很贴合、触感温润的佩戴,它的佩戴拥有不错的紧密型,比较自然的嵌入到耳廓,而不是靠复杂的造型“卡进去”,并且重量也贼轻,所以这家伙长时间佩戴也是蛮舒服的。

我对ARTPICAL这个品牌的背后故事、成立想法什么的一概不知,我习惯通过产品、认可产品以后再去慢慢做了解,亦或者说从产品本身去挖掘点什么。目前单从米迦勒的整个使用体验来看,我认为ARTPICAL是那种行业内摸透了烧友口味、审美,以及懂得怎样去尊重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牌子,包括后续的新品“路西法”,口碑也是快吹炸了。其实烧友们在现环境下,真的很需要这种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的“高端”牌子。

以米迦勒这条定价8999的准万元级塞子来说,它的风格倾向其实并不明显,我最先感受到的,是极强且全面的高密度感,听起来似乎蛮拔尖的?从极高频到极低频都被很扎实、密集的能量所贯穿着,这让它听啥歌曲都很从容,细节随叫随到,动态也是能及时的补充上来,在上个好点的前端,动态也会有那种爆发感。有个很重要的点,在当下“高端塞系列”当中,如果你去横向对比的话,就会发现米迦勒没有选择那种“用风格去抢戏”的手法,它属于“老老实实”的把1圈3铁2静电中每个单元该有的特点还原到位的。我不知道这算优点还是缺点,大多数人印象中,如果你把不同单元的特点给“彰显”出来,那么一定会缺失“乐感的整体性”,或许听起来很抓耳,但经不起推敲。

米迦勒做到了前者,至少我在展会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当时给出的评价是人声很有透性,灵动华丽,低频张力也明显,爽塞一条。而后者,至于经不经得起推敲,乐感是否形成一个整体?这似乎在实际把玩的过程中,并不算是一个被针对、被想起的话题。我认为米迦勒确实存在中高频抓耳,低频段偏厚重的情况,如果你真的很在乎前几天评测的蜻蜓、卡门那样一致的风格性,那米迦勒绝对是做不到的,或许旗舰动圈或者多动铁更适合你。如果你能接受这种不同单元组成的“更完整的声音冲击力”,那很值得庆幸的是,米迦勒没有两头翘,人声不凹陷,也没有上虚下实,结像位置排布均匀且主观上让你觉得很健康,最后就是在人声和低频直接衔接的过程中,虽不够平滑但也挑不出什么刺儿来。

附赠的这三种耳套,有必要讲讲。因为不同搭配下对风格的影响还是挺明显的。首先最左边的那个白色短柱宽口套,基本上就是“最大化的保留高频特征”,然后会削一些低频量和深度,如果你到手以后觉得米迦勒的低频比中高频抢眼,那么选这个耳套是可以让整体乐感更清澈轻盈,比较线性。最右边那个夹杂着惰性海绵的橘套,我认为和米迦勒最为搭配,人声齿音会有小幅度的削减,整个结像和声场的关系更有“包裹性”,同时低频和高频的扎实程度也相当高,非常好。中间剩下的黑色耳套,走向偏还原一些,可能会提升一些瞬态和刚性,也许它更适合古典乐和电子。

米迦勒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剔除了俗气的“抓耳毒”。抓耳程度偏高一些,这是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带来的,极好的层次也会令你觉得这家伙从结像的“高低”、“主体关系”、“定位精准度”都无可挑剔,唯一的缺憾就是你对比FWW、Perpetua这种高级动圈,在听场景大点的古典乐时会少点他们那种声场上的从容、宽松,听回米迦勒就会更紧致一些,本身没什么问题,就是在上面那种曲目下总觉得它应该更骚点。但咱可以玩搭配啊!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R8二,嗯那种气魄感和声场的延伸确实要加成不少,喜欢古典乐的很推荐这套搭配。对“场面感”没有太多要求的,用KANN ultra来做个组合则更原汁原味一些,同时米迦勒这种毒性人声的“稳定感”会有所加成。

前面我提到它的中高频的抓耳感剔除了“俗气”,简单点讲,就是甜而不腻,不是三分甜程度,而是你听起来明显知道它是甜口的,但越听越顺,油润程度也是刚刚好,搁置一会儿就想抓起来爽一下。尤其是你刚开始用弦乐和女声测试的时候,会被这种“大方展示的甜靓、丝丝入扣的华丽感”给惊艳到。我私下交流的烧友当中,有很多在谈到米迦勒的时候会把其特点形容的很生动形象,仿佛这条新生旗舰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

高频的精致感是“线性”的,那两颗静电单元似乎没有出现“响一下就迅速切掉”的状态,而是把高频的脆爽给还原的很彻底,从器乐的拨动到尾音的结束,是完整、持续性的。我估计大伙也听过很多“够脆够亮但不够线性”的高频...,你们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对人声的处理方式不太传统,一般来说靓丽型的人声会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最常见,就是靠削厚度和缩小口型,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第二种就是把密度特意做的“松散”些,会增加一些颗粒感来显得嗓音更清爽。第三种就是把人声的结像位置尽量往上方拉,配合量少的低频,直接物理上给你整个“凸显”人声。说这些,是因为我想表达米迦勒它就没有明显的“处理痕迹”,你说它拉亮了人声吧,但齿音不算太明显,你说它人声精致吧,又没有厚度缺失和密度缺失,听起来仍然很有实体感。唯一可吐槽的,可能就是女声好听的比例大于男声多一些,部分男声确实不够沉稳,平衡感会略微丢失。

低频,米迦勒的低频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频段,也是用户到手以后最需要根据自身口味来调整的频段,详情可参考换耳套的那个段落。我是希望最大化保留米迦勒的低频的,因为即使你保留这种劲道、有厚度有蓬松感的低频,也不会影响中高频,或者说和中高频形成“对立”。不能说衔接很流畅很一致吧,只能说我主观听起来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且会因为它展示了完整的低频动态和层次而感到愉悦,面对各种曲目类型的所需要的低频形态时该如何供给,一条多单元旗舰确实要考虑到这些。

聊完声音,我认为米迦勒就特别契合对“声音维度”要求偏高的用户,这个时候考虑的就不是特定风格了,而是怎么才能尽可能的提高“包容度”。此时,米迦勒额外带来的还有很多,不油腻的抓耳感?具备足够冲击力的动态对比?可以挖掘的,比想象中的要深。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