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的迪拜人,对折扣也上瘾了
提起迪拜,人们总会联想到黄金堆砌的摩天大楼、满街超跑的浮华景象,以及迪拜购物中心里动辄标价六位数的限量款手袋。然而,这座以“豪奢”闻名的城市,却藏着另一面。
在迪拜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购物村,当地人推着购物车抢购打折商品的场景,与奢侈品橱窗里的高冷形成了鲜明反差。
3折就能抢到的范思哲衬衫;一双Jimmy Choo高跟鞋,价格直接“腰斩”……迪拜人用行动证明:即便是“土豪”,也逃不过“真香定律”。
迪拜的折扣热潮并非孤例。在欧美市场,奥特莱斯早已成为零售界的“常青树”。像美国大型奥莱运营商如TJX和Tanger,在全球百货增长低迷的情况下,仍能持续扩张,保持业绩增长。
而在中国,相似的故事正在加速上演:北京八达岭奥莱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上海青浦奥莱的Prada门店甚至需要排队入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姿态,彻底撕下了“折扣=低端”的陈旧标签。
2024年一季度,奥莱销售额同比增加7.8%,客流量同比增加14.1%;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4.8%,客流量同比增加10.9%;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平均增速为3.7%,客流同比平均增速为5.9%。
从社交平台上来看,网友们对于奥莱的评价都是“花小钱就能买大牌”。像3折的耐克、4折的耐克、半价的COACH……甚至巴宝莉、始祖鸟等国际奢侈品牌也都不同程度的折扣。举个例子,当一个原价699的阿迪达斯运动鞋,只需要270就能到手,估计大都数人都会忍不住剁手。
不光是线下奥莱持续火爆,被称为“线上奥莱”唯品会,这些年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也出现了隐隐走红的趋势。GMV就从千亿级增至2000亿元左右,SVIP活跃用户数也同样保持两位数增长,表现出了极高的粉丝粘性。
靠的就是其“品牌特卖”的模式:波司登极寒鹅绒羽绒服从原价2899狂降至459;原价3500的巴宝莉男士T恤狂砍至1210……消费者更是直言“省下的钱够再买一张机票”。
从迪拜到欧美到中国,全球折扣零售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据国泰君安预测,到2030年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将达4.58万亿元。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就在于戳破了消费主义的泡沫。消费者不再盲目崇尚消费主义,追求品质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性价比。
当全球消费者集体按下“理性消费”的开关,折扣零售的黄金时代,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