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Markets |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评安倍访华
时隔7年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了,重启为期3年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从安倍第三次执政日本内阁,选择访华的时间来看,不免有所深意: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当然今年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可以这么说,今年对于中日历史来说,是一个大年。
安倍晋三,是山口县人,山口县在德川幕府时代,称为“长州藩”,看到这里,对历史熟悉的朋友,我想大概会联系到“明治维新”运动吧。
(Source:JREF)
作为日本“西化改革”、“脱亚入欧”成功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日本国内多地区、博物馆、神社展开甚大纪念。
“尊王攘夷、倒幕维新”的武家外样大名中,主要就是两家,一家为“长州藩”(也称之为毛利藩)、另一家就是“萨摩藩”(也称为岛津藩)。
历史书中,称为“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桂小五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小五郎是长洲藩士、后两位则是萨摩藩士。
虽然德川幕府倒台,天皇成功收回权利,但是在为了建立绝对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执行“奉还版籍”的废藩政策,“西南战争爆发”,西乡隆盛华丽的谢幕(有一部电影《最后的武士》即是以此改编)。
长州藩最终在明治政府中获得了压倒性的地位,从伊藤博文作为立宪政府的第一任首相,日本近代史中有9位首相是“长州藩”(山口县)。
因此安倍晋三,作为长州藩的首相,其家族中又有两位前首相,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力特别敏感的家族,如果还要增添一些色彩的话,“长州藩”(又称“毛利藩”)在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涌现智将、阴谋家的地区,比如“一予三失”的毛利元就、“嗜主反叛”的宇喜多直等。
那么在此有众多历史重大纪念日的重叠周期中,访问中国的意义在何?
先看日本政治:
1、明治维新前是“武家”(征夷大将军)、或者“公家”(关白)政权,主导国内政治动向的是实力大名;
维新后,权利收归大政,由内阁来制定国家的政策动向。维新后国内以前的武家大名则改为“华族”,即政府赐予爵位。二战之后,虽然被麦克阿瑟废除“华族”爵位,不过这些“华族”后裔现在多数是日本商业社会、政界力量的核心。
2、因二战作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战败国被惩戒,美国长期在日本驻军,领土完整性不具备;日本政策基本从属于美国政策,或者需听任美国政治影响。
3、日本经济体量维持全球第三,但是政治上没有获得与之配体的地位,此次安倍内阁执政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
“维新”也好、“改革”也罢,目的来讲都是要“富国强兵”。如果说150年前,日本是为了“尊王攘夷”,脱亚入欧,150年后日本更想成为“正常国家”,谋求“多元化”外交。
1、日本要在联合国获得正常的政治地位,美国的影响除外,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美国从未忘却“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本是存有戒心的,因此日本的外交是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而完全导向一边都是不可取,也无法取”。
2、中、美贸易冲突至今,在欧盟没有跟随特朗普大搞贸易壁垒的环境下,日本采取主动接触,以日本经济的市场影响力对于中日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当然,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日本政治对于美国的寄宿感很强,从安倍第一次执政数月即下台,主推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夭折,第二次上台之后,突然转变风向,大搞“钓鱼岛”事件,包括日本此前多位左派亲华首相结局都不是太好,有很大心里暗示。
再看此次为期3年,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所谓货币互换(也称货币掉期),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其本质就是不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
中日货币互换从经济上来讲是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以足够商品充当抵押物的货币互换是可以忽略货币贬值的。
此前第一轮、第二轮执政期推崇的“安倍经济学”主要是:
1、日元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
2、恢复基建投资;
3、减税以及金融宽松,拉抬股市,刺激消费;
那么第三轮的“安倍经济学”则是:
扩大货币互换,提升贸易总量。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能有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Source: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