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女生造谣农民大叔的教训:读书不是让你欺负人(组图)
点击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和赢,而是为了悲悯和爱。”
看了川大女生欺负农民大叔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我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这句话。
整个事件并不复杂。
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广州地铁8号线上。
在川大读书的女子小张,上地铁后就看见一个民工模样的大叔戴着耳机,蹲在角落里拿着手机,貌似正在偷拍她。
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小张决定选择反抗。
她犹豫片刻后,果断走上前去,对着大叔一顿噼里啪啦的教训,并要求查看大叔的手机。
大叔打开手机相册,让小张同学一张张地翻看,借此自证清白——大叔手机相册里,没有一张偷拍小张的照片。
自认为代表正义的小张同学,依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大叔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教训,还录了视频。
然后,她才放大叔走人。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充其量不过是“警惕性太高的女学生,和差点被冤枉的农民工”之间的一场误会。
谈不上皆大欢喜,倒也算各自长智:
女生小张勇于质疑是对的,但今后莫要盛气凌人,学会用证据说话。
民工大叔自证清白也是对的,但今后坐地铁要远离年轻女孩,尤其是高高在上、怀疑一切、得理不饶人的女孩。
但,人世间的悲欢,难料就难料在: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大叔想回工地搬砖,而女生非要网上闹事。
作为社交平台上有8万+粉丝的网红,小张同学第一时间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
她不仅理直气壮地说“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就不用去维权了吗?感觉他不是第一次作案,如此娴熟的动作和大言不惭的表现”,而且曝光大叔的样子,用“8号线猥琐男”来形容大叔。
包括她警告大叔“小心点儿”。
这,就,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姑娘,人家大叔没有偷拍你,你凭什么曝光人家?
你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你又凭什么维权?
你根据什么感觉人家不是第一次作案,又凭什么给人家贴上“猥琐老头”的标签?
因为你年轻,漂亮,读过书,有文化,自认为掌握了话语权?
还是说在你眼里,凡是没有文化、出身卑微、貌似民工的人,只要拿起手机,都像偷窥惯犯?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当你试图利用网络美化包装自己时,也要接受网友的质疑和审判。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易密码——想得流量,必承其重。
果然,女生小张把视频上传到网上后,迅速引发了网络纷争:
有人支持小张的勇敢,更多人质疑小张的傲慢。
6月9日,关注到舆情的广州地铁警方,第一时间联系了女生小张和民工大叔,查清事情来龙去脉后,要求小张第一时间删除视频,消除影响。
民工大叔没有微博,很少上网,更不关注舆情,他根本不知道网上的论战,也没有告诉家人。
直到6月10日,大叔的儿子邓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老实巴交的父亲,就这样被人贴上“猥琐老头”的标签,非常气愤:
事发当天,工地上活儿少,好不容易有空的父亲,开开心心地坐地铁逛广州,结果出门就遇见了小张,还被臭骂一顿,遭遇网暴。
邓先生带上父亲报了警,并要求小张公开道歉——为她的肆意诽谤,为她的恶意传播,为她的傲慢偏见。
这时,有人扒拉出女生小张,是四川大学新闻系保送研究生——这太讽刺了。
新闻系研究生,当坚守的第一条原则,当是“真相为王,情怀至上”,而不是“凭空猜想,裹挟流量”。
985大学培养的新闻系研究生,当是心怀悲悯地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真相和光亮,而不是指鹿为马地制造两性对立,戾气横生地侵犯他人隐私。
尤其是,在这个相信“读书和奋斗可以让时代更好”的高考季。
当民工大叔在儿子的陪同下报了警,当曝光民工大叔的小张同学被网友反曝光,当四川大学因此被推上热搜,整桩事件开始反转:
在事实和舆情面前,小张第一次低下了头,并说了“对不起”。
与此同时,她还赶往广州鹭江站派出所,当面向民工大叔一家道歉。
“在派出所里,她一直在哭,哭了一个下午,我们看着也不好受。”
大叔的儿子邓先生说,“她是大学生,我们是农民工,她的文化水平高,犯了错我们应该给她一次机会,她考上大学不容易,希望学校不要开除她。”
邓先生的这段话,平淡如开水,寻常如聊天,没有一个四字成语,没有一个生僻词汇,但让人看得莫名感动。
他为女生小张的流泪而难过,为她考上那么好的大学感到不易,为她可能遭遇处分而担忧。
他没有丢掉生而为人最重要的品质:
善良和悲悯。
而这,恰是考上985大学、读了新闻系、被保送研究生、拥有数万粉丝、被人捧为网红的女生小张,最匮乏的:
她不够善良,也匮乏悲悯,所以才捏造事实,吸引流量,高高在上。
她虽是川大保送的研究生,但她不配为川大人。
遥想当年,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曾这样寄语毕业生:
“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
而今天,民工邓大叔一家,正因女生小张,而变得苦不堪言。
所以,刚刚四川大学发出通告:
将按程序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这桩看似微小的事件,却说出了当下中国,最值得警惕的事情之一:
大学和知识,没有让我们的孩子修得大气从容,反而让他们变得戾气横生。
这种揪心事件的一再发生,也让我们陷入这样的思辨:
●第一,比没文化更可怕的,是精英式的傲慢。
看见民工,就想到猥琐;
看见举着手机的民工,就想到偷拍惯犯;
就算没有找到人家偷拍的证据,依然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欺负人家不懂网络……
这,就是精英式的傲慢:
当读书是为了雄辩和驳斥、炫耀和打压,而不是为了共情和宽容、利他和修行,那么读书人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精致利己主义的自私。
曾国藩说: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小张同学完美地诠释了曾老这句话,并在悔不当初中明白:
比保研更难的,是学会做人。
●第二,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如何对待“比他低的人”。
这两年的官场地震、学术圈性侵、文化圈滥情、大学生丑闻,无不以残酷的事实提醒我们:
知识不等于文化,更不等于修养。
易中天老师说:
“我太太定的家规是,服务员上菜,一定要说谢谢;快递员送货,一定要说辛苦了;司机把我们送回家,一定要行注目礼,车开走了才进门。”
老话说,一个人的教养,在低处。
看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不是看他如何对待上司、权贵和朋友。
而是看他是否能够对“比他地位低的人”,善良且宽厚。
●第三,拥有话语权的人,更要适时沉默。
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世界将会减少很多悲剧。
这话虽然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川大女生小张要是没有乱贴标签地把民工大叔曝光到网上,又何来后来的反曝光?
互联网让分享欲爆棚的人,抢占先机,拥有一定话语权,并在盲目自大中,认为自己代表了正义。
拥有话语权的人,当有自知之明是:
当你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曝光一个没有话语权人时,你要明白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因为,就算你最后赢了,其实也输了——输在格局上。
就像结了三次婚的宋丹丹,曾撕前夫英达,却从不透露自己第一任丈夫的半个字一样:
英达是圈内人,她和英达是对等的,都有着强大的话语权,而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圈外人士。
她要为他守口如瓶,因为她说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没有话语权的那个前任的生活,带来山摇地动。
拥有话语权的人,要适时保持沉默。
这是善良,也是自爱。
6月,是高考季,也是毕业季,分享一段话,来自中国农大前校长柯炳生,和更多年轻孩子共勉:
读书不是为了让你欺负人,而是为了让你学会尊重人。
愿看到这篇文的你,葆有善良,习得谦逊,修得宽厚,遇见好运。
在一路修行中,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