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开征!金融时报: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25%临时关税;中国外交部:典型保护主义(组图)
本文综编自TVBS新闻网、联合早报、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今天会通知中国车企,将自7月起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最高25%的临时关税,预计每年为欧盟带来超过20亿欧元的收入。
金融时报今天报导,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指出,对中国电动车额外加征20%关税将使其进口量减少1/4。以2023年中国电动车进口量达50万辆估算,增加20%关税会减少中国电动车进口12.5万辆。
该研究所指出,这个下降幅度将很大程度上被欧盟内部产量的增加,和电动车出口量的减少所抵销,这可能意味著最终价格会大幅上涨。
欧盟打算七月起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最高25%关税。(图/翻摄自微博)
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预计明年中国电动车将占欧盟市场15%。中国电动车价格一般较欧盟制的电动车低20%。
报导指出,欧盟执委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得到法国及西班牙支持,但德国、瑞典和匈牙利则不赞成,担心中国会报复。
报导指出,对中国电动车额外增加关税将打击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以及特斯拉等在中国设有工厂的公司。但关税可能因不同生产商而异,具体取决于欧盟确定车企获得的补贴水准。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外交部:典型保护主义
据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外交部对此批评,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并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星期三主持例行记者会。他在会上被媒体提问有关问题时回应说,欧盟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盟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
林剑表示,注意到近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的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
林剑说,“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并敦促欧盟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国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林剑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谁受影响?
据BBC中文网报道,受影响的车企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去年10月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并要求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三家企业提供资料协助调查。到今年5月,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欧盟委员会正式警告上述三家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料。
据报道称,如果欧盟委员会认定受调查的企业无法提供足够资料,就会使用现有的其它证据来计算关税,而通常这么做都会导致更高的关税。事实上,欧盟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往往以此方式收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比亚迪 Seal U 车型(即中国市场的宋PLUS)在中国的售价为 20500 欧元,在欧盟的售价为 42000 欧元。
虽然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有欧洲品牌MG)、吉利三家企业是中国对欧出口的佼佼者,但并不是最大的出口商,最大的两家其实是美国的特斯拉和法国雷诺旗下的达契亚(Dacia)。前者为特斯拉独资企业,在上海生产后,出口欧洲;后者为雷诺和中国东风等企业合资,在湖北生产后,出口欧洲。
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近50%都是特斯拉、大众、宝马等一众西方车企品牌(特斯拉一家占据40%左右)。而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年销量不到20万辆,市场占有率不到8%。
但也有机构估计中国品牌的增长将会大幅提速。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预测,中国车企将在2024年市占率达到11%,到2027年将达到20%。
对于宝马、特斯拉等在中国生产的西方车企而言,欧盟关税也同样适用。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研究报告称,15%-30%的关税不至于让比亚迪退出欧洲市场,却可能会使宝马或特斯拉等从中国运输汽车的外国企业的业务一落千丈。
为了应对这一政策风险,不少车企的规避方法是将生产转移到欧盟。比如,比亚迪、蔚来在匈牙利建厂;上汽、长城也宣布欧洲工厂进入“选址阶段”;特斯拉也在德国建厂。
这点正是欧盟国家所乐见的。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公开呼吁更多外资来法国,他多次站台的活动“选择法国”的主题之一就是“去碳化”,包含吸引新能源汽车的投资。